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文
摘要:貿易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長久以來存在著管理、體制、手段均相對落后的現實問題,已經在全球化競爭態勢下給企業生存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創新會計管理正在成為新時期貿易企業實現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重要舉措。這既需要會計管理創新思想意識,也需要充分利用技術提升具體管理工作的品質。
關鍵詞:貿易企業;會計管理;創新
會計管理顧名思義,就是企業管理工作中涉及會計業務的管理工作,這是現代企業管理工作整體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貿易企業而言,其內部會計管理不僅涉及會計工作人員崗位職能分配、監督、管理;工作結果分析與績效考核激勵等范疇,也涵蓋利用會計管理手段促進和實現企業貿易活動價值最大化這樣的更廣層面。
一、貿易企業會計管理的常見問題
對不少傳統貿易企業來說,會計管理在現實管理工作中其實存在名不符實的現象。很多企業自上而下已經形成了會計管理就是記帳、算賬的刻板印象,包括高層管理和基層會計人員都將會計管理簡單定位在核工資、發績效、統計三大表等基礎實務工作上,能夠意識到會計也是企業管理工作核心組成的人員可謂鳳毛麟角。
正是在這種片面化的思想影響下,眾多貿易企業的會計管理被簡化成了會計核算,而管理職責和效能則被人為忽略。在這樣的管理環境中,會計工作人員不僅只能從事瑣碎的日常業務,而且幾乎無法參與到企業中層管理事務之中,更不用指望在更高級別的經營管理戰略規劃中發表意見或提出建議。
久而久之,一些貿易企業的主管不僅對會計管理工作相對忽視,甚至在企業內部管理體系上也對會計管理不夠重視。具體表現往往是管理機構中并不單獨設置會計管理部分,而是將會計工作一并納入行政或后勤業務范疇內。亦或是在形式上獨立分列出會計部門,卻又在實際業務操作上并不將會計部門視作管理工作的一份子。
而管理層的輕忽也直接影響到了一線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思想和狀態。一些貿易企業的會計人員流動性不小,即便是核心會計管理人員也難以感受到管理層的重視。由此,企業會計工作更加難以突出其應有的管理效能,也就造成了管理工作中會計職能的缺位。這不僅使企業會計管理無助于全局性的戰略指導,也無益于企業實現貿易活動中的價值最大化。
二、貿易企業會計管理創新的重要性
當貿易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格局在信息時代的宏觀背景時,無論國際還是國內,貿易企業生產經營無論形式還是手段都在加速轉型,努力嘗試通過優化創新適應貿易環境的時代化變遷。而在這樣的整體氛圍中,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管理工作若不順勢而為加快創新,則不僅無助于推動企業在全球貿易浪潮中急流勇進,更可能遭遇因原地踏步而終被淘汰的噩運。
有一個實例或許能夠從一個側面說明貿易企業會計管理創新的重要性。就在上個月剛剛結束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上,記者前往中國代工廠最為集中的浙江溫州采訪。一家名為“銀座”的箱包生產企業的經歷引起了記者的興趣。這家箱包企業自1991年成立伊始就專業從事對外貿易的箱包代工生產,其代工外貿涉及眾多國際知名品牌如新秀麗、Costo等。2008年以前,這家企業的代工業務欣欣向榮,完全不考慮國內銷售事務。然而當本世紀首個金融危機不期而至時,“銀座”便開始飽嘗外貿代工寒冬的嚴酷。
如同馬云的評價,“西方需求的疲軟導致出口下滑,每天都有國內代工企業因為外貿訂單減半而陷入生存困境。原材料、設備、人員上投入了他們的全部身家,(企業)急需找到新的出路。”“銀座”掙扎了大約三年,到2012年時決定投入雙十一活動中。由于缺乏準備,當年企業在雙十一的大潮中只掙得了數十萬的收益。然而,隨后幾年在國內電商平臺上巨額的贏利讓“銀座”發現了新的價值增長點。企業電商總監對記者表示,“2017年已經提前備好了約七百萬的貨。預計這個雙十一會比去年增加利潤20%”。
“銀座”的經歷既反映出電商給跌入低谷的外貿代工企業注入了內銷的生命力,也說明這家企業的會計管理存在事實上缺位的問題。試想,當金融危機初爆發而給企業造成嚴重沖擊時,作為直面市場、直接接觸收益數據的會計部門應當是最真切感受到外貿代工業務嚴峻性的崗位。但凡“銀座”的會計管理部門能夠深入企業決策層,給高管提出明確的警告和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議,則企業絕不會在困境中苦撐三年多后才意識到國內市場、電商平臺的價值和意義。假如在危機爆發的第二年,“銀座”的會計管理部門便能著眼于內銷和電商,并向企業決策層積極進言嘗試線上內銷活動,則企業也不至于出現毫無準備、備貨不足的窘境,更有可能因為及早認識到了雙十一的巨大潛能而成為國內箱包行業的領軍企業。
事實勝于雄辯。創新會計管理也就意味著貿易企業全局性管理思想和手段的創新。當最密切接觸企業運營成本、收益等的會計部門真正成為了管理事務的核心之一,企業高管自然會對其提出的意見、建議加以重視。一旦會計管理超越了曾經瑣碎又單一的記帳算帳,則其管理思想、手段不僅能夠憑借全面、詳實的會計數據實現有理有據,更能使其管理策略、規劃切中要害、有的放矢。
三、貿易企業的會計管理創新策略
(一)觀念和制度創新
意識決定行動。貿易企業要實現會計管理創新,需要率先在管理理念、思想層面加以創新。尤其是企業高層必須意識到管理工作中不能少了會計部門的加入。企業決策者不僅需要在觀念上加強對會計部門的重視,積極、認真聽取會計工作人員對企業生產經營的意見、建議,更需要在管理體系、制度上突出會計管理的重要地位。具體到制度設計上,就是務必成立獨立的會計管理機構或部門。
尤其是在2014年財政部頒布《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后,中國貿易企業實現會計管理工作升級版本的核心在于實現會計信息化,而實現會計信息化的核心之一正在于強化企業管理會計工作。這不僅意味著貿易企業需要著重建立和完善管理會計崗位職能,讓管理會計的理念和手段得以有效落實,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支撐起管理會計的價值實現和功能發揮。
也就是說,在不斷提高傳統財務會計眾多基礎性核算工作水平的基礎上,打造并健全管理會計體系、形式與內容。特別要強調的是,管理會計務必要加強基于傳統財務會計核算基礎之上的信息匯總、提煉、分析等能力,且需形成相當水平的企業運營管理決策輔助意見和建議。管理會計既要強化成本管理,又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提升預算管理思想水平和技術能力。
不僅如此,在信息時代大背景下,隨著電子商務異軍突起成為新興貿易模式,貿易企業創新會計管理還要加強管理會計對互聯網技術和軟硬件的利用率。會計的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電商體系、客戶關系等途徑,將管理工作的觸手從既有的企業內部延伸到貿易業務上下游的全產業鏈條。故,企業的會計管理創新會逐步拓展至涉及信息集成、數據分析、管理模式等在內的更多服務范疇。
(二)技術和手段創新
有了管理理念與體制機制等頂層設計的創新,還需要具體落實、在各環節管理工作中得以踐行,而這就需要會計管理技術與手段進行創新。信息時代中,數據化堪稱其中最為關鍵的策略。
本月三日,浙江烏鎮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BAT(百度、阿里、騰訊)的三位掌門人分別就互聯網的未來分享了各自的觀點。馬云的主題講話“未來三十年互聯網將無處不在”更是為新時期各類貿易企業創新會計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思路。馬云表示,未來三十年中社會生產三要素將因互聯網的存在演變為“數據是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互聯網是生產關系”的新格局。隨著互聯網密切接觸和深入社會各個行業,“與互聯網相連”、實現“數據化”是激發人類創造力,讓人類工作實現進化和創新的必由之路。
在互聯網的支撐下,貿易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將從過去的紙質化、平面化、事后性轉變為電子化、數據化、平臺化、實時性。即,會計業務將整體遷移到線上,以會計核算與管理平臺的形式實現優化創新。在這個線上平臺里,不僅企業的會計部門、會計員工會產生電子數據形式的會計數據,包括一線銷售、各級管理者甚至后臺客服等所有企業運營管理崗位都會產生與貿易銷售、收入、成本等相關的會計數據。平臺會根據預先設計的程序結合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乃至人工智能等技術自動對海量的會計數據加以分類,使之各自歸入成本、收益、利潤等相應的會計核算和管理項目內。
由此,平臺化的會計管理就能夠實現資金流、物資流與信息流的三位一體、三流合一。則企業在貿易活動中就能實現財務報表實時統計、整理、分析、報告。也就是說,無論是編制月度、季度還是年度財務報表,企業都毋須如過去那般等待十天、兩個月、四個月。只要有需要,包括會計部門、管理部門甚至銷售部門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權限設置獲取自定義會計期間的財務報表。如此一來,包括帳目核算、財務管理等在內的一切會計管理工作便可以從過去事后匯總報告改為隨時反饋;會計管理工作便從靜態改為動態;財務監督則從片斷化發展為持續化。這樣的會計管理工作將不再受到會計期分割的局限,也就能使會計管理實現系統化、全局化、細化、強化,不會只是企業戰略決策過程中可有可無的“參考消息”,而是具有了舉足輕重又全面可靠的輔助力量。
一旦會計管理平臺全面接駁企業運營管理大平臺,貿易企業的會計管理就能輔助并打造基于財務分析和預測之上的風險控制系統、績效測評系統、資本運作系統、預算管理系統,直至建立起符合企業貿易活動個性化要求的戰略規劃系統和商業運作模式。而當這樣的綜合性體系與人工智能、機器自主學習等前沿技術進一步融合時,則會計管理還能實現機器預警、風險提示、人工智能預處理等更加高端、自動化的管理目標,從而更大限度降低會計管理人工工作的強度,讓管理人員得以開展更多更具創造性的工作,實現會計管理工作的持續創新、深入創新。
(三)人才培養與使用創新
作為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管理實現創新也離不開人這個唯一的能動因素,因此貿易企業創新會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開展人才培養與使用創新。事實上,當前不少企業之所以在會計管理上難以創新,很大程度上是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滿足不了創新的要求。這不僅是企業長期以來只將會計人員視為記帳工具所致,也在于傳統模式下,包括教育機構和用人單位在內的社會各環節都將會計局限在財務核算這個狹窄的范圍內,沒有形成會計人員既需財務核算又要開展管理的良好氛圍。
因此,當前和未來,貿易企業創新會計管理需要有意識地強化對現有會計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要努力將企業會計人員培養成一專多能、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會計人才。除了在企業內部定期開展會計信息化相關的教育和培訓外,企業還應視具體的崗位層級設置采取外派或委培等形式培養高端、核心的會計管理人才。條件具備時,企業應當考慮在內部實行崗位輪換工作制度。比如讓會計崗位工作人員進入管理崗位,或讓有基礎的管理崗位人員進入會計崗位工作等。
不過對于不同規模、等級的貿易企業來說,會計管理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并不存在相對固定或標準化的模式,而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選擇最適宜企業的人才培養和使用方案,這其實也是創新的策略之一。
比如對規模化、集團化的大企業來說,會計管理陣營中少不了總會計師、會計總監或會計部長等統帥式的高端人才。那么這些CFO就需要首先成為企業管理的戰略家,繼而在其領導和帶動下培養并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會計管理人才隊伍。
但是對大多數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來說,有限的資金、規模、技術等條件根本無法支撐起龐大的會計管理隊伍,且不少此類企業處于初創或剛剛起步階段,會計管理工作無論范圍或內容方面都相對有限,并不迫切需要大批高端會計管理人員。因此,此種背景下的貿易企業不妨采取網絡化的思維和手段,也就是選擇基于互聯網的會計外包,根據企業發展的具體要求,既可以分別應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人員,也可以選擇具有更多綜合應用能力的會計管理人才。如此,企業既不必承擔超出能力范圍的會計人工成本,又能滿足實際工作要求,且不必擔心會計人員流動性過大給企業造成損失等一系列問題。不過,當這類企業持續發展擴大到一定規模后,還是需要視具體情況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核心、高端會計管理人才隊伍。畢竟,作為具有無盡潛在價值的人力資源,會計管理將能為企業價值最大化提供源源不斷的能動力量,因此人才培養與使用創新將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是貿易企業創新會計管理工作中需要持之以恒的重要組成。
結束語:
在貿易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屬性的大勢所趨時,強化會計管理業務效能、提高貿易企業管理品質和成效已經成為企業發展戰略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不僅有助于企業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贏得更多的價值收益,也有利于企業順利度過轉型升級關鍵節點、實現全球貿易大背景下的可持續發展。而要實現這樣的預期,貿易企業會計管理就必須順應時代變化的要求,加快優化創新步伐。這樣的創新首先起始于管理理念、體制機制的創新,其次則是在變革思想指導下對具體管理工作項目和內容的創新。尤其是“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時代下新型生產關系后,創新貿易企業的會計管理必須進一步密切和網絡技術與思想的關系,借助技術的先進性實現會計管理直至到時候貿易企業管理手段的全面提升。這不僅是貿易企業會計管理工作實現優質高效的重要舉措,也是企業管理工作整體水平發展到更高層級的關鍵手段。更重要的是,通過創新會計管理,貿易企業才更有可能應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挑戰,才更有機會為自身在全球貿易大平臺上爭得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黃志斌.新時期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的對策分析[J]經濟管理者,2015(3):15-17
[2]張健:管理會計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36):27.
[3]董相超.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分析[J].時代金融.2016(08):28
[4]蓋聶.全面推進“營改增”及其對會計與稅務籌劃影響探析[J].會計之友,2016(14):29
[5]石桓貴.關于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影響的因素與分析[J].財會通訊,2015(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