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旋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建設加快了步伐,現代建筑工程企業也逐漸的發展壯大,而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對現代建筑工程企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介紹了法律風險的概述,論述了建筑企業的法律風險,并重點探討了建筑企業風險防范的措施。
關鍵詞:現代建筑;法律風險;防范措施
建設工程活動十分復雜,極端重要,存在各種法律風險。一旦風險發生,建筑企業的損失是巨大的。因此,建筑企業必須從各個方面嚴格防范法律風險的發生,從而使其經營管理活動合法化、規范化、有序化,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規避或風險損失。
1法律風險概述
法律風險是指由于合約在法律范圍內無效而無法履行,或合約訂立不當等原因引起的風險。法律風險主要發生在場外交易中,大多由金融創新引發法律滯后而致。
2建筑企業法律風險
2.1證據不足帶來的風險
由于證據的不足導致建筑企業敗訴的情況目前已越來越多,現在很多建筑企業雖然通過招投標得到了工程項目,但常和建設單位有一些親密關系,而企業管理者缺乏這方面的認識。在平時的接觸中不注重對證據的收集,當打官司時,無論是追回工程款項還是被索賠款項,常常由于缺乏證據證明而敗訴。例如,工程的決算書已給了發包方,但沒有證據來證明;或已完成了合同之外的工程,但卻沒有實際的證據來表明是否完成。企業管理者缺少證據收集意識,在他們看來,和工程有關的簽證手續僅是為了在結算時提供依據,根本沒有在意其作用,殊不知這些手續是訴訟的強有力證據。
2.2維權時效帶來的風險
由于建筑企業和業主之間的特殊關系,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業主明明拖欠了工程款項、沒有按照承包合同中的條款來履行自己的職責,但由于一些因素,建筑企業不會主動的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益。這樣長時間下來,逐漸超出了法律所規定的有效訴訟時間。
2.3維權方式帶來的風險
在需要維護權利的情況下,許多施工企業不重視法律事務,找不到相應的對策,自然也找不到案件的突破口。企業對現行法律認識不足,法律知識缺乏,技能低下。隨著市場的需要,國家立法隨著市場的變化而不斷調整。過去許多不適當的法律不斷被廢除,此外,當前法院處理民事案件的態度是“一事不再理”。因此,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既沒有規避法律的不利因素,也沒有積極地避免對方為你設置的陷阱,從而使得合理地維護自己權利的行為成為不合理的訴訟,這不利于維護自身的權利。
2.4債務承擔風險
銀行業的緊縮迫使施工企業墊資、帶資施工,從而帶來了成本風險。緊縮的貨幣政策導致市場資金總量的減少,面對國家出臺的各種限制房價的政策,上游企業的資金短缺是不可避免的,這對施工企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招投標過程中,迫于形勢不得不參與競標壓價。受限的銀行貨幣供應量可能迫使施工企業放棄優先受償權。當資金普遍困難時,將會出現同意條件將失去償還的優先權,如果意見不一致,將不能獲得貸款的現象。
3建筑企業風險防范的措施
3.1通過多渠道進行法律風險的轉移
①實施索賠制度。由于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始終存在,合同雙方都希望將風險轉嫁,因為風險事件的發生容易造成經濟損失或時間損失。因此,索賠制度是為了將風險轉移給對方,但由于工程索賠制度在我國尚未廣泛實施,致使施工企業對索賠認識不足,同時對索賠的具體實踐也十分陌生。所以,必須詳細了解索賠制度的轉移風險,學習索賠方法,使轉移項目風險的合法、合理的索賠制度健康發展,從而減少企業面臨的風險。②向第三方轉移風險,包括實施擔保制度和工程保險。實施擔保制度是向第三方轉移風險的有效途徑,我國《擔保法》規定了五種擔保方式,但在工程施工階段以推行保證和抵押兩種方式為宜。
3.2確保合同條款明確
要確保合同中條款明確清晰,一方面合同中所規定的關于工程的款項、質量、指標、款項支付方式等內容必須清晰準確,不能含糊不清,對工程款項的結算方式等核心內容必須進行反復仔細的檢查,以明確雙方職權,保證整個合同的嚴格性和完整性。比如,在對外合同中,單單說明了“單價承包”、“總價承包”,但忽略了應選擇二者之一,去掉另一個,還有的合同之中僅約定了“單價包干”、“包工包料”等內容,但卻沒有寫明具體的單價數據或總價數據,這些都是嚴重的風險隱患,甚至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此外,關于合同中一些數據與金額必須要同時有大小寫,確認之后再進行簽訂;另一方面要確保對外合同和建筑企業與業主之間的主合同中的內容所一致,約定的條款要一一對應,而且應規定好“我方違約責任的免除條款”。當前,在一些工程中,部分業主通過各種理由不與施工建筑單位進行結算,或以其他各種借口拖欠工程款項,但建筑企業在和業主簽訂主合同的過程中,并沒有將付款的時間與主合同掛鉤,因此導致了施工隊對施工企業提起訴訟的后果,因此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的出現,在對外合同的內容中必須要有“我方違約責任免除”的相關條款。
3.3培養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加快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
過去企業較為注重市場業務的拓展,而忽視法律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不注重在企業內部開展法律法規培訓,許多重大經營決策、經濟活動也沒有法律部門的參與,企業員工的法律意識及觀念非常淡薄。隨著國家法制進一步健全及企業因未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經驗教訓,企業認識到要健康成長,必須要重視法律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不同工作崗位的員工,也要有針對性地培養不同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完善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只有企業領導和全體員工均樹立了法律風險意識,企業才能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穩步發展。
4結語
總之,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賴以生存的基本主導產業,一直處于支柱性地位。同時,由于近年來我國建筑業的快速發展,相關法律法規相對滯后,從而使建筑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法律風險,其中一些風險往往具有顛覆性。因此,對建筑施工企業的法律風險管理進行研究,將為我國建筑企業的法律風險管理提供技術支持,進而為后續的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貴秋.芻議建筑工程企業法律風險及防范[J].商場現代化,2014(14).
[2]趙學利.建筑施工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研究[J].建筑管理現代化,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