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冠群 范永升
上火是人們對人體出現的一些中醫火熱癥狀而導致的病證的俗稱,正式定義為:凡因精神緊張、過度勞累、辛熱藥食等引起,以人體頭面部口、舌、牙齦、咽喉、眼、鼻等部位皮膚黏膜出現紅腫熱痛、潰瘍癥狀為主,并可伴有全身癥狀、反應的一種輕微的易反復的疾病。
上火誘因多
勞倦 中醫認為,勞倦傷氣。《素問·舉痛論》指出“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大量出汗,津氣也隨著汗液而耗散,人體元氣也隨之耗散,常可導致脾胃氣虛,日久還可導致陽氣虧虛,因此會出現陰火上沖或虛陽外越的虛火癥狀。
熬夜 有的人長期熬夜、陰液耗損,表現為陰虛火旺的虛火癥狀,虛火導致的上火多在疲勞后出現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等癥狀。
壓力 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也是上火的重要誘因。中醫認為,肝具有疏泄的功能,如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則人體氣機條暢,氣血運行正常,身心健康。肝臟喜條達而惡抑郁,若肝氣疏泄不及,則會導致肝氣郁結。精神緊張常可導致肝氣郁結,郁結日久則可化熱化火,出現各種上火癥狀。
除了肝火,精神緊張、煩躁焦慮常會導致心火旺。中醫認為心主神明,精神活動常常影響到心,心開竅于舌,心火旺常出現口舌生瘡以及心煩、小便黃等癥狀。
飲食 過食羊肉、酒、辣椒等高熱量、刺激性的食物也是上火的重要誘因。
上火分虛實
大部分上火是一過性的,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一周左右就能痊愈,中醫認為這大都屬于實火。
還有一部分患者經常上火,此起彼伏,持續時間較長,但癥狀相對較輕,局部紅腫熱痛不明顯,這樣的上火中醫認為一般是虛火。
與實火相比,虛火的能量代謝升高得相對較少,炎癥反應也相對較弱,但抗氧化能力、組織修復能力明顯下降,同時免疫抑制有所增強。
上火的實火表現相當于各種因素導致人體內環境失衡而出現的一種急性炎癥反應,虛火則與慢性炎癥類似。虛火上火一般表現為炎癥反應持續時間較長,機體雖然啟動了一些保護性的抗炎的反應,但仍不足以消除炎癥。
防治結合很重要
根據患者上火的不同程度,輕者可以通過調整生活習慣、去除誘因等方式不藥而愈,重者則需要治療,實火宜瀉,虛火宜補。
屬實者,以清熱、利濕、解郁為主,可酌情選用銀翹散、枳實導滯丸、丹梔逍遙散等。
屬虛者,以益氣、滋陰為主,可選用補中益氣湯、知柏地黃丸等。還可用散劑、膏劑外涂局部(如冰硼散、西瓜霜)或者在醫師的指導下針灸、按摩清熱、益氣的穴位。
同時,實火患者平時可選用金銀花、菊花、蒲公英,虛火患者可選用枸杞子、桑葚、百合等,長期服用,對于調理體質、預防復發等都具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