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燈塔醫院 藥劑科,河南 安陽 455000
中藥調劑是中藥房的一項重要工作,調劑人員需要按照醫生開具的中藥處方,依據相關調劑規定對各類中藥飲片進行準確調配,將調配好的藥物交給患者供其服用治療[1]。調劑人員是中藥調劑的具體執行人員,這類人員必須接受專業技能培訓,主動參加專業學習,同時要保證獲得職業資格認證。中藥調劑的準確性對于患者用藥的效果有直接影響,如果調劑人員出現藥材錯誤或者劑量不準的情況,可能降低用藥效果,甚至可能影響用藥安全[2]。但從實際情況看,中藥調劑中不可避免出現一些差錯,本研究通過對常見的差錯進行具體分析,總結相應的應對措施。
1.1 一般資料 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中藥房在中藥調劑工作中存在差錯的100份病例資料進行分析,包括65例男以及35例女,年齡平均(50.28±13.36)歲,年齡范圍在21~70歲之間。
1.2 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回顧性方法進行分析,通過對出現差錯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差錯出現的具體類型,分析差錯出現的原因,總結應對差錯的具體措施。
從表1統計結果可以得知,由于藥品因素導致差錯發生的比重為40%,由于調配因素導致差錯發生的比重為33%,由于處方因素導致差錯的比重為27%。

表1 100例發生差錯病例原因分析 (例)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中藥調劑差錯的出現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而本研究顯示影響中藥調劑差異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藥品因素、調配因素、處方因素,筆者針對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3.1 差錯出現影響因素
3.1.1 處方因素 由于處方因素出現的差錯主要包括忽視處方注釋、審方差錯及錄入差錯,具體分析:①忽視處方注釋:部分處方醫生會在處方下進行注釋,以表達一些特殊說明,對整個調劑的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不過一些中藥調劑人員在進行具體調配時并沒有重視醫生標注的注腳,僅按照處方中內容完成調劑,比如有些調劑人員為了省事,在調劑過程中把處方“腳注”置之不理,注明“先煎”、“后下”、“沖服”的卻不用相應的包裝袋另裝標示,如此調配,容易出現差錯,對治療效果形成影響,甚至可能因此導致醫療糾紛,影響醫院社會形象。②審方差錯:一些中藥材名稱、讀音、寫法都比較類似,如果醫生在寫處方時筆跡不清,可能使得調劑人員無法準確辨認,出現調劑錯誤的情況。另外,如果中醫醫生在開具處方時出現缺失,沒有詳細、明確寫明規格、劑量信息,或者沒有做到準確用藥,沒有重視不同藥物之間配伍禁忌,都可能使調劑人員在調劑時無法準確判斷,由于模棱不清導致差錯出現[3]。③處方錄入差錯:當前醫生開具處方逐漸應用電腦輸入,制作電子處方,但是如果輸入有誤,就會影響調劑人員調劑工作的開展。比如由于手誤將100 g的陳皮輸入為10 g陳皮。或者一些手寫處方的醫生字跡比較潦草,調劑人員無法看清準確辨別,比如將黃芩看成黃芪,棗仁看成杏仁,蘇葉看成艾葉,從而出現調劑差錯的出現。
3.1.2 調劑因素 由于調劑因素出現的差錯主要包括調配藥品替代、調配過程浪費、調配劑量誤差,具體分析如下:①調配藥品替代:中藥存在非常多的種類,數量也非常多,不同醫院會有不同的中藥飲片類型,醫生在開具處方時,多會考慮怎樣合理選擇飲片以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所以使得炮制藥品、生品互相之間進行替代的情況時有出現。這樣雖然可以使品種不全問題得到解決,不過相比之下替代藥品的效果會差一些,所以使用的效果也會更低[4]。②調配期間出現浪費:部分調劑人員由于新入職或者經驗不足等原因,工作壓力較大,工作時非常緊張,在調配一些細小顆粒甚至粉末藥物時可能因為緊張導致灑落,造成浪費。③調配劑量誤差:中藥飲片在調劑時如果劑量不夠準確,會影響藥物使用效果,所以調劑人員必須保證準確稱量各類藥物,同時進行均勻的分配。當前我國規定每一劑中藥飲片在調劑時劑量的誤差不可以超過5%[5],并且每個處方中的每一種中藥都不能出現缺失,并且必須依據遞減分戥法對每一種藥物的劑量進行復查。不過從實際工作情況發現,一些調劑人員并未嚴格依據規范進行,存在比較明顯的以手代戥、以估代稱情況,也沒有嚴格做好藥物劑量復檢,所以使得調劑存在明顯差錯,對用藥效果產生影響。比如在調配蜈蚣時主觀的認為一枚大棗為5 g,1條蜈蚣為1 g,生姜直接通過切薄片估為5 g,厚片估為10 g。
3.1.3 藥品因素 ①擺放不規范:通過炮制加工的一些飲片外觀相似度高,如果沒有仔細辨別,可能出現擺放錯誤情況,比如玄參與生地黃擺放錯誤,葛根和茯苓擺放錯誤。①質量問題:中藥飲片一般主要是植物飲片,如果加工或者收集原材料時沒有依據標準進行,使得飲片中缺乏足夠的有效成分,出現較多形成干擾的雜質,都會導致差錯出現。部分飲片需要比較高標準的儲藏環境,如果條件沒有達到,儲存中出現風化、霉變、蟲蛀表現,可能影響飲片質量[6]。③名稱相近:中藥種類繁多,命名各有特點,部分中藥名稱僅有一詞之差,如果沒有做好仔細的鑒別,容易出現差錯。比如麻黃和麻黃根都是麻黃科,不過功效差異很大。還有一些藥材有多個名稱,調劑人員在進行調劑時如果沒有加強注意,就容易出現差錯。④包裝相似:一些飲片有著非常相似的外觀、形態,如果調劑人員沒有足夠高水平的專業技能,無法準確分辨這類藥物的包裝,則可能出現調劑差錯。
3.2 應對措施
3.2.1 完善規章制度,明確工作流程 實踐發現,制訂嚴格規章制度,采取多種措施,能夠使小包裝中藥飲片的調劑差錯發生的可能明顯降低[7]。調劑人員在進行處方藥物調劑時必須保證依據處方上具體順序進行逐一調配,防止有遺漏,在入袋前必須意義核實物品與藥單,保證無誤在可以裝袋,對于部分先煎后下的藥物必須進行分開包裝,進行明確標記。針對一些堅硬品種,先打碎后再進行調配。完成全部藥物調劑后,在外包裝上填寫好年齡、姓名、科室等信息,經專門人員進行審核,無誤后發放給患者。同時中藥在存放上應該依據性質進行分類,貴重藥材要由專人保管、存放,制作飲片等級區分,調劑人員必須依據操作流程嚴格做好每一劑中藥材的調劑,不能根據自身經驗或者主觀感覺進行調劑。
3.2.2 合理設計中藥斗譜 調劑人員應該將應用率較高的部分飲片放在配藥柜的中層位置,便于拿放,對于質量較大的飲片,放在底層,對于質量較輕、使用量減少的飲片放在上方以及邊角柜中。對于有毒的飲片,要放在底層邊角柜中,對于顏色以及形狀相類似的飲片要做好明確標記[8]。調劑人員在工作間隙應該熟悉飲片放置的位置,方便在進行調劑時能夠迅速確定飲片位置,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差錯的發生。
3.2.3 規范中醫師的處方書寫 醫生在書寫中藥處方時要嚴格依據規范處方的格式進行,保持字跡清晰,名稱書寫必須保證符合藥典名稱,使用電子處方的醫生要核查藥名錄入的準確性,保證準確無誤后向藥房傳送。對于處方中部分有特殊用法的中藥,醫生能夠必須對用法以及用量進行詳細標注,以確保調劑人員能夠準確調劑。提倡使用藥典飲片規范用名,處方中書寫中藥時每行四味藥物依次書寫,每味中藥的右下角必須寫明用量,有特殊用法也必須在相應中藥的右上角注明,處方的用法用量必須寫清楚。
3.2.4 嚴格控制飲片質量 定期對調劑人員開展培訓,提升其藥品識別能力,保證調劑人員在選擇藥物時依靠的是專業水平,而不是工作經驗或者自身感覺。購買飲片必須保證渠道正規,針對藥房新進的飲片,調劑人員要開箱做好仔細核對檢查,不同飲片要設置不同的儲存條件。如果對于某批藥物無法判斷真假,及時交由質監部門進行證實。
3.2.5 注重提升調劑人員職業技術水平 準確閱讀處方是調劑人員正確調劑的前提和基礎,如果調劑人員沒有掌握最新、最全面的專業知識,則會有調劑錯誤表現。比如醫生在開具處方時用二烏代替草烏、川烏,如果調劑人員不知道其含義,則無法保證調劑工作順利進行;比如麥冬的別名為麥門冬,醫生在處方中寫麥門冬,如果調劑人員不了解,則可能無法找到麥門冬這一藥材。如果調劑人員沒有掌握中藥十八反、十九畏,則患者用藥后可能有不良反應表現。
總之,中藥調劑中出現差錯的可能性大,原因比較復雜,通過積極實施對應措施,能夠使中藥調劑質量明顯提升,保證用藥準確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