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衛
正常細胞從增生到癌變,需要經歷一個很緩慢的演變過程。正確認識癌前病變,積極發現和治療癌前病變,是阻止癌變、預防癌癥發生的必要措施。
哪些疾病易癌變
1.大腸腺瘤
大腸腺瘤較為常見,可單發或多發。遺傳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發生癌變的概率幾乎達到100%。
2.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
常見于40歲左右的婦女,主要表現為乳腺小葉導管和腺泡上皮增生,導致囊性擴張。若伴有導管上皮乳頭狀增生,則較易發生癌變。
3.宮頸糜爛伴上皮非典型增生
長期患有慢性宮頸炎的婦女,其宮頸陰道部原本覆蓋的鱗狀上皮會發生壞死、脫落,發生宮頸糜爛。如果再加上HPV感染,導致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則可能發展為鱗狀細胞癌。
4.胃黏膜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
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是胃癌癌前病變,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從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轉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5.潰瘍性結腸炎
這是一種炎癥性腸病。腸黏膜反復發生潰瘍和增生,在此基礎上可發生結腸腺癌。
6.粘膜白斑
常發生在口腔和外陰等處。由于鱗狀上皮過度增生和角化,可表現為白色斑塊,稱為黏膜白斑;如果長期不愈,則有可能發展為鱗狀細胞癌。
7.皮膚慢性潰瘍
有些皮膚潰瘍經久不愈,在長期慢性刺激作用下,表皮的鱗狀上皮增生,可能發生癌變。
8.肝硬化
由慢性乙型肝炎所導致的肝硬化,有一部分可以進展為肝細胞性肝癌。
癌前病變需密切關注
并非所有癌前病變都會變成惡性腫瘤,大部分會長期穩定存在,甚至會恢復成正常狀態,只有一小部分最終會演變為癌癥。
癌前病變階段是阻止惡性腫瘤發生的最佳治療時機,是腫瘤防治的關鍵階段,重視癌前病變的治療也是現代腫瘤防治的重要一環。如能密切關注癌前病變階段,并給予積極治療,可以明顯降低腫瘤的發病率,極大提高腫瘤的治愈率。
癌前病變的發生可能與不良生活習慣或慢性炎癥性疾病有關。針對腫瘤發生的病因積極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如戒煙、限制飲酒、有規律鍛煉和接種針對感染的疫苗,約40%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一些由感染因素導致的癌前病變,例如,乙肝病毒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幽門螺桿菌導致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或胃潰瘍等,經過相應的抗病毒或細菌性治療,可恢復正常。
一些較嚴重的癌前病變,如重度不典型增生甚至原位癌多為不可逆病變,因此早期切除可以顯著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