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集中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脈絡和主要內容,對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進行了更為系統的論述。認真學習這些重要論述,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要為人民用好權,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關于權力為什么要被監督,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考察時指出:“大家都要牢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要為人民用好權,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深刻理解和領會“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這一重要論斷的深刻內涵,我們就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為什么必須加強對權力的監督。黨員干部樹立什么樣的權力觀,如何正確看待和行使手中權力,是一個關系到黨的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強調要牢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就是要求黨員領導干部弄清楚手中權力的來源,心存敬畏。
正確地用好手中的權力,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共產黨人的權力觀認為,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重托,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員干部要樹立權力就是服務的觀念。一個人如果忽視權力的公共性、服務性等本質特征,把權力當成私有財產和謀取私利的工具,就必然會導致濫用權力,滋生腐敗。所以,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牢固樹立“權為民所賦”的思想,時刻牢記自己手中的權力來源于人民的重托和黨組織的信任,每一位黨員領導干部都有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勤奮工作的義務,而絕對沒有以權謀私的特權。
“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要真正“為人民用好權”,就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也就是要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中國共產黨作為擁有13億多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執政黨,加強黨內監督無疑是權力監督的重中之重。黨內監督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在充分肯定黨內監督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正視在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段出現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有的地方和部門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有的黨員干部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等等。而要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最根本的就是把強化黨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程,切實解決監督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管黨治黨寬松軟的問題,使黨內監督的制度優勢充分釋放出來。
把上級對下級、同級之間以及下級對上級的監督充分調動起來
關于如何強化對權力的監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強化黨內監督,必須堅持、完善、落實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有機結合起來,把上級對下級、同級之間以及下級對上級的監督充分調動起來,確保黨內監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這段重要論述為探索黨內監督的有效途徑指明了方向。
強化上級對下級的組織監督。上級監督下級無疑是最管用、最有效的,尤其是上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效果就更為顯著。必須明確,黨內監督是全黨的任務而不僅僅是紀委的責任,黨內監督中第一位的是黨委監督。黨委不僅僅要選拔任用干部,更要教育監督干部,包括對黨員干部的批評教育、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其監督的重點就是履行監督執紀問責的職責。巡視制度是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是黨內自上而下監督的直接方式。強化上級對下級的監督,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發揮巡視利劍作用,真正發揮巡視制度“管得著”“現場化”“關口前移”等優勢。管得著就是巡視組由上級黨委派出,不受其他任何機關或個人干涉,獨立性、權威性強,重在解決“看得見的管不著”的問題。現場化就是通過巡回流動的方式,割斷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的利害關系,解決“上級監督太遠”的問題。關口前移就是著眼于發現和消除苗頭性問題,體現出事前提醒、主動監督之意,將監督關口前移,解決“事前基本沒有監督”等問題。
強化同級之間的相互監督。鄧小平曾經指出:“上級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級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級的領導成員彼此是最熟悉的。對領導人最重要的監督來自黨委會本身。”的確,同一個領導班子的成員之間,彼此熟悉對方的德行、能力和品格,最清楚對方的弱點和不足,最明了監督要害、監督方法和監督力度。從某種意義上看,同級監督可以說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監督方式之一。因此,領導班子成員要懷著愛護同志、維護班子形象的真誠愿望,加強對班子成員的監督,努力做到共同干干凈凈干事,一起健健康康成長。要提高政治站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按照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的各項規定辦事,嚴明黨的紀律,敢于堅持原則,堅持民主集中制,開展積極健康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維護好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繼承和發揚黨內政治生活優良傳統,著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堅決糾正與黨的大政方針相違背的問題,著力增強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
強化下級對上級的民主監督。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監督上級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思想顧慮,敢于監督上級尤其是上級單位“一把手”的人非常少,由此造成對上級監督不夠有效,這成為當前黨內監督體系中的突出難題。全面從嚴治黨必須解決這個難題。這就要求我們切實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充分發揮黨員的監督積極性,讓黨員真正樹立民主監督的意識;要發揮好黨內組織生活的作用,使之成為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和黨員進行黨性錘煉的“磨刀石”;要注重發揮新聞輿論監督作用,把新聞輿論監督作為發揮群眾民主監督作用的主渠道,形成系統完備的有效監督網,讓人民群眾對權力監督有更多參與感。
實現黨內監督制度與時俱進,把制度的籠子扎得更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法規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沒有健全的制度,權力沒有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腐敗現象就控制不住。如何靠制度更有效地防治腐敗,仍然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必須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權力監督,加強對典型案例的剖析,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最大限度減少制度漏洞。加大權力監督制度建設力度,系統梳理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成果,抓緊制訂新的權力監督制度、完善已有的權力監督制度、廢止不適應的權力監督制度,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的權力監督制度體系。權力監督制度建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堅持宏觀思考、總體規劃,堅持系統完備、銜接配套,充分體現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把權力監督的制度籠子扎細扎密扎牢。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加強權力監督制度建設,必須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貫徹執行。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制度沒有特權、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制度意識,著力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衛制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加大貫徹執行力度,把監督檢查、目標考核、責任追究有機結合起來,加強監督檢查,用監督傳遞壓力,用壓力推動落實,形成制度執行的強大推動力,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確保各項法規制度落地生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