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建筑裝飾設計風格迥異,個性凸顯,而新中式風格更被設計師們吸收和發揚。那些古樸、典雅又賦予張力的傳統文化元素被廣泛應用,設計師通過取材和搭配,令裝飾空間呈現出更加獨特的文化和藝術美感。本文以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為例,簡要分析中國傳統元素如何與現代建筑裝飾設計完美融合。
關鍵詞:傳統元素;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空間設計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藝術審美的不斷提高,在建筑裝飾設計行業所含的范疇里,無論是普通住宅、別墅、還是公共空間、會展場地,都追求更多的藝術性和獨特性。聰明的設計師拓展眼界和視角,汲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并運用于現代建筑裝飾空間,中西合璧,既富時尚又具意蘊,逐漸成為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的主流。
1 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的特點
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不論是簡約風格、前衛風格、后現代風格,都被統稱為現代風格,雖然各有風格,卻具有共性。現代建筑裝飾設計在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上具有統一性,并且要求建筑形體和內部功能要高度配合,在建筑形象上需要具有邏輯性,講究非對稱構圖的靈活平衡,強調簡潔的處理手法和純凈的形體特征。
首先,空間主色調具有統一性,現代建筑裝飾中顏色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如何巧妙配搭。過多的顏色,特別是不協調的顏色會顯得雜亂。因此,在簡約風格的設計中多采用純凈淡雅色調,合理布局,給人清新之感。其次,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積極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擺脫過時的建筑樣式束縛,大膽靈活地運用高純度色和對比色增添活潑韻律,使得空間極具前衛感覺,富有個性化。第三,現代建筑裝飾設計講究造型和線條。因此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功能和空間的組織,注重發揮各種裝飾結構自身的形式語言,在設計和制作中充分講究工藝,將功能和空間有效結合。再者,現代建筑裝飾必須注重營造空間層次,利用結構關系和顏色關系為主體空間和輔助空間進行服務。
2 傳統文化元素的引入
法國設計師海特曾說過,“最貧乏而無益的,莫過于被現代性蠱惑糾纏,并且刻意忘記歷史。古代文明留傳給我們的浩瀚遺產乃是建筑與設計最堪彪炳的地方之一。這是古今之間的一種活生生的對話。但我們所要傳達的訊息不應是描摹設計發展的歷史,而是一種遠為深切的領悟:只要我們可以想到的東西,沒有什么是建造不出來的”。中國設計師開始注意到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的價值,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恰恰是中華燦爛文明的精華和瑰寶,這些元素在各個領域都凝結了數千年審美與智慧,從建筑、宗教、雕塑、繪畫、書法、手工藝品、服飾等方面無不彰顯魅力光彩。
設計師們在遵守現代裝飾設計規律特點的基礎上,將傳統文化元素內容分類并吸收適合其空間的風格運用到設計之中。經過反復摸索和探求,發揚和創造中國現代內涵,古為今用、舊為新用,從而構成了具有藝術性、個性和時尚的富有中國東方味道的新中式裝飾設計形式,并且日趨成熟。新中式風格已被國際設計領域認可和推崇。
3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的結合
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相結合的表現運用已經十分廣泛。設計師們擁有傳承、創新和融合的理念,在充分體現現代設計語言并符合現代審美標準的基礎上或是通過對傳統元素直接選用亦或是提取的方式,通過強化、修飾、變形的方法來突顯傳統,強調文化,刻畫意境。
由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后簡稱蘇博)正是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的杰出典范,而這座飽含了豐富情感和智慧的空間設計群以及內部陳列設施恰恰在傳承和創新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蘇州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的高度融合,精準地完成了傳統與創新的視覺碰撞。
作為向外界展示蘇州的窗口和符號之一,蘇博的建筑構造和裝飾方式都與蘇州傳統民居有著似曾相識的感覺。那是因為設計大師保留了粉墻黛瓦的蘇州特色符號,以及古典蘇式園林藝術的基本元素。首先,在房屋構造方面采用蘇式坡頂形式,但在材料選取方面設計大師采用了現代鋼結構和鋁板等金屬支架作為基礎結構框架,保留藻井形式的天棚。再者,蘇博墻面雪白,墻上橫的、豎的線條組成了三角形和四邊形,加之層高不同,便顯得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整體觀摩蘇博便形成了類似傳統蘇州民居的風格。
蘇博主館內部的光環境營造是設計大師的神來之筆,當參觀者步入后將被這座借鑒了中國傳統建筑中“老虎窗”引光的空間群在第一時間所吸引。設計大師取消了南來光的方式,通體在屋頂使用金屬遮光條百葉窗,在幾何線條的作用下獲得明暗變化的光影,看得到光卻看不到光源,光線柔和、優雅又富有節奏變化。
水文化歷來是蘇州吳文化的標志。在西邊主展區的整面墻上,從樓頂至負一層,設計大師設計了室內水幕。這個水幕墻通體黑石,墻面上下三處橫向水槽迂回,水流自上而下緩慢流淌,令參觀者寧靜而舒適。
蘇博的主庭院設計滿懷新意,充分表達了設計大師“已壁為紙、以石為畫”的獨具匠心。在未進入之前,參觀者們都會想象傳統園林的假山庭院意境,小橋流水、太湖石、古樹盆景。在主庭院,設計大師大膽地將墻體、橋廊、水岸、亭臺設計為直線組合。為了迎合秩序和韻律,栽種了舒展優雅的古樹,形成了白墻、黑石、碧水三色組合,參觀者們所看到的完全是簡約、古樸、自然的米芾大寫意山水畫卷。
4 結語
中國燦爛文化的積淀終將是設計思想的源泉,為設計師供養了取之不竭的靈感。中國文化元素之所以能激發現代人的審美情趣,源自于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意蘊,并讓人們產生聯想,悅志悅神,引起共鳴。如何挖掘文化內涵、創作新的建筑設計思維理論是擺在設計師面前的任務。設計師應該通過不斷挖掘中國文化和地域特色,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建筑設計有機結合,找到傳統與現代的最佳契合點,將簡潔化、符號化通過現代材料和表現手法應用到現代建筑設計當中。
作者簡介:王玉軍(1976—),山東臨朐人,工程師,工藝美術師,主要研究方向:數字圖形和影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