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丁
張開先生對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法提到了兩個關鍵點:“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任務驅動型作文給考生增加了一個明確的驅動寫作任務,并且提示或指定了審題立意的角度,增強了限制性:審題難度似乎降低了,但由于審題立意角度范圍受限制,寫作內容容易趨同,加上學生普遍存在有例子無法用或不懂得用的情況,需要考生以運用邏輯思維,結合“任務指令”亮明觀點,就事論事,緣事論理,把理說清,出彩難度空前提高。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時既要轉述原材料亮出觀點,又要扣緊原材料就事論事,同時又要學會拓展,通過類比、對比、聯系社會生活中某種現象。而“點面結合”就是任務驅動型作文行之有效的寫作方法之一。
一、點面結合
何謂點面結合呢?所謂“點”,反映在任務驅動作文寫作上,指的是典型事例有代表性,要求寫得稍微詳細點,從而突出重點,體現深度:“面”即群體代表事例,寫得相對“略”一些,從而顧及全局,體現廣度。“點面結合”即采用高度概括的形式,列舉不同時期、不同國別或各行各業的同一類性質的事例,從“點”上聚集,在“面”上鋪排,從而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表現思想,闡述觀點。
2016年高考課標I卷一篇優秀作文,考生即從學校注重分數、注重成績進行拓展,列舉類似現象。在中國,擁有升學壓力的中小學學校,以考試成績來評判一個教師:商人逐利,過分注重利益成績單才有地溝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駭人聽聞的事件地方政府過分注重GDP數值的成績單,而忽視國民文明水平的整體提升等重要的問題,很好地做到了點面結合。
二、點面結合模式
點面結合側重于個例和事理的結合。在組合方式上主要有凋一個或以上的點例,至少兩個面例地可以用兩個或以上的面例排列組合起來論證分論點。
1.正反對比式
用一個或以上的點例,至少兩個面例。
范例:《人民日報》(2017年05月17日05版)時文評論《網絡安全應杜絕“想不到”》,針對席卷全球的“勒索病毒”肆虐問題,很好地運用了點面結合方法。作者先引用德國媒體所言,“攻擊顯示數字化社會的脆弱”。接著重點舉電影《虎膽龍威4》中的“點”例極端恐怖分子經過周密策劃,利用黑客技術,攻陷政府核心網絡從而導致城市停電、交通混亂、萬眾驚恐等。接著舉“面”上的事例軍機連上無線網絡,在朋友圈曬登機牌,用戶習慣設置通用賬號密碼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最后進行議論:“無論是病毒的蔓延,還是現實的隱患,無不在時刻提醒著我們身處的網絡,是一個風險無處不在的叢林,倘若沒有安全的甲胄,將危機重重”。
2.非正反對比式
用兩個或以上的面例排列組合起來論證分論點。
范例2017年高考課標1卷優秀作文《蛙鳴伴駝鈴》以美麗鄉村和一帶一路為關鍵詞,巧妙應用點面結合,由面入點,由點帶面,從微觀層面挖掘到宏觀審視。先從美麗鄉村的嬗變而呈現出的山水美、人情美的淳樸畫卷,拋開山水美,以人情美為寫作重點,從微觀層面上,無數致力于美麗鄉村建設的人們成為時代的先鋒,后例舉耶魯大學村官秦玥飛帶領鄉村率先走上信息化的軌道.三十年支教“支月英”這個名字鐫刻在兩代人的記憶之中(秦玥飛和“支月英”兩個面例)。從宏觀層面上,國家的發展從未遺忘農村,從頂層設計再到基層探索,湘西十八洞村的扶貧經驗至今還在傳播,三權分置體現的對農民的關懷也仍是人們感念的對象(“湘西十八洞村的扶貧經驗”和“三權分置體現出對農民的關懷”兩個面例)。
三、點面結合的注意點
1.點面結合要求點扣關鍵詞
例.萬物靜觀皆自得。錢鐘書靜觀自得,在文革期間無家可歸,把飯桌當做書桌,身居陋室,起草《管錐編》,留下集數十年功力的學術巨著屠呦呦拋卻浮躁之心靜心投入學術研究,歷經190次失敗,帶領項目組通過低溫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終于獲得諾貝爾獎董明珠靜觀自得,不受房地產行業暴利的誘惑,專注于電器事業,使格力電器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一代女強人。(《萬物靜觀皆自得》)
段首句表明分論點,是起始層。接著舉錢鐘書、屠呦呦、董明珠的略例展開論證,用的是三組點例組合的不完全歸納法論證。扣住“萬物靜觀皆自得”的中心句,思路清晰,說理透徹,中心突出。
2.敘述點例后要進行理性分析
理性認識是概念、判斷、推理的綜合,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后作出的間接反映,是對事物本質的、全面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對事物的認識是深刻的、是全面的。理性的處理方式是經過大腦把感性材料進行概念分析,推理、判斷作出的極具科學性的處理方式。
敘述點例后一定要就所舉例證發表理性分析。如新華時評《“兒住高樓母在矮屋”值得反思》分析這一現象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源自父母對子女的呵護,另一方面也不乏子女對父母的過度索求。父母有把子女培養成人的責任,但沒有一輩子為子女付出的義務。對于步入成年的子女而言,心安理得做啃老族,成長路上總是妄求拼爹、拼媽,甚至只顧自己活好,不顧父母苦累,不僅有不孝之恥、失德之嫌,且有悖公序良俗。百德孝為先。對父母索求無度的人,豈能不對社會及他人有過分奢求?對父母不孝的人,豈會對他人心存真誠友善”?在此,作者能透過“兒住高樓母在矮屋”這一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現象,透過表面,固然有種種原因,有父母的理解寬容,但更多的是子女的索求,引人深思。
點面結合是以個別表現一般藝術規律在文學描寫中的具體表現,是個別和一般的辯證統一。正如欣賞雕刻,倘若只是留意局部,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東西:只有離得遠一點,把握整體,方能欣賞出它的神韻。同樣,如果將寫作任務置于古今中外的宏大視野中去考量,跨越時空,博古通今,任務就可以完成得既有充足的事實依據,又有深厚的理論支撐,點面結合,以點帶面,以面促點,做到典型性與代表性的有機融合,才能使任務驅動型作文真正靈動起來。
★作者單位福建仙游縣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