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吟
摘 要:新常態是基于變革形式對傳統思想觀念和發展模式的創新與突破,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全新的思想理念和行為模式。現階段,公共管理正面臨著嚴峻挑戰,解決新常態下的公共管理困境,才能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文先對新常態下我國公共管理工作中的困境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走出困境,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公共管理;發展困境;應對策略
新常態實際上就是對過去狀態的改變,通過適當的調整和改善現狀,形成一種更加穩定的發展模式。新常態表現在政治、文化以及經濟各領域,在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通過弘揚法治精神和建立法治文化,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依法行事、尊重法律以及崇尚法治的環境氛圍。同時,還要在現有法律的框架基礎之上,大膽的改進社會治理機制和管理方式,構建多領域以及多層次和多元化的公共管理體系。
一、新常態下我國公共管理工作面臨的困境
1、改革、基層管理機制之間存在著矛盾和沖突
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提高公共管理水平至關重要,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勢在必行。然而,在上層管理規劃設計過程中,對下層事實的基礎建設依賴性非常的強。雖然我國對基層管理工作非常關注,為全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改革進度,還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法規和管理機制,在促進公共管理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制度規范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依據短缺,加之地方經濟限制,因此很多政策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難見成效。
2、公共管理過程中人員素質和技能有待提高
公共管理過程中,人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元素,管理人員及時公共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又是主體參與者。基于此,上述人員的職業能力、專業素養等,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公共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在現階段社會公共管理過程中,其價值體系以及組織文化等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管理人員的個體素質以及自覺度的提升均產生不利影響,使其在工作實踐中很容可能會產生消極情緒,進而影響管理質量和效果。實踐中,若公共管理人員無法及時調整工作狀態和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則很多問題會在公共領域蔓延,形成惡性循環,對公共管理質量和效果必然會產生影響,不利于公共管理工作價值實現。
3、治理體系能力目標層次不齊
公共管理工作中,應當基于實現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治理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治理能力以及治理體系。在當前社會時代背景下,具有繁榮的文化、穩定的政治局面以及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說明現階段經濟、政治發展形態與公共管理事業相互匹配。然而,對于公共管理發展目標而言,在治理能力以及治理體系等多個方面,依然存在著問題和弊端。必然,治理體系運行過程中,民主化以及法制化發展水平和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治理渠道也存在著欠缺之處,廣大社會公眾對公共管理缺乏了解,參與度不夠。在公共管理治理主體建設相對比較落后,而且治理能力難以提升。就社會公眾以及市場管理工作而言,應當及時提高能力,解決好治理體系能力目標差異,更這是非常困難而且長期的過程。
二、新常態下公共管理發展策略
正如上文所述,新常態包含了政治以及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而國內公共管理體系、能力以及在經濟調節和價值觀引領等方面均存在問題與不足。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基本規律,應當找到應對策略,這是新常態下公共管理工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1、構建完善健全的公共管理體系
在構建公共管理體系過程中,應當從政府、公民個人以及社會組織等多層面開展工作。就政府自身來講,加強政府人員隊伍建設至關重要。在此過程中,應當積極引進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在此過程中還應當積極調動政府人員工作熱情,以更加嚴格有序的績效考核機制來促進政府人員隊伍建設,對工作態度差、工作效率低以及考核不過關的工作人員堅決淘汰,從而而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在長期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較之于西方國家仍有一定的差距。為了能夠有效確保在法律框架下獨立開展各項公共管理工作,提高公共管理參與度以及公權監督力度,將權力放在制度的籠子里運行時非常重要的,這是建立在公共管理體系健全和完善基礎之上。對于廣大公民而言,應當不斷提高公共管理參與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和盡可能表達民眾的訴求,同時也是促進公共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基礎。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公共管理能力,應當從人員素質以及辦公流程和設備配備等多個方面著手努力,積極引導工作人員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公共管理科學參與度。值得一提的是,在構建以及實施公共管理體系過程中,應當大膽借鑒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經營,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電子商務管理模式,以此來促進公共決策科學合理性,提高公共管理能力。
2、積極引領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累了非常優秀的傳統管理思想,其中的優秀精華部分應當保留和傳承。比如,《大學》中有齊家、治國方面的方法論和思想觀念,而且突出強調了示范的作用。在引領主流價值觀過程中,公權力機構和內部工作人員應當起到榜樣和表率的作用,要求嚴格律己,帶頭遵守社會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同時這也是主流社會價值觀宣傳的有效途徑和手段。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班子成立至今,在打擊貪污腐敗方面可謂不遺余力,對部分公職人員行使職權時違反亂紀者進行了嚴厲的懲治,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且在引領社會價值觀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果。需要強調的是,新常態下我們不能將社會主流價值觀引領與傳統的思想教育劃等號,同時還要避免社會公眾對主流價值觀宣傳產生僵化現象。
3、不斷加大社會經濟發展調節力度
目前貧富差距逐漸增大,面對社會分配不均衡問題,政府及有關部門可以采用稅收等相關手段和方法,加大資源再分配監督管理力度。比如,房地產稅以及遺產稅等,可以通過醞釀和實驗性實施來實現,這是加強公共管理的重要體現。在此過程中,應當理順價格制度,逐步削弱壟斷行業設置的壁壘,推行市場競爭制度,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公共資源分配的公正和公平性。再如,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筆者建議政府及主管部門應當不斷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積極引導更多社會資本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提高民間信貸的規范性,積極發展和優化貨幣市場,從而使各類中小企業能夠得獲得更多的融資渠道。
結束語:
總而言之,公共管理涉及到社會民眾日常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和領域,公共管理是社會組織、政府部門以及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緊密聯系的組織活動,需要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和相互協調配合,同時這也是公共管理工作帶動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等各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楊博森.淺析“新常態”時期我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創新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23)::199~200.
[2]朱德米.基層環境管理的困境與出路: 基于經濟發達地區SH鎮的調研[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4( 01) :95~100.
[3]蔣猛,李瑞昌.經濟新常態下的公共治理范式創新———走向分權式治理[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03) : 83~88.
[4]李金.新常態背景下的成人教育管理: 困境與出路[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5( 04) :32 ~36.
[5]張丙宣,周濤.智慧能否帶來治理———對新常態下智慧城市建設熱的冷思考[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 01)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