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繼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飛速推進,企業之間的競爭力不斷加強,而企業內部的有效控制將在一定程度上輔助企業在經濟浪潮中站穩腳步,并為企業的整體發展做出較大貢獻。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內部的有效控制不僅關系著企業內部的穩定,而且對于企業外部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本文通過對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的概述進行簡要概述,并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方法進行分類研討。本文旨在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為企業整體的飛速發展做出促進作用。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方法
前言:
我國企業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的前進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企業不斷出現各種問題與不同困惑,企業的內部控制也隨之產生較多問題,嚴重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為了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產生了兩種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方法,并根據兩種方法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評估。
一、企業內部控制概述
企業內部控制是為了保障企業的內部運作穩定、內部活動有序、內部管理合法而產生的管理制度,企業內部控制旨在對企業的財務、人事、資產、運作流程等各個方面進行有效的監督把控,為維持企業的正常、合理、有序運作提供促進作用[1]。企業內部控制分為五個方面,一是對內部環境進行控制,包含在內的內控部門有人力資源部、企業審計部門等,對企業的環境與文化進行維護與治理。二是對風險進行評估,包括經營活動、控制目標等方面的評估調查。三是控制活動方面,針對評估出來的風險進行及時的控制與調整[2]。四是信息與溝通方面的內控,確保企業部門之間、員工之間進行進行有效的溝通與聯系。五是對內部監督進行監督程度與監督范圍的調控,并對內控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體現在對內控管理機制的健全上,依據健全的企業內控管理機制才能夠為企業內控展現全面的、高效的控制成果,在細微之處健全內部控制的管理機制,企業的內部控制也將會體現在細微之處,依據內控管理機制進行嚴格管理,將實現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3]。二是在內部執行方面體現出企業內控的有效性,全面執行經過內控設計健全的管理條例,在執行過程中體現內部控制的成果并實現其控制的有效性。在這兩個方面企業內控成果與其有效性得到極大程度上的展現,且再一次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積極幫助,。
二、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方法
(一)詳細評價方法
詳細評價方法是一種操作簡單、執行效率高的評價方法,通過國際上系統的驗證,結合企業實際得出的具有權威性的內控評價方法。通過對影響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五個方面進行詳細測評、綜合評估,最終得出內部控制有效性程度的結果。我國大部分企業均采用此種評價方法對企業控制進行評價,通過詳細評價的方法將在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中發現控制不到位以及控制漏洞的方面,進而針對漏洞進行彌補,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風險基礎評價法
風險基礎評價方式是指企業通過控制風險為基點進行考核評價的內控評價方法。通過考慮可能產生風險的機率與風險發生的影響程度進行內部控制評價,及時對風險進行調整,減少或者避免企業損失。在企業中,時常會產生已知風險與未知風險,應對企業進行固定頻率的風險基礎評價,將風險扼殺在產生時期,以此保障企業的正常運作與飛速發展。
(三)內部監督評價法
內部監督評價法是指企業內部以有關監督規定為標準進行內部自發的監督,其應用部門主要在于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機構等內部監督部門,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既是對這且監督職能的部門的工作效果與工作效率進行評價與衡量來確定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部分是否發揮其有效性。通過以上三種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方法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提升,并促進企業內部運行的穩定與高效,推動企業外部經濟的飛速發展與企業整體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
結論:本文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與其內控有效性進行闡述,并分別從詳細評價方法、風險基礎評價法、內部監督評價法這三方面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方法進行展開研究,但在企業內部控制的領域,其有效性還未得到確切的落實,其評價方法還應進行創新改善。因此未來還應進一步對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研究探討,并為促進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落實提供參考性建議,為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發展提供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周黎晨,尹波,劉梅芬.白酒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研究——基于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的數據分析[J].釀酒科技,2017,25(09):118-119.
[2]吳秋生,劉沛.企業文化對內部控制有效性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丹尼森企業文化模型的問卷調查[J].經濟問題,2015,36(07):106-114.
[3]趙淵賢,吳偉榮.企業外部規制影響內部控制有效性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軟科學,2016,25(04):12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