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水
只有和諧的、來自多方的親密關系才能給健康帶來更多好處,延長壽命。
缺少朋友及親密關系的人更容易肥胖或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等。因孤獨帶來的一系列健康問題,更可能導致人們早亡。反之,有著穩定且較高質量親密關系的人,早亡風險會明顯降低。
孤獨的產生部分源于對人際關系的過度預期,特別是老人對親情的高期盼與現實的落差,更易讓他們生出孤獨感。這種負面情緒與抑郁、焦慮等一起,會導致惡性循環,甚至使老人產生厭世的念頭。
親密關系能為人們提供全面健康,這種效應從出生開始,可一直持續到幼年及成年階段。包括婚姻在內的親密關系能降低人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5個以上親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觸的老人,死亡率降低22%,平均延壽7年。
一個人在與其他人產生連接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是誰,并獲得幸福感。心理學中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也提示,當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后,心理最大的渴望是愛與歸屬感。這種需求意味著對他人的強烈情感依戀,以及與他人的相互依賴。
降低精神或身體罹患疾病的風險,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將自己置身于一個積極的社會支持網絡中。親密關系的建立,可以使我們在低落時有人安慰,也可以讓我們在別人有需求時提供幫助和關愛。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社會支持網絡”列為促進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夫妻、親人、朋友是人生三大護航艦,缺一不可。家人像“雪中送炭”,能幫我們消除負面情緒;朋友像“錦上添花”,是快速提升積極情緒的主要途徑,能為我們的生活注入陽光。一個人要經營的親密關系至少應包括以上3種。
愛情:相對于其他兩種關系,夫妻關系的和諧對健康的促進作用更明顯。夫妻關系如不和諧,造成的不良影響也會更大。常因夫妻關系出現情緒困擾的人,死亡率增加1倍;常因親子關系焦慮的人,死亡率則增加50%。
親情:在減少老人孤獨感的問題上,直系親屬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因為老人孤獨的源頭通常都是家人的忽視和漠視。
友情:有困難找朋友,這是一種典型的心理外部支持。知音閨蜜之間的相互了解,能讓他們在對方還未說出困惑時,就主動伸出援手,給予心靈慰藉。
(編輯 宋 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