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職英語教學已邁向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全面進入內涵式發展的嶄新時期。高職英語教師要順勢而為,以社會和就業市場的需求為風向標,不斷調整教育教學的方向,擺脫靜態、固化教學模式的束縛,以供給側改革的理念為指導,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完善課堂教學內容,始終為他們提供有效的優質教育。在分析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弊端的基礎上,提出了提升高職英語教學實效性的幾點嘗試,供在教學實踐中參考。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高職英語教學;實效性;嘗試
一、教育新常態呼喚以供給側改革的理論指導高職英語教學
高職教育目前已由主要靠外部資金投入和以政策支持扶植其發展的需求側逐漸轉變為注重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的供給側方向上來。規模已具備,框架已構建,在這個內涵式發展的新時代和新背景下,如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符合需求的教育是高職院校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早已不能滿足生活在虛擬網絡時代的“95”后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有必要從各高職院校的內部出發,順勢而為,調整教育教學發展的方向,以經濟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來指導高職英語教學,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使高職英語教師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再津津樂道地在三尺講臺上自說自唱,不顧學生的內心真實感受和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擺脫麻木、鈍化的狀態和固有教學模式的束縛;從因多年教學而喪失新鮮感的職業倦怠所帶來的影響和陰影中走出來,通過不斷的學習、培訓與深造,了解學科教學先進的教學理論,與時俱進,激活自己潛在的教學活力和動力,將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帶給學生;通過對原有教學內容的陌生化處理,使教學內容和知識體系得到不斷地補充和更新和豐富,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探索欲望和對未知課堂的期待,使他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最終提高教學實效,使高職英語教學煥發出新的異彩。
二、傳統高職英語教學模式難以應對教育“新常態”的要求面臨挑戰
1、應試教育體制“余威”的影響依然巨大
自1993年國家層面推出“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至今已20年有余。但是,與之配套的選拔人才的機制、體制并未同時與時俱進,想要獲得相應的學歷認證和學位資質必須通過入學考試的門檻。所以,在各類型、各層次的英語實際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仍是占有課堂相當一部分時間進行語法、語義、結構等相關領域知識的單一傳授,忽略對學生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時所需要的語用知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課堂上缺乏與授課主題相關的情景性活動的引領,最終導致學生獲得了大量的語言輸入但欠缺使知識得到有效的運用和實踐的能力、時間和機會。
2、生源的差異化導致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普通高中、職業高中、職業中專、單獨招生、定向委培多種不同的渠道,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是客觀真實的寫照。如若對于所有的受眾學生都采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在小組活動、英語項目呈現亦或是期末考試中的各種表現未免有失偏頗,難以引導學生循自己特定的方式向前分階段行進。
3、高職英語課上缺乏旨在培養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口語項目的考核和評價課下缺乏操練的環境
3.1英語教師缺乏引領學生操練英語口語的動力
目前,即使部分高職院校所使用的英語教材中有相關英語口語教學內容的指引,但是公共英語課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科研壓力大等現實客觀現象也使他們不愿把時間和精力過多地放在思考英語口語項目的構建上和對參加省市級比賽學生的悉心指導上;而教師對日常口語操練的不重視也直接導致他們很難通過學生在課堂上英語口語的實際表現選拔出可以代表學校參加省、市乃至國家職業類院校技能大賽的學生。
3.2測試與選拔過程缺乏口語項目的考核
在英語學科的隨堂測試、過程考試和期末的終結性考試中很難覓得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考核的項目。英語社團在吸納新成員之初、組織全校學生參加英語口語風采大賽的過程中乃至助力外語教師選拔代表學校參加省、市及國家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推薦海選中也都缺乏著力于高職學生職場情境下英語應用能力及職業能力的綜合培養如職場描述、情景交流等具體項目構建。
3.3對英語口語比賽的宣傳渠道單一,缺乏全方位性
英語社團大都通過海報的形式宣傳活動和比賽的相關事宜,覆蓋面有限難免使一部分學生注意不到這則通知,因此,社團也就無法完全助力英語教師通過海選從全院的學生中初步選出英語基礎好發音清晰、標準、優美,句子構建順暢、隨機應變能力強的“種子”選手。
三、供給側改革指導下提升高職英語教學實效性的幾點嘗試
1.采用全新的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日常教學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如“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一系列新的教學模式對傳統的教學流程進行重新的設計,切實增加師生互動、交流和意義協商的時間和機會,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將原本在英語課堂上對于“是什么”等較為簡單的陳述性知識的講解以視頻資源或者文字材料的形式提前上傳至微信或者QQ平臺,鼓勵學生在課前通過各種移動終端設備如智能手機、ipad、平板電腦等自主、自助地學習,對于材料中不清楚、理解不到位的知識點以小組為單位匯總并帶著疑問來到課堂,師生共同探究解決。而對于一些職業性、技能性較強的內容即程序性知識及需要同學們進行深層次思考和意義協商的較高級的思維活動則可以在真實課堂中予以實施。教師要善于將基于信息技術的網絡化學習的優勢和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使兩者形成優勢互補,取得良好的教與學的效果。
2.基于教材,跳出教材,實現對教材的創造性運用
英語學科的基礎性和公共性的特點致使很多高職院校在選擇教材時大多采用經全國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這些教材在編寫時在兼顧學生現有英語基礎的前提下,其脈絡體系也都能與學生未來擬從事的職業相關聯,在內容上都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涵蓋社會的熱點問題與話題,如旅游、時尚、食品安全、低碳環保生活、社區志愿服務、投資理財和職業規劃等,但是仍有部分教材欠缺職業性和使用性,缺乏項目和任務的引領,無法讓學生將學到的“是什么”的陳述性知識自然而然地轉化成“怎樣做”的程序性知識。有些高校為了回避這些規劃教材的弊端,也曾根據本校教學對象的特點編寫校本教材,但是其應用和推廣的范圍依然有限。為了使“學中做、做中學”的理念得到具體的實施,高職英語教師應有選擇地從規劃教材中選取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特點的內容為自己所用,使他們掌握和具備高職學習階段應知應會的內容。同時也要根據授課內容的主題和學生未來職場的需求,適當的增加一些任務和項目去操練,讓學生通過這些與實際生活情景和情境相當的活動的引領實際運用語言,體驗語言的魅力。例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航標職業英語1中第一單元Vocational focus (職場聚焦)環節的第三步Step 3 (Help your foreign visitor check in by completing the following hotel reservation form)項目練習中要求同學們通過完成教材中呈現的關于預定賓館房間的相關信息如Guest's name(客人的名字)、check-in date(入住日期)、check-out date(退房日期)、room type and number(房型要求和房間號)、payment method(支付方式)、telephone number and email address (電話號和電子郵箱地址)等幫助你的外國朋友辦理入住。在此環節,任課教師的常規做法是為學生播放一段兒有關預訂房間的音頻,讓同學們基于對話的內容去完成具體分類項目的細節的填寫。學生只要能聽懂,完成該項任務還是很容易的。但是這種教法只是單方面的鍛煉了學生的聽力能力,對于口語實際表達能力的考核卻未在此環節體現出來。多年一線的英語教學實踐證明,目前高職學生的口語能力要遠遠低于或弱于其所具備的聽力能力,呈現出“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的窘態或者表達出的內容在方方面面都存在于法語用的失誤或者前后的邏輯關系凌亂、條理層次不清楚的問題。因此,有必要為學生傳授一些方法和策略,讓他們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項目和任務的引領,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操練英語,實現口語和聽力的雙豐收。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可采用一種相反的、與其對立的方式去進行。例如,將上面分項目的已知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段落呈現在課件上:來自澳大利亞的索菲亞準備到中國廈門去游玩5天,她打算入住在錦江國際賓館,預于2017年12月8日辦理入住,五日后退房。她對房間的要求是:由于沒有隨身攜帶太多現金,準備用銀行卡支付所需的所有費用。她的電話和電子郵箱分別是19700888888和37560842@163.com.對于上面一段陳述信息,教師可首先引導同學們從中挑出給定對話框架結構中所需的信息;然后為他們提供和創設對話發生時的多種情境。最后,教師要提出同學們在創建對話時的具體要求。這樣,就達到了創造性運用教材的目的,把書上呆板、簡單陳列的只需一問一答甚至只需要聽懂就能完成的任務給活化了。同學們在積極準備和演練的過程中,不僅使自己的話語的組織能力、小組的合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也使自己的主動探究意識得到培養。教師在“空閑”的十分鐘內要在教室前后來來回回走動,隨時為同學們就一時想不到的單詞、詞組和句型等答疑解惑,隨時準備為他們所用。
3.加大對比賽的宣傳力度和指導力度,使學生通過積極地操練提高對英語口語表達的信心和能力
英語社團也要通過多渠道諸如微信公眾號平臺、校園網網站、廣播播報、海報等全媒體播報的形式,大力宣傳口語比賽的重要性,幫助教師完成第一步的篩選和推薦。為了真正增強學生開口說英語的信心、提升口語表達的水平和能力,教師應對英語口語教學予以足夠的重視。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要利用課堂的時間集中對省、市比賽的具體細節如:比賽的規則、賽項的內容、榮譽獎勵等向同學們專門做介紹,使他們心中有數;在課上也要通過對英語口語的操練做項目設計,注意發現并挖掘有潛力的學生,輔助他們獲得相應的口語資料并對他們給予重點關注和針對性輔導,實時了解他們的準備情況;也可邀請歷年參加過比賽的學哥學姐為他們做講、提供指導,分享他們通過比賽所獲得的經驗和感受,拉近他們與比賽的距離。最后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的自行決定是否參賽。
四、結語
作為高職英語教育的工作者和探索者,不僅要正確認識當前所面臨的良好的改革趨勢,更要扭轉固有的教育教學觀念和理念,緊跟時代潮流,把握時代脈搏,勇于在新技術的引領下,“穿新鞋、走新路”,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育,使他們在有效的受教育年限內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高莉莉.供給側改革指導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 教育時空,2016(21):156-158.
[2]陳曉蘭.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的高職英語教學創新探討[J].高教學刊,2017(8):14-16.
[3]蔣秉章.新航標職業英語[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王季秋(1981-),女,遼寧營口人,遼寧金融職業學院 素質教育學院 英語教師,講師,英語語言文學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