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嵐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給地方廣播電視臺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困境和現狀以后,地方廣播電視臺應該在內容緊貼地方特色,做好新媒體人才培養,在各層面探索與建立使用新媒體的運行機制等方面發力,才能把握住新媒體帶來的發展契機。
關鍵詞:地方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 內容? 人才? 機制
伴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在獲取信息和尋求溝通交流的方式上更為直接、高效和便捷。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不再是獲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徑,形式更為多樣、內容更為豐富、傳播更為靈活的新媒體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逐步占據了重要的位置。然而,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在傳播媒介和傳播方式上并不是對立的,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地方廣播電視臺來說也是一次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緊跟時代變革步伐的重大機遇。應當如何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如何深化改革固有模式,又如何謀求自身發展都是地方廣播電視臺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就當前各級電視臺發展形勢而言,造成地方電視臺節目質量不高和傳播形式、途徑等手段單一的情況主要來自于幾個方面。一是人力、物力、財力的相對不足,同時設備與技術資源的滯后,無論是在“硬件”還是“軟件”上似乎都難以承擔批量出品優質電視節目的重任。二是地方電視臺所在區域的限制,顯示社會生活的活躍度偏低,新聞內容取材不足,重復性、同質化的內容讓觀眾易于審美疲勞。三是傳播途徑與形式受制于電視媒體的單向傳播方式,節目播出時間相對固定,需要在央視、省級衛視的夾縫中尋求收視時間段與收視率的相對平衡,難以發揮應有的傳播效應。四是地方廣播電視臺常常在尋求內容與形式的創新中缺乏勇氣和魄力,主動求新求變的思維不足,積極開拓發展的思路不夠。固化的節目內容與陳舊的節目形式導致了創新性不足,沒有足夠的節目亮點,節目效果自然難以提高,也終將難以吸引觀眾,甚至逐步脫離群眾。
雖然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發展現狀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但其作為地方的傳播窗口所擁有的重要地位不會改變,服務與宣傳地方的重要職責不會改變,推動地方的民生、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快速發展的重要功能不會改變。在新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要積極面對挑戰,把握好發展機遇,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與手段,讓自身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而前行。
一、內容緊貼地方特色。地方廣播電視臺是服務于地方的,節目題材與內容也應當從地方特色中進行挖掘。一個節目質量的好壞,并不是全由節目制作的“大”與“小”來決定的,更多的是取決于內容是否做到了“專”和“精”。從地方特色入手,深入挖掘所在地區的自然特色、歷史特色、文化特色、產業特色等豐富內容,把小題材做到極致,同樣能在節目內容上取得高質量,又能在地方收視群體中取得認同感。因此,吸收本土元素,保留地域特性,不斷發現地方特色文化中的“美”,才是地方廣播電視臺內容制作的根本。
二、新媒體人才培養。地方電視臺節目的制作在硬件上相對滯后,想要從“小”中見“大”,想要從地方特色中挖掘出豐富的題材與內容,想要開創新穎又“接地氣”的節目樣式,那就必須從“軟件”上入手。培養與建立綜合素質能力更為雄厚的人才庫,是提升地方廣播電視臺競爭力最為有效的途徑。不論電視節目的題材發掘、內容編采、傳播形式與渠道、制作技術等方面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除了不斷吸收引進人才之外,與地方廣播電視臺現狀更契合的是對已有人才的進一步培養。一方面,各部門需要增強人才管理意識,不斷改革完善自身內部的選人和用人機制,各種人才能在相應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要針對新媒體的各種特點與機制,對人才進行相應的崗位技能培訓,提升和豐富各自的業務能力和傳媒技術,構建出適應新形勢下的新媒體人才隊伍。
三、在各層面探索與建立使用新媒體的運行機制。地方廣播電視臺能建立起合理的用人機制,培養出了相應的人才隊伍,在內容上能夠體現出地方特色,受觀眾認可的節目之外,還應當利用好當前各式的新媒體進行有效的傳播。傳統電視的單向傳播模式,需要借助新媒體平臺來豐富傳播的形式,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也能突破傳統傳播方式中有效區域的限制。對于地方廣播電視臺來說,新媒體的運用能夠有效打破傳統傳播方式局限的壁壘,為其深化改革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因此,要在各層面對新媒體的使用進行探索,不應只是停留在各欄目組自身的嘗試中,要建立好相應的運行機制。這其中包含了相應部門設立、人才儲備、設備資源管理、配套資金使用等各方面的深入探索,不只停留在喊口號中,要把新媒體的運用落實到運行機制當中,才能真正為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