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麗 李明駿 孫詩陽
(四川旅游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不僅在極大的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而且人們的健身意識也在日益加深。健身人員數量的增多也使得現如今體育建身娛樂經營單位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大。但針對目前我國高校體育院系對體育專業的人才的培養完全不符合現如今社會發展的需求,再加上,2014年我國國務院曾下發了 《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通過此文件可以了解到,體育產業在今后的發展中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對于推動體育產業的繁榮發展則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為了讓體育院系培養出來的學生滿足現如今體育健身娛樂經營單位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及讓體育產業在今后得到更好的發展,基于校企合作的體育建設服務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隨之出現在高校,該教學模式的到來也能在極大的程度上培養到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基于校企合作的體育健身服務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將通過目前高校對培養存在的問題、健身企業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的原因、該模式的構建這三個方面對其進行相關的闡述。
針對目前我國高校體育院校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情況來看,企業院校目前在教學培養上存在的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點。一是,體育類專業結構的問題。隨著我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雖然高校體育課程的專業設置與專業培養目標都在極大的程度上得到了調整,但其中仍存在有問題,其主要表現在我國高等體育院校的專業設置局限在了體育競技與學校體育這兩大服務領域,且沒有涉及到社會體育市場。而這種專業結構也很難適應現如今我國社會競技的發展。再加上各大院校在體育課程上沒有重視對體育人才的培養,所以使得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在人才的培養上與現如今社會的需求產生了一定的偏差。二是,高校在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上存在問題。針對目前大部分高校而言,高校體育院系在學生培養的時候,并沒能在課程上設置符合現如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內容,且對新專業的設置評估論證缺乏科學定位。這就使得高校體育院系在人才的培養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再加上高校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點,這不僅與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產生了偏差,而且沒有特色。體育教育是專業性的教育,如果讓學生不能學以致用,讓學生畢業以后能夠繼續穩定的在體育產業里發展,會使學生從事體育事業的熱情大大降低,對體育生源以及體育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會產生巨大的阻礙作用。以上就是目前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產生脫節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努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發展的體育專業人才已經迫在眉睫,相關人員一定要對其加以重視。
對于健身企業而言,健身企業之所以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迫切需要體育健身的專業人才。隨著健身市場的快速發展,健身市場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大,中國倍力公司早在2004年開始尋找合作伙伴,并通過協議簽署了一份聯合首都體育學院設立在中國的首都的身體倍力健身培訓中心。之所以需要建設健身培訓中心,其主要的原因是,希望借助首都體育學院優秀的半血經驗,以及雄厚的教學實力,在最大的程度上培養出專業的健身人才,以及打造出健身行業中一流的培訓基地。而雙方更是希望通過合作,讓健身俱樂部與專業體育院系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樣不但健身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可以來到專業體育學校進行學習,而且體育學校的相關學員也可去到健身俱樂部培訓中,增加自身的實踐能力。此外,南京體育學院主辦、江蘇省體育健身行業協會、以及江蘇省體育裝備協會,就曾在2008年1月5日的時候聯合協辦了《人才培養與振興運動產業校企論壇》,該論壇也在南京體育學院報告廳得到了舉行。在《人才培養與振興運動產業校企論壇》的舉辦過程中,該舉辦論壇的投資者、管理者和著名學者,以及江蘇省體育和健身服務部門的相關人員都積極的表達了他們的觀點,且對中國的體育和健身產業的發展和專業人才的培養進行了相關的論了。通過這一事件可以了解到,基于校企合作的體育健身服務人才培養模式是十分重要的,該模式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不但能解決目前我國健身企業對專業人才的渴求,而且高校學校在健身企業當中的實習,也能在極大的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工作經驗,以及實踐能力。另外,近幾年,健身俱樂部在選擇員工時,他們發現了一些殘酷的事實:第一,大學和學院80%的畢業生從事的職業與他們在學校學到的不一樣。第二,企業招聘的應屆畢業生有90%在6個月內會被淘汰。針對這一現象,相關學校隨之也提出了相應的疑問:第一,企業到底想要什么樣的人才,第二,學校在專業課程的設計是否存在不合理現象。總而言之,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其主要原因不在于企業有多么的挑剔,也不在于學校的教學存在嚴重的大問題,而問題的根源主要是學校教育與企業的需求出現了嚴重脫軌的現象,因此,針對目前健身企業對體育健身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進而才能在培養出企業需求人才的同時,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升。
由上述可見,目前高校體育院系無論是在專業結構的安排上,還是在人才目標的培養上都不能滿足現如今社會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立刻構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體育健身服務人才模式,進而讓高校體育院系培養出來的人才,滿足社會的需求。其構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高校教育改革發展中形成的一種新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其主要指的是,高校與企業雙方通過合作的形式,對人才進行培養,這樣不僅可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又能將學生培養成優秀的人才,而當學生畢業之后,則需要在指的校企單位與實習,這種教學模式也將在極大的程度上培養到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是,高校與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教育的重點在于: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廣泛的專業知識;學習、研究的方法,也就是說,一些學校注重理論知識。而企業培訓的關鍵是: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能力;如何將理論與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相結合:培養和提高專業素質,即企業更加注重能力。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是與學校和企業合作培養人才。完成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任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校門前的熱身,并適應社會競爭的需要。指導學生提前做職業規劃,盡早鎖定職業目標,并積極儲備相關知識,并掌握實際的機會;學校根據企業需求和學生未來職業需求設置課程,提高專業學業成績,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三是,構建基于體育健身服務行業的課程體系。專業人才的培養在于教育,教育目標的實現在于課程體系的建設。課程體系的發展應基于共同討論的學術專業教師、企業培訓師、行業資深從業人員等,以健身指導為核心的技能,并在此基礎上,每個職位的主要課程和擴展課程方向應該確定,以培養學生的能力。根據健身行業所需人員崗位要求。技能要求,確定相應的核心課程和補充課程。選修課和實訓內容,同時制定相關課程考核標準,編寫教材。
四是,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需要做到校企資源共享。對于培養專業健身服務人員而言,其中最重要的設施莫過于先進的場地、設備等,這些設施不僅是人才培養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而且是培養體育健身服務人才不可或缺的。由于體育專業往往被高校邊緣化,所以,即便是是專業體育的學校在體育專業設備的配備上也只能做到配備田徑、游泳、球類等競技體育項目,由此可見,高校的健身場地嚴重缺乏先進設備,在這種環境之下教學,不但不能滿足學生實習實踐的需要,而且不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加上在大部分高校在教學中,只重視了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沒有重視學生額實踐能力,因此導致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嚴重不足。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常常因為所學知識不對口面臨尷尬的局面。而校企合作資源共享則可有效的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校企合作資源共享的實現,其帶來的好處也將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校企可在極大的程度上改善高校的辦學條件,以及彌補高校硬件建設的不足的問題。同時,通過在校企當中的培訓實習,學生不僅可成為符合企業需求的體育健身人才,而且可利用健身企業中的培訓來精湛自身的實踐能力。第二,學生在健身企業的實習和定崗實習將給企業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其不僅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人脈,而且可為企業的人才儲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產業隨之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為了讓高校培養的人才能夠符合現如今體育產業發展的需求,高校在人才的培養上就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體育健身服務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校企合作培養能夠相互促進,平衡發展,在帶動學校的學科基礎建設的同時,也為高校畢業生尋求更加廣闊的求職就業的道路。我們高校學科建設時,不能僅以課程本身,盲目的閉門造車,而應俱時代精神,校企結合辦學,讓校企合一方面為學校建設增加動力和就業導向,另一方面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