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摘要:廣義而言,網絡虛擬財產是指長時間虛擬生活中形成的任務形象,其不能轉化為現實中的虛擬財產,狹義而言,網絡虛擬財產包括電子郵件、網絡游戲等信息類產品,是一種非物化、數字化的財產形式。網絡虛擬財產是基于網絡服務產生的,用戶購買的網絡虛擬財產具備獨立的價值,因此其具備繼承性。
關鍵詞: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
引言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表決通過,《民法總則》第127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這條規定明確將網絡虛擬財產納入法律保護范圍。現階段,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網絡虛擬財產隨之產生,并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文章從網絡虛擬財產的含義及特征入手,介紹了幾種網絡虛擬財產類型,然后分析了網絡虛擬財產的可繼承性,最后對網絡虛擬財產繼承與網絡服務協議之間的矛盾展開討論。
1網絡虛擬財產的概述
1.1網絡虛擬財產的內涵
網絡虛擬財產是指存在于與現實具有隔離性的網絡空間中、以網絡空間為載體,能夠用現有的度量標準衡量其價值的數字化新型財產,其中具有比較普遍認知性的包括淘寶店鋪、Q幣、游戲裝備等,此類財產是網民用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在網絡虛擬世界中買入的用來滿足自己精神上需求或者用以獲取收入的信息資源。
1.2網絡虛擬財產的特征
一,價值性。財產具有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財產價值的大小取決于其所耗用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少,一般用貨幣來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網絡虛擬財產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去實現,例如淘寶店鋪信譽、游戲賬號等級等,這些都需要消耗時間,因此可以使用貨幣衡量其價值,因此虛擬財產具有價值性。
二,虛擬性。網絡虛擬財產是一組電磁記錄,是存儲于一定的服務器上的電子數據。這些記錄只能依賴于網絡空間,它所表現出的形態也存在于網絡世界中,是一種虛擬社會里的虛擬財產。它與現實世界的轉換依靠它的其他屬性來實現。
三,時間性。網絡虛擬財產有其存續的時間期限,但這種性質并不能阻斷其作為財產的本質,例如支票、債權等也有時間限制,但是它們仍然屬于財產。
2網絡虛擬財產的類型
2.1賬號類網絡虛擬財產
賬號類網絡虛擬財產主要有微信號、QQ號及其密碼等。網絡通信工具的發展,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的與他人進行的交流。這種聊天工具主要用來進行與他人交流和發表自己的狀態,但是這些賬號同樣具備經濟價值,例如一些號碼具備特殊意義,這讓不法分子看到了利益,2016年12月,全國首例利用釣魚網站非法盜取qq賬號的案件在錫山法院開庭,犯罪分子應用QQ賬號,共計獲利10萬余元。
2.2網絡游戲類虛擬財產
網絡游戲類虛擬財產主要有網絡游戲裝備、網絡游戲道具等。這類網絡虛擬財產往往需要花費擁有者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去積累。例如網絡游戲魔獸中,玩家在最開始注冊時等級很低,之后玩家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去打怪,同時也要花錢購買裝備,只有這樣擁有者的等級才能快速上升,尤其那些較稀缺的游戲裝備,它們具有十分可觀的交換價值與使用價值。
2.3信息類網絡虛擬財產
信息類網絡虛擬財產包括網絡著作權、商標、商號、域名等,域名也具備知識產權的屬性,因此,現階段,也將域名作為知識產權的客體。現階段,我國電商平臺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其中包括線上銷售商家和線上、線下同時銷售的商家,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商家擁有的商標、商號、域名成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財產。
網店信譽也屬于信息類網絡虛擬財產,現階段,網店信譽越來越重要,很多買家在選擇網店時,會第一時間考慮其信譽,一些店家憑借優秀的售后服務與良好的商品質量,贏得了廣大網絡購物者的喜愛,紛紛給予好評。此外,如今人們可以在微信、微博中發表自己原創的文字作品、視頻、圖片等,此時擁有者已不再僅僅是軟件的現實使用者,已變成創造與創新者。他們的賬戶中存在大量自己原創的作品,這些作品屬于著作權的客體,同時也是一種虛擬財產。這些作品隨著網絡營銷以及微商的不斷發展,它的價值將更加凸顯。
3網絡虛擬財產的可繼承性
遺產是公民死亡后遺存下來的個人合法財產。遺產需要具備“財產性、合法性和歸屬于自然人”的屬性,網絡虛擬財產要繼承的前提必須是滿足這些屬性的遺產。
3.1網絡虛擬財產的財產性
現階段,財產更傾向于被認定是抽象的權利法律關系的結合而不是對于某些有體物的價值所呈現的特指。需要注意的是,財產的概念并不是固定的,其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需求而不斷變化,因此,財產并不是固定在某種模式下的,其更應表現為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權利所構成的集合體。
經濟價值是指使用、交易、流通價值,能夠通過支付貨幣使用和購買、轉讓或出售又能獲得貨幣的商品,都具有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會因此其都具備經濟價值,毫無疑問,網絡虛擬財產是具備經濟價值的,其能夠通過轉讓獲得經濟效益,例如網絡游戲中的裝備和賬號都可以用來轉讓和交換,進而獲得經濟利益,這充分說明了網絡虛擬財產具有經濟價值,滿足財產的特性,因此其屬于財產。
3.2網絡虛擬財產的合法性
遺產的合法性要從取得方式和取得內容兩方面分析。在取得方式上,用戶獲得網絡虛擬財產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簽訂服務協議等合同獲取;二是用戶通過自己實施的行為獲得;三是通過繼承獲得的,此種方式是以承認網絡虛擬財產可以被繼承為前提的,繼承也是合法有效的獲得網絡虛擬財產的一種途徑。因此,網絡虛擬財產在取得方式上是合法的。
取得內容是否合法主要從網絡虛擬財產本身來看,需要判斷網絡虛擬財產本身是否合法。雖然現階段,我國尚沒有明確規定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但是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寫法院審理了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糾紛的案件,例如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與羅海華網絡服務糾紛案”作出的《(2009)滬一中民二(民)終字第4092號民事判決書》、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彭軼凡訴朱鈴所有權糾紛案”作出的《(2015)滬一中民一(民)終字第2090判決書》等等。這些案件的判決,充分體現了我國法院成人網絡虛擬財產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從取得方式和獲得內容上來說,網絡虛擬財產都是合法的。
3.3網絡虛擬財產的用戶歸屬性
由于網絡虛擬財產是依附于網絡空間,借助網絡運營商的服務才得以實現的,這就使得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歸屬有了很多分歧。有些學者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應歸屬于網絡運營商,理由是大部分網絡運營商在其服務協議中都約定了網絡虛擬財產所有權屬于自己,用戶僅享有使用權。但是,服務協議中規定的網絡虛擬財產歸屬于運營商這樣的條款是無效的。
由于格式條款具有不可協商性,所以對于格式條款的內容的控制就尤為重要。一般而言,顯失公平就是鑒定格式條款有效與否的一種概括性標準。結合《合同法》第40條、第53條、第54條可知,服務協議中不合理地免除了己方的責任、加重對方的責任或者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那么該條款就無效,這就是因顯失公平而無效的情形。而大多網絡服務協議匯中,是運營商直接制定條款,用戶沒有選擇權,不同意就不能進入,其制定的條款一般會加重己方利益、限制或加重對方權利,因此,網絡運行商制定的合同條款有失公正,是無效的。
綜上所述,網絡虛擬財產具有財產性、合法性和歸屬于自然人,因此其屬于我國法律中規定的“其他類型的財產”,具備繼承性。
4網絡虛擬財產繼承與網絡服務協議的沖突
現階段,國內外網絡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協議基本都排除了網絡虛擬財產繼承的可能,網絡運營商拒絕死者近親屬繼承賬號的最主要的理由有兩個,其一就是保護死者的隱私,這也是大部分合同義務之一,《民法通則》中第9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有學者認為,人死后,其尸體的性質應當定義為物,逝者的近親屬取得該物的所有權。既然是物,就沒有民事權利。那么為什么死者隱私在我國法律中受到保護?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失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的,可以要求行為人承擔精神損害賠償,其近親屬因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的,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當死者的遺體、隱私、名譽等受到侵害時,死者親屬在精神上可能遭受巨大損害,同時有可能損害死者親屬的名譽權,事實上,國家關于死者權益的保護,是對于死者親屬的保護,因此死者隱私權才會成為司法保護的原則之一。網絡運行商所說的對死者隱私的保護,實際上也對死者親屬隱私的保護,因此,網絡運營商向死者親屬提供死者網絡虛擬財產是合理的。
網絡運營商拒絕向死者近親屬提供網絡虛擬財產的另一主要原因是賬號的所有權歸屬,大部分網絡協議都規定賬號的所有權歸網絡運營商,用戶只有使用權。但這種網絡協議明顯有失公正,如今網絡游戲中的消費是驚人的,如果一個家庭中丈夫出車禍,其丈夫去世前,向游戲中投入若干人民幣,該賬號可以在市場中賣到上萬元,如果網絡服務公司因所有權問題拒絕將賬號給予逝者的妻子,這就是對其近親屬利益的損害。從夫妻共同財產角度說,丈夫向游戲中投的錢是夫妻的共有財產,所以這個賬號也應是夫妻的共有財產,應當繼承。
結語
總而言之,網絡虛擬財產具備繼承性,能夠以遺產的方式被死者親屬繼承,國家應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加快法律建設,健全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制度,進而保護人們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胡亞軍.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24):142-144.
[2]馬萌萌.網絡虛擬財產繼承法律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7.
[3]靳夢瑩.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研究[D].甘肅政法學院,2017.
[4]王東根.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的研究[J].法制博覽,2016,(17):274.
[5]樊雙喜.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的法律分析[D].蘭州大學,2016.
[6]陳鑫強.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和繼承問題[J].現代交際,2016,(0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