黃立麗
摘 要:文章針對當前高校圖書館學術信息服務需求的改變,結合當前主流的大數據技術,提出對學術信息服務模式進行重構。高校圖書館首先應探討大數據對當前學術信息服務在各方面所造成的影響;其次,在此基礎上對當前高校圖書館在學術信息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結合大數據技術,提出學術信息服務的重構方式和途徑。只有如此,才能提升高校圖書館學術信息服務的水平,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在學術信息服務方面的強大功能。
關鍵詞:大數據;學術信息;服務;重構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數字技術已被廣泛應用至高校圖書館服務領域中,為人們帶去更優質的服務。但就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各區域之間高校圖書館發展水平的不同,數字技術在該領域的應用效果相差甚遠,整體應用效果呈不均衡狀態[1]。與此同時,由于我國在數字化高校圖書館方面的研究較晚,使得當前關于高校圖書館學術信息服務研究成果較少。對此,本文結合當前主流的大數據技術,從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角度入手,就大數據背景下學術信息服務模式面臨的挑戰及對策進行分析。
1 大數據對高校圖書館學術信息服務的影響
1.1 用戶理念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學術信息服務的用戶理念受到嚴重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3方面。
首先,在大數據技術未出現以前,高校圖書館一直以來強調的服務宗旨為“讀者第一”。在讀者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狀態下,傳統高校圖書館這一服務理念極其被動。在大數據技術出現之后,通過該數據高校圖書館能夠獲取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將高校圖書館被動服務的舊理念轉變為主動。
其次,在高校圖書館未使用大數據技術之前,高校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僅為簡單的供給關系,高校圖書館與讀者分別扮演著信息供給與信息需求的角色。大數據技術應用之后,讀者也成了信息的貢獻者,與高校圖書館同屬信息的管理者。
最后,傳統高校圖書館服務對象極其固定,服務對象范圍也相對狹窄。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高校圖書館對讀者信息的獲取方式,進一步擴寬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范圍。
1.2 資源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傳統高校圖書館資源形式大多為紙質書籍、報刊、文獻等。但在大數據時代到來以后,這種傳統高校圖書館資源形式被完全打破,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使用大數據技術后的高校圖書館,不僅具備館藏紙質文獻等傳統資源,還在此基礎上增設了云上存儲資源、網絡資源等,使高校圖書館資源形式不再局限于紙質化。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在使用大數據技術之后,用戶在瀏覽高校圖書館網站之后產生的信息也將成為高校圖書館大數據資源的組成部分。
1.3 平臺
在大數據背景下,一個強大的智能平臺是支撐網站急需前行的關鍵。目前,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能平臺有許多,比如智能搜索引擎、智能化交互共享平臺等。因此,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也需依靠智能平臺為其各項服務提供支持,利用云計算等眾多智能技術將高校圖書館原本分散的服務進行統一,使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真正地與用戶聯系在一起,為其提供更加優質的信息資源與服務。
1.4 服務
隨著各項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已由傳統紙質化閱讀轉變為網絡終端與移動設備閱讀。在此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對象、模式、技術等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拿服務模式來看,傳統高校圖書館在服務方面一向秉著以高校圖書館館員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而當大數據技術出現之后,其服務模式已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真正地將用戶放在服務的首要位置,一切服務以用戶需求為主。除此之外,高校圖書館服務類型也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而發生變化。傳統高校圖書館在為讀者用戶提供服務時,通常是以讀者為其提供的信息為基礎,根據該信息為讀者提供相應的服務。而大數據高校圖書館是以用戶個性化信息需求為前提,為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2 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學術信息服務面臨的主要問題
本文在對國內外眾多優秀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后,將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當前面臨的問題歸為以下幾點。
2.1 現有高校圖書館服務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
當前,幾乎所有利用大數據進行網站運行與數據存儲的高校圖書館機構,都是通過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服務具備的跨機構、跨地域功能進行數字化建設,以此確保高校圖書館大數據存在的異構性。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如何對服務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極其重要,關系著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機構或企業的發展。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由于高校圖書館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使其信息服務的各環節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還需從服務的資源聯盟、共享、共建等方面對現有高校圖書館服務資源整合問題進行全面的思考。然而,就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圖書館極其缺乏一套完善的高校圖書館資源聯盟共建共享體系,使其還無法真正做到資源的有效整合,難以為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服務的主體提供決策參考。
2.2 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服務質量不高
目前,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服務質量不高也是大部分高校圖書館服務存在的普遍問題。這主要是由于現實生活中國家級、省級、地市級高校圖書館均建設于市級中心城市中,遠離鄉村、社區、街道用戶,使這些地區嚴重缺乏優秀的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服務人才以及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從而導致基層高校圖書館服務資源主要為小說、娛樂書籍、報紙等基本資源,難以為用戶提供更具權威性、深度、針對性的學術信息資源服務。
2.3 高校圖書館服務技術差距較大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更多新技術將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關鍵。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高校圖書館服務技術與大數據時代的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無法滿足異地高校圖書館對資源異地整合的需求,由此導致異地高校圖書館成為信息孤單,資源的互通與共享遭受到強烈的阻礙。由此可見,如何提高高校圖書館服務技術是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高校圖書館需懂得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云服務技術等進行高校圖書館異地資源融合的規范化管理。對此,筆者認為將大數據技術引入高校圖書館服務中,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當前高校圖書館服務技術水平,推動高校圖書館朝創新與智能的領域發展。
3 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學術信息服務重構的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以下幾點重構對策,旨在提升當前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質量。
3.1 構建大數據下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各項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這些技術雖然給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一輪的改革,使其顛覆了傳統服務模式,但隨之而來的還有與日俱增的海量信息。在此背景下,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獲取途徑將會變得越來越多,此現象給用戶資源獲取帶來了極大的困惑。由此,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圖書館不僅需重視信息資源的豐富性,還應將重點放在服務機制與服務體系方面,在原有服務基礎上對各項服務措施進行創新,以此確保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2]。在此方面,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可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與日俱增的海量數據資源進行挖掘,從中得出有效數據并對其進行加工利用,使原本并無價值的海量數據得以有效利用。比如,高校圖書館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在海量數據中挖掘出含有用戶興趣與偏好的部分數據,通過對該數據的處理與分析掌握不同用戶對高校圖書館的不同需求,以此為其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使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圖書館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3.2 構建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人才體系
大數據技術在應用至高校圖書館服務體系之后,給高校圖書館原本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數據高校圖書館運行過程中,勢必會涉及大數據挖掘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高校圖書館原本具備的服務人才已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圖書館服務要求。因此,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圖書館想要提升其服務質量,還需從服務人才體系入手,盡快構建具備新技術使用能力的優秀服務人才隊伍。在此方面,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應從圖書館學、計算機學、網絡學等眾多方面入手,根據高校圖書館服務職員能力的高低,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以此充分發揮出高校圖書館服務人才的各項才能。同時,在人才任用方面,高校圖書館方面應根據職員自身優勢對其工作崗位進行調動。除此之外,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應轉變自身傳統形象,將自己打造為技術性、信息化的全新形象,吸引更多高層次、多學科的人才入職到高校圖書館中,為高校圖書館注入全新的血液,推動大數據的高校圖書館更好地發展。另外,在高校圖書館服務人才體系方面,高校圖書館應根據其內部實際情況,將激勵機制合理地引入人才培訓模式中,激勵高校圖書館職員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與素質。
3.3 構建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服務聯盟共享平臺
針對當前大數據高校圖書館服務技術差距較大而造成的異地資源無法有效整合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具備的集成優勢,以當前高校圖書館服務需求為前提,構建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服務聯盟共享平臺,以此解決異地高校圖書館資源無法整合的問題,實現各地區高校圖書館之間的信息服務資源共建共享。在構建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服務聯盟共享平臺過程中,高校圖書館可通過建立大數據服務決策本體來對相關信息資源、社會服務資源進行收集,并將其統一集成到大數據服務聯盟共享平臺中,使各地區的高校圖書館都能夠從該平臺獲取到更多、更豐富、更全面的信息服務資源,使高校圖書館能夠根據用戶需求為其提供優質的服務。
3.4 構建基于大數據的高校圖書館信息分析與決策平臺
結合高校圖書館大數據環境特點和大數據的決策需求,構建基于大數據分析與決策平臺。對此,在本文的構建中,則借鑒蘭州財經大學陳臣[3]的研究成果,認為在大數據下,圖書館學術信息服務平臺不僅具有存儲功能,還應該具備數據分析、數據計算、數據管理等多種綜合功能,這樣更好地加強大數據下學術信息的服務。具體如圖1所示。
通過上述平臺,一方面完成對高校圖書館學術信息資源的存儲;另一方面完成對學術信息資源的挖掘。通過這種海量挖掘的方式,并結合各種挖掘算法,進而完成對高校圖書館學術資源的共享。
4 結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加強對信息資源的充分挖掘,以及構建基于大數據下的人才體系,是實現高校圖書館學術信息服務方式重構的關鍵。因此,筆者認為,在圖書館學術信息服務重構的路徑中,要充分借助大數據技術的特點,同時以服務用戶作為根本,在這個基礎上,更好地讓學術信息服務為高校師生服務。
[參考文獻]
[1]馬曉亭.基于可信大數據的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平臺構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1):85-88.
[2]程結晶.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內容及其策略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3):57-62.
[3]陳臣.基于大數據的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用戶行為分析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