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微波
喝茶不妨“花心點”
飲茶的好處很多,但據抽查檢測結果表明,茶葉也和其他食品一樣,存在很多健康隱患。
由于人們習慣于每次“整購零用”,也就是說一次購買的量較大,連續飲用同一批茶葉較長時間。如果遇到有害成分含量較高的茶葉,消費者連續飲用,就容易受到毒害,或是因為一些蓄積性的有害成分在體內累積較多,而導致健康受損。
對于經常喝茶特別是喜歡喝濃茶的人而言,比較安全的辦法是將不同種類或是不同品牌、不同批次的茶葉輪換著飲用,盡可能避免每天從早到晚都飲用同樣的茶。
偏食讓您更容易受到傷害
從現代飲食安全與科學的觀點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偏食者,更容易受到食品中有害成分的傷害。
例如去飯店吃飯時,牛肉中的亞硝酸鈉含量過高,吃半盤就可能導致明顯的傷害,如果你只是吃了一盤的1/5或更少,就不會有問題。假設餐桌上同時還有一道采用特別工藝烹制的蝦仁,其中含有過量的硼酸,吃半盤蝦仁就可能使你受到損傷,但你若少吃點,再多吃點別的菜,就不會受到明顯傷害。
因此,在現代飲食生活中,每一時期、每一天、每一次就餐,應該盡可能雜食多樣,這樣會將飲食危害降低到最低。
雜食多樣,稀釋危險
按照營養學平衡膳食的觀點,特別強調主副食搭配和葷素搭配。這樣才能保證膳食平衡,減少疾病發生。從飲食安全的角度看,將糧食類食物、動物性食物和果蔬類食物搭配食用,也符合“雜食多樣,稀釋危險”的飲食原則。
主食類的食物,特別是未經加工或只經初加工的米面及雜糧,相對來說是潛在危害問題最少的食物種類。動物性食品則是潛在危害隱患最多的食物種類,其中可能存在獸藥殘留、抗生素殘留、濫用激素類化學制劑(如瘦肉精)、違法用病死動物原料、濫用化學防腐劑處理、濫用化學嫩化處理、肉毒菌及毒素含量超標等各類有害問題。而果蔬類食物主要是農藥殘留問題。
面對“奇食”也應保持警惕
有相當多的人認為,越是稀有少見的食物,對人越有特殊的營養價值。很多商家正是利用人們迷信“奇食奇效”的觀念,將一些來源匱乏、產量有限,或是人們以往很少食用的東西,宣傳成具有特殊功效的“超級食品”、“功能食品”,極力使人們相信這些超級食品能夠“大補”身體,防治百病。
其實,越是珍貴的原料,生產經營者越是要精心采取措施,避免原料腐敗、變質,因而會采取最苛刻的手段進行保質處理,包括使用高劑量的化學防腐劑;在此強調“稀奇的食物的潛在危害風險比較高”,并不是一概否定珍貴食物的特殊營養與保健價值,只是為了提醒大家,面對“奇食”時,應該保持警惕,有一定的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