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李文華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新浪潮中,創新創業能力已被視為大學生就業力的主要構成要素。特別是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分析了“互聯網+”環境下財會專業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提出相關策略來提高財會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字:互聯網+;財會專業;創新創業
1引言
自黨的十七大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以來,以創業帶動就業已成為當今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互聯網環境下,一些思維活躍具有創新、理財意識的大學生借助QQ、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進行創業活動,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就業意識的轉變。但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創新創業在增加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問題。作為財會專業的學生,應如何抓住這次機會利用自身專業優勢進行創新創業從而提高就業能力。
2“互聯網+”概述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互聯網+”環境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就業創業項目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業意識。
3“互聯網+”環境下財會專業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3.1“互聯網+”為財會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機遇
3.1.1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增加,創業渠道拓寬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也變得豐富起來。借助網絡平臺和技術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查找相關信息,而且獲得的信息具有較強的時效性。“互聯網+”的創業模式也拓寬了大學生創業的渠道,大學生憑借超前的接受能力、蓬勃的創新精神、系統的專業知識及豐富的信息渠道,成為“互聯網+”創業的主要參與者。
3.1.2財會專業學生自身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財會專業學生本身具有先天優勢,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從人、財、物等各個方面,從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各個環節,從生產過程到銷售渠道,從信息的收集處理到經營決策,本身都是其專業學習的內容。而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既熟悉現代企業管理、運營、財務理念,又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所以財會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互聯網+”的出現又為財會專業學生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例如
山東首家互聯網財稅服務品牌“找個會計”,是山東首家運用互聯網思維,來全面升級改造傳統財稅服務行業的綜合服務平臺,通過“找個會計”APP、線上創業俱樂部、線下創業者社群等多種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從初創注冊公司、代理記賬、審計評估、商標服務、辦公租賃、創業輔導、孵化加速、眾創空間運營、眾籌輔導、媒體推廣、政策申請、再到投融資的完整閉環服務,并通過服務企業的積累切入互聯網金融服務,打造中小微企業創業服務的一站式生態服務系統。財會專業學生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參與到中小微企業創業過程中,增加創業經驗,提升自身的創業能力。
3.1.3政府及高校出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政策
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提高就業率,政府及高校制定了一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政府提出了稅收優惠政策,高校通過各種方式指導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其他部門也通過舉辦各種創新創業大賽來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例如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啟動全國高校校企合作“雙創”實戰演練平臺主題競賽,并于2016年11月舉辦第一屆大學“百校百題”應用型創新課題(財稅領域)大賽,以激勵大學生投入創新創業活動中。
2.2“互聯網+”環境下財會專業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時代給大學創新創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第一,大學生網絡模式下的創業風險意識淡薄。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政府和企業降低了門檻,導致部分大學生創業者盲目的開始創業,缺少系統的規劃和創業項目的選擇,同時對創業潛在市場、客戶、資金運轉等問題也缺乏深入的思考,最終導致創業失敗。第二,大學生網絡模式下的創業政策知之甚少。行業“門檻”的降低,導致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網絡進行合同詐騙、直銷傳銷等。大學生應熟知國家關于“互聯網+”環境下經營的相關法律條文,以免給自己的創業埋下安全隱患。第三,部分財會專業學生對本專業技能未掌握扎實,未能把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得心應手的應用到實踐中。
4提高財會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策略
4.1進一步夯實專業知識技術
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創業活動的加速劑,在“互聯網+”環境下學習資源變得豐富,途徑也變得多樣。通過線上自學線下討論、課上答疑課下探索、課內學習課外實踐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財會專業課程的特點是操作性強、應用性強。財會專業的學生更應合理利用互聯網掌握并拓展理論知識,利用實驗教學掌握實踐技能。
4.2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通過調查發現人際交往、品德修養及團隊合作能力的高低對創新創業活動的有效開展有著重要作用。較強的溝通能力能夠協調創業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高尚的品德修養能夠使得別人愿意與你交流合作,強烈的團隊意識使得創業活動有序正常的開展。具備這些綜合素質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參加社團、競賽、社會實踐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3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
“互聯網+”背景下,創業環境存在著動態變化且難以預測的特點,需要特殊的思維方式,這與傳統教學環境是完全不同。實踐性是創業活動最主要的特點。
財會類學生的創業教育,更應該從當前較為局限的企業的核算過程知識積極向外拓展,延伸到整個企業生命周期的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等核心要素。通過針對性的創業教育教學,基于專業基礎的財務數據,使學生掌握開展一項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各項基本理論、方法、政策等。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組,使用參與式教學的方式,將企業的全生命周期的資金流等進行分解,重點以案例分析、頭腦風暴等方式,強化學生參與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要用好財會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這一利器。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創業相關資源,讓學生到創業企業中去,在真正的創業過程中,增強創業能力。
5結束語
“互聯網+”不僅僅是互聯網應用于某個傳統行業,而是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和創業問題,各高校均加強了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創新創業的相應培訓,重視大學生在“互聯網+”時代下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將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汪端德.大學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創業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
[2]程寶華.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曹夢,女,1996-,山東日照人,山東協和學院會計學專業,本科生
李文華,女,1982-,山東濟南人,山東協和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