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永雪 龍正印 張浩(阿壩師范學院 四川 汶川 623002)
近年來,國家相繼下發了一系列關于特色小鎮培育和建設的通知,在民族地區也逐漸掀起了特色小鎮建設的熱潮。而體育小鎮是隨著我國體育旅游產業、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社會生活形態的發展出現的新興業態。這種以體育為核心,以旅游為主要形式,在滿足人們旅游的同時,通過各種運動項目的體驗,集休閑健身為一體的體育特色小鎮成為當前體育旅游產業的新載體。有數據顯示,僅在2016年,國內進入建設階段的體育小鎮已經超過100個,但在藏羌民族地區,體育特色小鎮仍處于探索階段。本研究致力于“健康中國”視域下對藏羌民族地區的水磨古鎮進行SWOT分析,旨在找到當前民族地區體育特色小鎮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為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提供參考。
2016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鍵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使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戰略,國家對人們的健康重視程度日趨加強,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從“治”到“防”的轉變,越來越看重運動健康,并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健身已然是生活必須。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基礎、前端要地和有力支撐,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幸福生活的基礎保障。全民健身不僅僅是創造更健康的生命狀態,延長健康工作和生活的生命時間,提高生命質量,更重要的是創造健康和諧的社會價值。而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正好與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不謀而合,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是增進人們身體健康、提高體育活動意識、加強體育參與、促進體育消費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激發全民健身熱情的重要營地。
在民族地區建設體育特色小鎮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以體育為要素的體育特色小鎮建設,不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帶動民族地區體育運動的發展,也激發了人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對于深化民族地區體育改革,推進民族地區體育轉型,促進民族地區體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民族地區體育特色小鎮的空間比較完整,能夠為健身人群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休閑運動空間,不僅對于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對推動民族地區體育消費,促進民族地區體育產業融合也具有重要得現實意義。
(1)區位優勢。
水磨古鎮毗鄰成都市,緊貼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隱藏在臥龍、三江、映秀懷抱之中。小鎮區位條件優越,距都江堰市25公里,成都76公里。全鎮面積89平方公里,水磨古鎮景區面積3.6平方公里,具有“川西高原休閑勝地”、“西羌文化名鎮”之稱。2018年5月13日,首屆汶川馬拉松比賽在水磨古鎮舉行,其影響力舉足輕重。據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后每一年都將舉行一次,這對汶川的旅游來說,將受益匪淺。
(2)自然資源優勢。
水磨古鎮管轄內有郭家壩、老人村、黑土坡、連山坡、寨子坪、燈草坪、黃家坪、白果坪、大槽頭、銜鳳巖、馬家營、劉家溝、茅坪子、大巖洞、白石、高峰、陳家山、牛塘溝18個行政村,體育旅游自然資源豐富,具有高品質、多樣性特點,為建設體育特色小鎮提供了全景性的依托條件。臨近區域有世界自然遺產的臥龍、三江“大熊貓棲息地”等旅游勝地,小鎮能夠聚集戶外、攀巖、定向、徒步、野營、山地自行車、登山等特色項目,成為體育旅游綜合體和健身康養新平臺。
(3)民族體育文化優勢。
閑暇之余催生了形式多樣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并成為山區人民喜愛的一種休閑娛樂方式。每到傍晚,就會響起藏羌鍋莊、羊皮鼓舞等伴樂,當地民眾與游客一起,載歌載舞。到了“羌歷年”或“古羌文化節”,場面更為熱鬧,不僅可以觀賞到各式的民族傳統體育表演,如跳薩朗、推桿、扭棍、抱蛋等等,而且群眾均可參與其中,在強身健體、閑情逸致、陶冶情操、調節工作生活壓力等均有積極意義。
(4)校鎮合作優勢。
阿壩師范學院是阿壩州唯一一所高校,地處水磨古鎮,學院開設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體育保健專業、體育教育專業等三個專業,能提供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所需的各種技術支持和體育旅游專業人才。
(1)小鎮發展起步晚,基礎設施差。
2008年地震后,水磨古鎮開始正式恢復重建,時至今日,小鎮發展初見成效,但是缺乏后續發展規劃,基礎設施仍然滯后,是制約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瓶頸。尤其是交通條件,國道213道路窄、彎多而急(目前因修路,未開通),與都汶高速無接口。如果走都汶高速,又要從映秀下轉至水磨,出行不方便。
(2)體育特色小鎮建設人才不足。
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專業人員科學系統的規劃和合理的布局。這些工作需要精通體育學科專業知識、旅游知識、市場導向分析能力的專業人員,并在具體的實施中,起到引導作用。而轄區內雖有高校對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但仍然缺乏通曉體育、旅游、營銷的復合型人才,嚴重影響了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進程。
(3)體育觀念淡薄,對體育產品了解程度不夠。
水磨屬于經濟發展滯后的山區,人們過著拮據的生活,消費觀念決定了人們的價值觀取向和生活方式。對體育旅游的了解特別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加之游客對體育產品了解程度不夠,這是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另一個瓶頸。
(4)體育旅游內容單一,管理體制不完善。
水磨丹青,體育資源豐富,但卻未得到有效開發,致使特色小鎮的體育旅游內容單一,具有藏羌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未能更好的融入到小鎮建設中。
在管理方面,由于體制不完善,在實施過程中帶來很大不便,限制了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發展。
(1)政策支持。
一方面國家大力支持特色旅游小鎮建設,給予民族地區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機遇。另一方面,汶川縣“全域旅游(康養)”的發展定位,形成了資源豐富的康養旅游產業的第二名片。時至今日,汶川縣已有12個特色旅游小鎮,給后一步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帶來了機會,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將得到進一步的重視和實施。
(2)近郊游打開水磨古鎮體育旅游市場廣闊前景。
短途的體育健身之旅日益受到民眾的青睞。我國各大城市以登山、野營、攀巖和徒步探險等為主體的戶外運動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愛好者參加各種形式的戶外運動。從目前來看,短途戶外運動更適合于快節奏的現代人群,而且往往和旅游休閑活動相伴而生,成為運動康養的重要內容。因此,周邊游、郊區游也逐漸得到城市居民的青睞,為水磨古鎮體育旅游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3)全民健康計劃。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民身體素質下降,健身越來越受重視。國務院2016年10月,頒布了《“鍵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就是說國家對健康的重視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們越來越重視,追求高品質的健康生活。而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正好與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不謀而合,它可以有效地增進人民身體健康、提高體育活動意識、加強體育參與、促進體育消費。
(1)市場競爭激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內外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逐漸較多,但民族地區的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條件尚不夠成熟,如何通過開展民族體育運動帶動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提高市場的競爭力,成為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
(2)投資壓力大。
把水磨打造成體育特色小鎮,需要有大量資金注入,才能形成全域體育旅游,發展小鎮旅游業。因此,加大了政府投資的金額,形成了招商引資的壓力。
一方面,可通過互聯網、電視廣播等渠道進行宣傳;另一方面可以依托體育文化公司進行推廣體育旅游項目。
民族地區的小鎮道路交通落后,政府應加大道路修建,重視交通管理,加大資金投入,方便游客的進入。同時應不斷完善民族體育設施建設,增強保護力度,讓游客放心參與體育運動。
體育人才的培養是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基礎條件,使用人才戰略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應大力支持民族地區高校開設與之相關的專業課程,創新發展綜合性人才,使之為民族地區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服務。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健康中國,全民健身 ”理念深入人心,大眾基本體育健身休閑需求出現井噴。建設以“休閑+康養”為主的體育特色小鎮,不僅可以為消費者開辟修身養性的新途徑,而且給長期處于都市的人們提供了休憩之所,讓處于其中的人能夠得到心靈上的享受。根據養生人群、亞健康人群、中老年人群的不同需求,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完善的健康硬件配套設施及健康服務。最終營造出擁有養生環境、養生運動項目、養生服務及養生度假四大體系為核心的“休閑+康養”的體育特色小鎮。
在“健康中國”戰略下,民族地區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城市功能疏解的重任,為資源枯竭型城鎮提供了轉型的機會。因此,依托民族地區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項目開發優勢和地貌特色,建設體育特色小鎮是當前民族地區城鎮化建設可選擇的方向之一,是凸顯體育旅游產業特色,是一種低碳、生態、可持續的長期發展模式,它對加快城鄉一體化和產城人文深度融合具有積極的作用。民族地區的體育特色小鎮,應在尊重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立足于實際,因地制宜地培育特色鮮明的體育項目,優化體育消費結構,促進人文消費,同時地區政府擔負起引領作用,將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融入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和體育發展規劃之中,推動體育特色小鎮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