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毓瑩
狂笑笑掉下巴,或者是受驚后下巴掉了,都是喜劇電影中常常出現的橋段。掉下巴之后嘴巴合不上的樣子總是讓人哭笑不得。
你知道嗎,在現實生活中,掉下巴也是真的會發生的。
▲ 為什么會掉下巴
“掉下巴”在醫學上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是一種常見的疾病。
顳下頜關節的名氣雖然不及肩關節、膝關節,但是它在生活中有兩個重要功能:吃和說。咬東西時產生的壓力可達數十公斤,因此需要一個堅固結實的關節,但是咀嚼和言語又需要一個輕巧靈活的關節。因此,顳下頜關節就逐漸進化成了一個全能型關節。
為何說全能?顳下頜關節不僅能轉動,還能滑動;不僅能夠左右一起轉或一起滑,還能一邊轉一邊滑;不僅能開頜閉頜,前伸后退,還能左右運動。顳下頜關節如此全能,因此其結構也是全身關節中最復雜的。
顳下頜關節主要由髁突、關節面和關節盤構成。髁突是下頜骨的一部分,在平時嘴巴閉著或者是小開口(小于2厘米)的時候,髁突是老老實實在關節窩里面轉悠的,當繼續開口時,髁突就開始往前面滑動。
如果嘴巴開口超過了2厘米,髁突就開始爬坡,當你打哈欠嘴巴張到最大的時候,髁突就差不多爬到了“山頂”,在正常情況下,它后面有一系列韌帶拉著它,限制它的移動,防止髁突滾落“山崖”。
但是,如果顳下頜關節的韌帶比較松弛、關節囊寬松、關節窩太淺,再加上髁突時不時要爬上“山頂”,因此它分分鐘有滾落“山崖”的危險。一旦滾下來,它自己就回不去了,這就是 “顳下頜關節脫位”,也就是“下巴掉了”。
髁突之所以找不到回家的路,最重要的原因是下頜的肌肉反射性地收縮,把髁突死死地摁在“山腳”下。由于顳下頜關節的特殊構造,它成為了全身唯一一個不需要外力作用,僅靠過分張大口就可能脫位的關節。
▲ 及時復位找醫生
關節脫位一定要通過正確地復位手法才能夠回去。因此一旦發生顳下頜關節脫位,趕緊找醫生吧。
關節復位之后,還要注意限制開口,不要大口咬東西,不要打哈欠,笑的時候托著下巴。關節周圍的組織如果沒有及時修復,韌帶松弛,很容易導致復發性脫位。長此以往,打個哈欠掉下巴,咬個蘋果掉下巴,大笑一下掉下巴,嘴巴合不上,臉變長,口水四溢,那可就不好受了。
▲ 且用且珍惜
顳下頜關節作為全身最復雜的關節之一,只要人還能吃飯說話,它就要不斷工作。雖然人有兩個顳下頜關節,但是只要一邊關節出現問題,下頜就無法開合。顳下頜關節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吃飯不痛快,說話不利索,好不痛苦。
在平時,我們應當注意保護顳下頜關節。首先,要及時解決口腔里的各種問題,保證牙齒咬合處于正常狀態;其次,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關節過度運動,不要咬過硬或過大的東西,曾經有顳下頜關節脫位的人,更是要注意控制下頜的運動幅度,打哈欠、大笑時都要注意保護關節。一旦出現顳下頜關節脫位、疼痛、運動異常或者彈響等癥狀,應當及時看醫生。
(編輯 林 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