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彬
摘 要:紀念館在征集文物過程中一定要特別注意文物的妥善保存問題,因為文物征集是紀念館中文物藏品的主要來源,對此,對文物的有效征集不僅是紀念館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更是紀念館持續在行業中生存和發展的保障。其次,開展文物征集需要提前對此做出一定的對策以及方案,以求在之后的征集工作中能順利的進行有關后續工作。
關鍵詞:紀念館;征集;問題;對策
近年來,文物紀念館的橫空出世無疑為我國的文化發展以及文博界提供了大量的新鮮血液,并且為此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方向。但作為文物收藏界的“新興力量”,新成立的紀念館普遍帶有成立時間短、行業約束性大、人員專業程度不夠等弱勢方面的短板。有部分的紀念館的基本運營情況并不理想,遠不能與我國老牌的各類博物館相提并論,更無法與一些歷史較長、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館相比。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問題緣由便是在于文物藏品方面的底蘊不足。文物藏品的數量和品質是權衡一個紀念館在行業中所處地位的重要因素,也是紀念館在進行陳列、研究、社會教育、宣傳等各項工作時的基礎、前提和源泉,并更是紀念館在與觀眾進行交流的“文化使者”。由此可見,文物的征集工作不僅對豐富館藏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而且為紀念館的文化教育提供了物化的展品。因此,認識并重視文物征集工作,并能有效地做好它,是擺在紀念館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是值得我們每個文博工作者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紀念館征集文物的方向
現今,紀念館身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代表,持續明顯的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同,吸引群眾進館參觀的則是一流的展覽與服務。而一份吸引人矚目的展覽需要大量的文物支撐。是以,文物的不斷征集便突顯的分外重要。對此,紀念館可從自身性質、收藏體系、展覽需要、發展目標等方面去進行考慮,征其所需。
1.特色文物。隨著各類文物收藏館事業的蓬勃發展,收藏館的數量持續增加,許多館的發展趨向雷同,因此,追求特色化成為紀念館在此行業中發展的努力方向。“特色化”是指個人或組織追求或保持區別于其他個人或組織的獨特性質的過程或狀態。而紀念館特色化可以以場館建筑、運營管理、職能履行等方面來作為出發點,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去追求以及保持自身特色。
而特色文物則是紀念館特色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什么是特色文物,筆者認為則需要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地域特色;2.與展覽主題息息相關;3.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怎樣使紀念館中的藏品始終保持特色,僅僅靠已擁有的藏品是遠遠不夠的,不斷的征集有特色的“新鮮的”文物則是紀念館保持特色化的最新動力。
2.展覽文物。文物征集工作的成果往往是通過展覽體現的。尤其是對一些新建的紀念館來說,文物征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獲得陳列展覽展品的唯一來源。由此,文物征集工作需要緊緊圍繞著展覽工作來進行開展。特別一些屬于遺址性、紀念類博物館,庫房藏品數量不多,在舉辦陳列展覽時,便只能靠文物征集這一辦法。
3.精美文物。精美文物的價值主要取決于它的欣賞性和審美性,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發展水平,不拘泥于具體地區,受到廣大觀眾青睞。此類文物比較適合器物定位型展覽,適合綜合性紀念館收藏。在紀念館文物征集過程中,征集人員有機會碰到一些精美文物,且較低于市場價格,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經過征集程序,紀念館便可收藏,用于陳列展覽。
二、文物征集過程中所需面臨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批又一批現代化文物收藏館拔地而起,文物收藏館作為承載城市歷史印記的名片,正日益成為一個國家、地區或者一座城市文化的象征。然而,相對于宏偉壯觀的文物收藏館建筑,館中的藏品來源卻面臨日益枯竭的困境。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且耐人尋味的,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個別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文物保護意識淡薄,文物保護工作拖沓滯后,基本建設中存在隨意破壞文物的現象;廣大群眾對文物保護的認識不夠、意識不強、參與度不高。
2.文物收藏與征集兩者的區別。征集工作人員必須明確了解并掌握文物標準,提升鑒別能力,盡最大可能收集有代表性的文物,當然也不能輕易將“平庸之物”拒于視線之外。另外,文物保管部門不能以刻板的工作方法對待征集文物,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將文物征集全部接收后統一考慮處理方法。
3.文物行政執法力度不夠。涉及文物保護的相關職能部門間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保護合力不夠。文物損毀、盜掘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文物犯罪活動時有發生,文物安全形勢十分嚴峻,文物行政執法任務非常艱巨。
4.文物征集專項經費太過緊張。國家用于文博事業方面的經費原本就不足,其中用于征集文物的專項經費便更為缺少。部分地區的文物收藏館的經費,除支付工作人員工資外,所剩無幾。更有甚者,一些文物收藏者轉讓價讓人難以接受也沒辦法接受,而且許多文物有著流失的問題,因此急需增加相關經費,去有力的進行征集流散文物的工作。
三、加強文物征集工作力度的對策
為了符合當今文博事業日益發展的需求,在文物征集工作上加大力度,有關上述各項問題應采用如下一些對策:
1.加強宣傳有關保護文物工作,增強全市民的相關保護法制觀念。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光靠業務主管部門的力量還不行,當地黨委和政府要重視,電視臺應免費提供時間段播放文物保護各類公益廣告。部門單位通過各種活動載體,借助媒體力量,拍攝制作宣傳片,使全市民了解到文物事業的發展情況,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激起廣大市民敬愛偉大祖國、共同打造美好家園的熱情,為促進文物保護及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做出貢獻。
2.規范程序,健全體制。嚴格遵循文物保護“五納入”要求,持續加強文物保護機構建設以及相關職能配置,規范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程序。按照“屬地管理、分級管理、權責一致、監管到位”的原則,建立責權明晰、效能統一的文物保護管理體系。
3.適宜的增添文物保護經費和文物事業經費。文物保護專項經費雖有在不斷增加調整,間或有少量的應急專項撥款,但這還遠遠不夠。有部分地區更是因專項經費的不足,而無法開展野外工作。提議相關上級部門領導,從市建設費中劃出一定比例的經費作為文物保護專項經費,使瀕臨毀壞的文物得到及時的救助,并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
4.培育專業人士,打造專業團隊。有目的性的增強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運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大力培養文物管理和保護工作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風好、業務強、水平高的文博事業專業人員。
結束語:總之,文物征集工作是一項政策性、社會性很強的工作,隨著紀念館事業的發展,藏品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文物征集工作在整個的實際工作中,還有許許多多需要去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值得廣大文物工作者密切關注,這將有助于以后征集工作的規范開展。
參考文獻:
[1]喬培玉.中小型紀念館文物征集工作之我見[J].赤子(上中旬),2014,(24):107.
[2]施璐佳.紀念館跨行業合作中的問題與對策[D].導師:鄭謙.華東政法大學,2014.
[3]張獻文.檔案征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檔案天地,2016,(S1):8-9.
[4]宋登云.當前檔案征集工作的困境及其對策[J].中國檔案,2015,(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