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 曲阜 273100)
我國目前正在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時期,經濟作為需要轉變的重要內容之一,習近平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政策都為我國的經濟改革和發展提供了理念和方案。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生態產業和綠色產業就像土里的一顆種子沉睡了一個寒冷的冬天終于迎來了生機勃勃的春天。社會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提高,人民的購買力也大大的提升,消費方向也發生了轉變,由以前的耐用實惠向著享受健康的方向發展,人民在物質與精神層次都得到了提升,人民的滿足需要就會增加,這是站在人們個體的微觀角度。如果上升到國家層面的宏觀角度,就是國家正在進行積極的轉型,大力支持第三產業,基礎產業由傳統的第一產業向著第三產業轉移,由以前的制造大國向著‘智’造大國前進,在這些轉型的期間,就會發生資金勞動力資源的再次分配與重組。體育產業作為第三產業及服務業,同時在提高人口素質,增進人民健康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后的社會發展,不論是對國家來說還是對個人來說,健康都是要追求的話題,健康就是共同的目標追尋,健康就是另一種變相的‘財產’與產品,產品需求的增加能夠改變利益分配的格局。體育產業如果做到與健康直接掛鉤的話,體育產業就算是抓住了發展的牛鼻子,而且經濟資本具有滾雪球效應,體育產業如果吸引的生產、消費、勞動足夠多的話,那么我們的體育產業就會自然而然的將它的各種功能發揮的很好,從而體育產業就能夠在我國的經濟產業支柱之中占有的比例會更大,對我國經濟的促進與發展提供更大的能量,為我國經濟轉型創造更多的動力。
體育產業的需求就是指消費者在一定階段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情況下愿意購買并且能夠購買的體育產品的數量,如果消費者對某種體育產品只有購買欲望而沒有購買能力,便不能稱作需求,只有想買還能買的起才能算是需求。需求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即購買欲望和購買能力,兩者缺一不可。
需求=購買欲望+有效購買力
在需求規律中,體育產品的價格和消費者愿意購買體育產品數量是呈負相關的關系,即當產品價格下降時,消費者購買的數量會上升,當產品價格上升時,消費者購買數量會下降。這種關系有明顯的特征,它的斜率為負值并且向右下方傾斜,這個規律不僅僅適用于體育產品,經過大量的實例和理論證明,它幾乎適用于任何商品,造成規律特征的原因是由于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1)價格。
一般情況來說,體育產品價格越高,產品的需求量就會越小,相反,價格如果越低,那么產品需求量就越大。亦可以說,隨著某種體育產品市場的擴大,它的價格變動就會減小,產品市場的縮小,它的價格變動就會增大。
(2)消費人群的收入水平。
對于體育產品來說,當消費人群的收入得到提高時,就會增加對體育產品的購買量,相反,當消費人群的收入下降時,就會減少對體育產品的購買量。消費人群的收入增加了,他們通常會購買更多的同類產品。
(3)消費人群的購買欲望。
當消費人群對某種體育產品的購買欲望增強時,該體育產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相反,購買欲望減弱時,需求量就會減少。消費人群的購買欲望對于市場需求量的變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消費人群對產品的價格預期。
當消費人群預期某種體育產品的價格在下一個階段會上升升值時,就會增加對該體育產品的需求量;當消費人群預期某種體育產品的價格在下一個階段會下降貶值時,就會減少對該產品的需求量。
(5)相關商品的價格。
當一種商品本身的價格保持不變時,和它相關的其他商品價格發生變化的時候,這種商品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需求量的變化。商品的相關商品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稱為替代品,一種稱為互補品。
(6)政府政策。
2000年,國務院頒布《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體育產業開始朝著社會化、科學化、產業化、法制化發展。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積極鼓勵民間和境外資本投資體育產業,興建體育設施,拉動國內剩余勞動力的就業。2011年,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突出強調了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仍過低的問題,加大了對體育產業投融資力度。201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把體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開發體育產業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利用體育產業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圍繞體育消費的相關個股將迎來投資機會,并提出到2025年打造出5萬億規模的體育市場。
體育產品的市場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并且能夠提供出售體育產品的數量。在生產成本一定下,價格越高,生產者愿意提供的產品數量也就越多。因此,可以推斷出價格與產品數量是正相關的關系,供給曲線從左到右向上傾斜,斜率為正,產品的供給量會隨著產品價格的上升而上升,這是追求利潤的結果。
(1)價格。
在市場需求未飽和前提下,產品的價格越高,生產者愿意提供的產品數量就越多;產品價格越低,生產者愿意提供的產品數量就越少。生產者認為盈利大時,就會提高產量,認為盈利不大時,就會相應的降低產量。
(2)生產成本。
在產品出售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生產成本提高會降低利潤,從而生產者提供的產品數量就會就會減少;反之,生產成本下降會提高利潤,那么生產者提供的產品數量就會增加。
(3)生產效率。
在一般條件下,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增加生產者的利潤,生產者便愿意更多的產品數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推動了生產效率的極大提高,一定時間內,產品數量得到極大增加。
(4)相關物品的價格。
相關物品分為是聯合副產品和其他相關產品,聯合副產品價格提高,體育產品價格不變,體育產品的供給數量就會下降,聯合副產品價格降低,體育產品的供給數量就會提高。其他相關產品價格提高,體育產品的價格不變,體育產品供給數量就會提高,其他相關產品價格降低,體育產品供給數量就會降低。
(5)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
生產者對未來的體育產品預期看好,比如價格將會上漲或利潤會增加,那么該產品的供給數量就會增加;如果生產者對未來的體育產品預期是價格下降或利潤減少,那么體育產品的市場供給量就會隨之減少。
(6)流動資金周期。
一般情況下,在生產成本和交易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流動資金周期短,生產者會增加體育產品數量,市場供給量就會增多;流動資金周期長,生產者會減小體育產品數量,市場供給量就會減少。
生態經濟是指在生態系統承載能力范圍內,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改變生產和消費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潛力,發展一些經濟發達,生態高效的產業,建設體制合理,社會和諧的文化以及生態健康,景觀適宜的環境。那么生態體育經濟就是在與生態系統和諧的前提下,體育產業運用先進的生態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挖掘資源潛力,優化資源配置,發展生態高效的體育產業,增強人們體質,增進人們健康,改善人們生產和消費方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創造綠色生態環境。
(1)人口眾多,生態體育經濟壓力大。
眾多的人口數量會為體育產業的生產和發展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問題。體育產業作為服務業,人口眾多,服務對象數量巨大就會帶來服務壓力,給體育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的轉型帶來壓力。
(2)城鄉收入差距大,均衡發展困難。
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來經濟的支持,收入的差異必然帶來消費的差異,消費差異會帶來體育產業的配置差異,服務條件差異,地域間差異,項目規模的差異。為了讓人們都可以享受到體育產業的產品,我們必須改善這種狀況,縮小基尼系數,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滿足感。
(3)產業發展的不合理,造成環境資源的浪費。
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盲目追求利潤的原因,我國體育產業在發展的時候造成了許多無法挽回的浪費。比如,在一些體育場館健身設施等配置的建造的時候,沒有充分的規劃合理的布局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我們為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打贏保衛綠水青山保衛戰,體育產業改革勢在必行。
(4)體育觀念,健康意識的不足。
我國實施了家庭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等政策,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改善了人們的身體素質。但是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學校體育,大部分人在離開學校后很少進行有規律有強度的體育活動,只有少部分從事體育事業的人會進行有規律有強度的體育活動。人們很少會自發的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培養健康習慣進行體育活動,終身體育的觀念還沒被人們普遍的接受并且實踐。
近幾年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16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9萬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0.9%。體育產業發達的國家體育產業總值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3%左右,我國體育產業要進一步的改革與發展才能適應我國的經濟新常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第三產業(服務業)成為我國的產業主體。體育產業要追求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可持續的健康生態目標,讓體育產業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