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友明
江蘇高考自主命題走過了十四個年頭,這十四年的作文命題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4-2005):話題作文:第二階段(2006-2012):“材料+命題”作文篇三階段(2013-2017)新材料作文。縱觀這十四年的作文命題的形式,我們發現其具有話題聚焦、自然引路和辯證拓展的三個特點。
一、話題聚焦,把控立意范圍
江蘇卷作文命題形式雖然經歷了三個階段,但一直保留著特有的命題風格——聚焦話題。即便是近幾年的新材料作文,也是聚焦話題。如2014年聚焦為“青春”的話題,2015年聚焦為“智慧”的話題,2016年聚焦為“個性”或“創新”的話題,2017年聚焦為“車”的話題。聚焦話題的作文命題,限制了論述對象,把控了立意的范圍,避免了考生寫作的泛化。
江蘇作文聚集話題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寫作要求指明。這主要集中在話題式命題和“材料+命題”作文中,這兩種命題方式都是明確要求圍繞某個話題進行寫作。如2008年以“好奇心”為題的作文,雖然是“材料+命題”式作文,但是寫作也要緊緊扣住“好奇心”這話題來進行寫作。
2.關鍵詞語暗示。近五年的新材料作文,依然保留“話題”的影子。如:
(2017年)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車來車往,見證著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著人生的哲理。
關鍵詞“車”是固定的,不同的角度是論述內容。
二、自然引路,啟迪寫作方向
關涉“人與自然”這一命題方向在江蘇作文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從2004年“水的靈動,山的沉穩”的話題作文,到2015年“智慧”的新材料作文,大多與“自然”關聯。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光是人對環境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涉及自然對人類生活的啟迪。
1.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
(2013年)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幾位朋友說起這樣一段探險經歷:他們無意中來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因對洞中環境不清楚,便點燃了幾支蠟燭靠在石壁上。在進入洞穴后不久,發現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安靜地附在洞壁上棲息。他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些美麗的精靈。但數日后再去,卻發現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遠遠地退到了山洞的深處。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環境也許更適宜吧,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要求 角度自選 立意自定 題目自擬 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于800字。
從山洞探險對大蝴蝶的生存影響,引發生活中人們一舉一動都可能對生物的生存產生影響。這個題目,在于強調環境保護,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2.自然啟迪,領悟人文內涵
(2015)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智慧是一種經驗,一種能力,一種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題中“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旨在啟迪考生在審題立意時,從大自然的智慧引出人的智慧。
三、辯證拓展,打開思維路線
無論是命題作文、“材料+命題”作文,還是新材料作文命題,都在命題中設有引發考生辯證思維的觸點。我們認為只有當材料本身呈現思辨特性,才能引發學生的思維往思辨這條路徑上前進。于是材料中設計概念的二元或者自我相反的悖論,就成為命題的一種趨勢。為了開拓辯證思路,江蘇作文命題主要采用了以下兩種方式來開拓考生的辯證思維:
1.觀點對立式
(2014年)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有人說,沒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說,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會老去,這種感覺其實是天真的,我們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種像自然一樣長存不朽的信念。
題目直接設置對立的觀點,讓考生選擇后進行寫作。但是我們在寫作中要注意二者的辯證關系,因為它們之間并不是絕對的對立。只有辯證的論述,才能達到論述的全面性、深刻性。
2.詞語相反式
江蘇卷作文命題往往在關鍵詞的后面加上兩面性的反義詞引出行為結果,有好有壞,以此讓學生進行辯證思考。如:
(2009年)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時尚表現為語言、服裝、文藝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時期內的摩仿與流傳。各種時尚層出不窮。其間好與壞,雅與俗,美與丑,各種觀點交錯雜陳。創新與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動。有的如過眼云煙,有的能積淀為經典。
請以“品味時尚”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自選角度,自行立意。 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不少于800字。
題目在設立關鍵詞外,還在后面引出兩面性的反義詞語來表達行為的結果。“時尚”,后面跟著追求“時尚”的結果——好與壞,雅與俗,美與丑。這就給考生提供了辯證的思維角度,拓展了思維深度,體現了新材料作文開放性的特點。
★作者單位: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