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秦漆鼓與漆瑟藏禮現象的考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器以藏禮
——基于先秦漆鼓與漆瑟藏禮現象的考察

2018-03-05 01:30:10劉進有

□劉進有

《禮記·樂記》曰:“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人為之節。衰麻哭泣,所以節喪紀也。鐘鼓干戚,所以和安樂也。”[1]1529通過制定禮樂使人們學會節制,通過鐘鼓等樂器使人們合理享受,既可調節身心,又不沉溺其中。故先秦時人會在宴會等重大禮儀中以樂器演奏。《禮記·樂記》還曰:“鐘鼓管磬,羽籥干戚,樂之器也。”[1]1530西周初,周公制禮作樂使禮樂具有了一定的規范性和等級性。樂器作為樂之載體,成為禮樂制度下維持此種規范與等級的體現。先秦“八音”是樂器的一種分類標準,八音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鄭玄注:“革,鼓鼗也。 絲,琴瑟也。”[2]795除金類、石類及土類樂器之外,余者多為竹木之屬,且多髹漆。其中鼓和瑟作為饗燕禮中的重要樂器,不同等級的貴族使用鼓與漆瑟的組合類型也不相同,具有一定的等差性。

一、漆鼓蘊含的權威禮意

早期的鼓往往和祭祀有關,“下管鼗鼓,合止柷敔”[3]反映的便是舜帝時期廟堂祭祀演奏鼓樂的情形。殷墟甲骨卜辭中有祭祀上帝擊鼓五通的記載:“□:叀五鼓□,上帝若,王□又又?”[4]先秦社會生產力低下,時人以為天地山川藏有神靈,也相信祖先具有靈魂,希望通過鼓樂祭祀來祈禱天神、地祇和人鬼保佑子孫繁多、風調雨順及社會安寧。陶寺遺址大型墓中出土了一系列鼓樂器,“成對的木鼓與石磬、陶異形器(土鼓?)同出,放置位置固定。外壁彩繪,當為文獻中的鼉鼓”[5]。墓群中M3015:16外壁施粉紅色或赭紅底色,以各種顏色繪成圖案。鼓木架也周身髹漆,并有饕餮紋、虎紋等圖案。《周禮·地官司徒·鼓人》曰:“以雷鼓鼓神祀,以靈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鄭玄注:“雷鼓,八面鼓也。神祀,祀天神也;靈鼓,六面鼓也。社祭,祭地祇也;路鼓,四面鼓也。鬼享,享宗廟也。”[2]720鼓是祭祀天地鬼神的重要祭器,至西周初,以鼓祭祀已經形成一套有序的制度。周邊的小型墓葬中并無鼓等樂器,大墓中的特磬與鼉鼓共存,毫無疑問鼉鼓是用于祭祀的禮器。磬與鼉鼓屬于一組禮樂器組合,應等同于后世祭祀時所用的鐘鼓之器,這也象征著使用者的崇高地位。田昌五先生認為鼉鼓屬于廟堂之物,顯然也是王者之物,禮器和鼓樂器結合起來,象征著天子出現了[6]。其墓主當為掌握著王權和軍事權力的貴族首領。大墓中還出土有玉鉞、玉刀之類的禮器,當然此處所謂的“天子”即部落聯盟首領陶唐氏,其身份等同于黃帝與顓頊等部落聯盟首領。而五帝時代正是中國早期國家的開端,此墓中的鼉鼓顯然不再是一般的民樂器,它們是用來祭祀的,是王者權威的象征物和莊嚴神圣的禮樂器。這反映了唐堯時祭祀制度的完善,髹漆鼉鼓在這一祭祀之禮中也得到很好的體現。

對于上古社會的先民們而言,祭祀神靈、宗廟等禮儀是人們溝通神靈與祖先靈魂的重要方式。但隨著社會私有制的發展與等級的出現,這一權力被兼有巫師身份的部落首領所牢牢掌握。鼉鼓這種祭祀所用之物,也漸漸成為象征部落首領權威的禮樂器,到商周時依舊出現在王侯及方國首領的墓葬之中。山東滕州前掌大墓BM4出土有特磬與鼉鼓,此墓屬于王侯級別的墓,可能是方國首領墓[7]350。河南安陽殷墟西北岡王陵區M1217出土了 “木制嵌蚌漆鼉鼓”[8],墓中仍然有特磬與鼉鼓禮樂器的組合,此墓為商王墓地[7]339-350。到了商周之際,依然能夠看到關于鼉鼓的使用情況:“于論鼓鐘,于樂辟癰,鼉鼓逢逢,蒙瞍奏公。”[9]525此鼉鼓為周文王在靈臺舉辦慶典時所用之樂器。周文王為西土諸侯,作為周部落的首領,親以鼉鼓作樂,尤見鼉鼓的重要性。由上可知,唐堯、虞舜及夏商西周時期,鼉鼓是古代中原地區王室或諸侯專用于祭祀等重大典禮活動的樂器[10]。

《周禮·地官司徒·鼓人》曰:“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軍事。”鄭玄注:“鬼享,享宗廟也。大鼓謂之鼖。”[2]720鼖鼓為大鼓,主要為軍隊主帥所用,以大鼓發出進攻命令體現了鼓所具有的權威性。當然,天子與諸侯同出現于軍中,則需要體現不同的等差性,《周禮·夏官司馬·大司馬》曰:“王執路鼓,諸侯執賁鼓(鼖鼓),軍將執晉鼓,師帥執提,旅帥執鼙。”孫詒讓注:“路賁晉皆大鼓,執提以下皆小鼓。旅師,下大夫也。”[11]天子作為大閱禮的主帥本應使用鼖鼓,然軍中又有諸侯卿大夫,為彰顯天子之尊位,便使用了祭祀所用的路鼓。祭宗廟的路鼓尊于賁鼓,賁鼓尊于晉鼓,三者皆為大鼓;提鼓略大于鼙鼓,二者皆為小鼓。可知從天子至下大夫,執鼓者身份依次降低,此五鼓并依大小尊卑差次而用之。

二、軍鼓是示罪、誅伐的禮器

《國語·晉語五》曰:“令三軍之鐘鼓必備,趙同曰:‘國有大役,不鎮撫民而備鐘鼓,何也?’宣子曰:‘大罪伐之,小罪憚之。襲侵之事,陵也。是故伐備鐘鼓,聲其罪也。……吾備鐘鼓,為君故也。’”韋昭注:“無鐘鼓曰侵。為君,為欲尊明君道也。”[12]379-380宋昭公被弒,晉國伐宋,趙宣子令三軍備鐘鼓,大夫趙同不解,趙宣子便強調了鐘鼓的重要作用。晉國作為中原盟主,若要懲罰宋國,需以鐘鼓明示宋國之罪,彰顯晉君之道義。若無鐘鼓則謂之侵犯,屬于以大凌小之舉。這表明在先秦時期,軍鼓具有示罪之功能。

軍鼓最初只在戰爭之中進攻時使用,這意味著對方有應予誅伐之罪[13]。春秋時期,禮樂征伐從諸侯出,只有國君、諸侯及其授權的主帥(多為上卿等重臣)方能行使征伐之權,作為示罪明道的軍鼓也只能由指揮軍隊的國君與卿大夫等有地位者掌握。例如,《國語·齊語》曰:“三軍,故有中軍之鼓,有國子之鼓,有高子之鼓。”[12]224齊國中軍之鼓(大鼓)由齊君掌握,左右軍之鼓分別由高子、國子(皆齊之上卿)掌握。齊魯長勺之戰,“公將鼓之”[14]1767正是魯君親自擊鼓督戰的寫照,最終憑借一鼓作氣的策略而戰勝齊軍。《左傳·成公二年》曰:“齊侯伐我北鄙。齊侯親鼓……郤克傷于矢,流血及履,未絕鼓音。”杜預注:“中軍將自執旗鼓,故雖傷而擊鼓不息。”孔穎達疏:“天子、諸侯自將兵者,亦親執旗鼓以令眾也。”[14]1893-1894吳晉交戰,吳王夫差便“親就鳴鐘鼓”[12]550,吳軍士氣大振,以至晉師逡縮不出。鞌之戰,齊君親自擊鼓,晉中軍元帥郤克(上卿)雖負重傷,卻擊鼓不絕,最后率晉軍大破齊師。鐵之戰,趙簡子(上卿)作為全軍主帥,“伏弢嘔血,鼓音不衰”[14]2157。軍鼓只能為有地位者掌握,天子、諸侯及上卿率軍作戰亦需親自擊鼓,以此號令全軍。由此可見,軍鼓絕非一般的軍事用器,它具有權威性,是軍隊作戰的靈魂,更是示罪、征伐的禮器。

三、鼓所承載的通神禮意

早期人類社會,因生產力落后,人們多相信天地乃有生命之體,山川有神靈居住。祭祀之時,希望通過樂器之聲與天地神靈交流。如前文所述,鼉鼓是氏族首領在盛大典禮中所用的祭祀之物,眾多民族學材料表明,“木鼓是氏族內部最神圣的祭器,是通鬼神的工具”[15]。古人尊奉上天,在祭祀之時,希望通過鼓聲將祭祀祈禱之愿傳達給神靈。人們在制作鼓時往往將鼓與鼓面做成圓形,這也符合“天圓地方”的思想,故“鼓似天”[16]的理念一直在先秦社會盛行。一方面,以鼓祭祀通神體現了早期先民對天地、山川、鬼神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早期氏族首領還兼有巫師的職責,掌握了“通神祭器”意味著掌握著祭祀和軍事征伐的權力,故而以鼓祭祀通神的傳統一直保留了下來。除漆質鼉鼓外,曾侯乙墓與楚國墓葬出土有鹿角立鶴掛鼓、虎座鳥架懸鼓及鹿鼓等髹漆類鼓。古人常將鶴比作神鳥,并將其作為長壽與生命復生的象征。鹿亦被視作神獸,是引導神人上達天界的一種腳力。鳳是楚地的祥瑞之物,鳥架懸鼓中即為鳳,是楚人崇鳳的象征。時人將這些祥瑞之物畫于鼓上,望其能通靈。祝建華先生認為,此類漆鼓屬于通神的禮器,是“一些供死者呼喚神靈、助升陽氣、避災求福、擊之娛神和希望接納亡靈升天的一種禮儀之器。”[17]《周禮·地官司徒·鼓人》曰:“以雷鼓鼓神祀,以靈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2]720在祭祀天神、社稷、鬼之時,時人往往將祭祀之鼓看作神的法力的象征,相信鼓作為禮器能夠起到溝通神靈的作用,因而鼓便成為他們向神靈傳達意愿以及避災求福的一種器具。

鼓是先秦戰爭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器具,《左傳·定公四年》曰:“君以軍行,祓社釁鼓。 ”[14]2134君主率軍出征之際,以犧牲虜之血涂于軍鼓之上。這是由于血是巫師通天的法器之一,與玉同功[18]。先秦時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行軍之前需要祭祀,祭禮中鼓本就是廟堂禮器,故用于戰爭的軍鼓仍用于祭祀,軍鼓在大師禮中也承擔了祭器的功能,這也是行祭之時多涂血于軍鼓而不是其他器具之上的原因。軍鼓用于軍中祭祀是因為先秦之人認為鼓有通神之功能,在戰爭之中,軍鼓依舊被認為是通神的器具。例如,艾陵之役,吳王夫差大敗齊軍之后歸國,他在責備伍子胥之際,發出了“孤豈敢自多,先王之鐘鼓,寔式靈之”[12]544的感慨。在吳王夫差看來,吳軍之所以取勝并非自己之功勞,實乃戰爭中使用先王鐘鼓之故,鼓聲感應先王之靈,使其顯示威力,激發將士斗志,保佑吳國取得勝利。

四、漆鼓孕育的“明貴賤、辨等列”禮意

周代貴族飲宴需以鼓作樂,天子招待并饗食諸侯,則會“序其樂事,令奏鐘鼓”[2]794,天子大食也需鐘鼓演奏。《詩·小雅·賓之初筵》曰:“酒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舉酬逸逸。”[9]484詩中描寫了酒宴之中眾賓入席、鐘鼓架設的歡愉場面,鼓已成宴席之中必備樂器。周代之鼓,今所見者多為楚系之鼓,“牛形山一、二號大型戰國木槨墓出土木雕彩繪虎座鳳架鼓一件。座架以黑漆為地。鳳用紅、黃亮色繪密集的羽毛,虎身用紅彩繪云雷紋”[19]。“江陵藤店一號墓出土漆瑟一件,髹黑漆。大鼓一件,鼓面皮質,鼓腔上用紅黃等色繪成繁縟的圖案。帶柄小鼓一件,鼓腔上有朱繪紋飾。鼓槌一對,木質,上有彩繪”[20]。不同級別墓葬中的漆鼓具有不同的組合關系及等級屬性,現對一些出土墓葬中的漆鼓與爵位關系羅列對比如表一。

關于建鼓之形制,《禮記·明堂位》曰:“夏后氏之足鼓,殷楹鼓,周縣鼓。”鄭玄注:“楹,貫之以柱也。”[1]1491貫之以柱,也即鼓部中央貫穿以柱子使鼓立之于地。《隋書·音樂志下》曰:“建鼓,夏后氏加四足,謂之足鼓。殷人柱貫之,謂之楹鼓。周人懸之,謂之懸鼓。”[22]由于三代名稱及使用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建鼓又可分別稱之為足鼓、楹鼓、懸鼓。《禮記·禮器》曰:“廟堂之下,縣鼓在西,應鼓在東。”賈公彥疏:“縣(懸)鼓,大鼓也。應鼓,應鼙也,以其與朔鼙相應,故曰應鼙。縣鼓在西,應鼓在東者縣鼓尊于應鼓也。”[23]《周禮·春官宗伯·小師》曰:“下管,擊應鼓。 ”鄭玄注:“應,鼙也。應與朄及朔,皆小鼓也。”[2]797由文獻可知,懸鼓為大鼓,應及朔為鼙鼓,即小鼓也。應、朔及朄為鼙鼓,皆小鼓。小鼓于大鼓之旁輔助及應和大鼓,其地位低于大鼓。曾侯乙墓之建鼓、懸鼓及楚墓各類鳥架懸鼓皆屬大鼓。李純一先生通過結合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得出:“用以‘為大鼓先引’的鼙,專名為朄、朔或朔鼙。有柄鼓和扁鼓即二鼙或應、朔之屬。”[24]出土的曾侯乙及楚墓中的各類小鼓即為有柄小鼓(手鼓)和一般的扁鼓。

表一 漆鼓組合與爵位關系

由表一可知,鼓類組合可分為四類。第一類為曾侯乙墓,中室建鼓(楹鼓)1件、有柄鼓1件、扁鼓1件,即1件大鼓配2件鼙鼓;東室懸鼓1件、鹿鼓1件,即1件大鼓配1件小鼓(鼙鼓)。第二類,墓為七室或五室,上卿級別的天星觀M1、上大夫級別的天星觀M2、大夫級別的長臺關M1與M2,虎座鳳鳥懸鼓1件配小鼓(扁鼓)1件,即1件大鼓配1件小鼓。第三類,墓為三室,下大夫級別的瀏城橋M1與藤店 M1,士級別的包山 M1、包山 M5、溪峨山M11與棗林鋪M1,其為1件虎座鳥架懸鼓與1件有柄鼓相配合,屬1件大鼓配1件小鼓。第四類,墓為二室,溪峨山M7、九店M286、拍馬山M2及拍馬山M11皆為士級別,其鼓類組合為1件懸鼓或木鼓配1件鹿鼓,即為1件大鼓配1件小鼓。拍馬山M2、M11之木鼓與溪峨山M7同,可歸之為懸鼓。此外,各墓中也多有漆鼓槌1件或2件,此類漆鼓屬不同類型的鼓樂器組合。因曾侯乙為諸侯國君,其地位十分尊貴,漆鼓組合分為兩套,其余各類墓中為一套鼓樂器組合。第二、三、四類的楚墓之中,墓主身份與墓室依次遞減、降低,這體現了不同的尊卑關系,四種類型的漆鼓組合也正說明了鼓樂器存在的等差性。陳春先生對鼓樂器組合體現的等級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楚樂制一般使用大鼓、鼙鼓各1件。不同等級的貴族,大鼓與鼙鼓組合的配器有差異,大體上是:高等級貴族通常使用虎座鳥架懸鼓配扁鼓,扁鼓形體較大;中等與中下等貴族流行使用虎座鳥架鼓配有柄鼓;低等貴族多使用扁鼓配鹿鼓。”[25]因此饗燕飲食之禮中不同身份者需配置不同數量的樂鼓,大小鼓組合也要合乎禮制,而上述樂鼓組合也正是先秦禮樂制的反映。

五、漆瑟內蘊的“昭名分、顯貴賤”禮意

《儀禮·鄉飲酒禮》曰:“設席于堂廉,東上。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內弦,右手相。”鄭玄注:“四人,大夫制也。二瑟,二人鼓瑟,則二人歌也。”[26]在鄉飲酒禮中,二瑟為大夫所使用之制,工人執瑟的方式及使用方式都有一定要求,燕禮中關于漆瑟的使用也大致如此,整個宴會之樂形成一種優雅愜意的氣氛。《禮記·曲禮下》曰:“君無故玉不去身,大夫無故不徹縣,士無故不徹琴瑟。”孔穎達疏:“下言士不去琴瑟,亦上通于君也。”[1]1259諸侯、大夫及士皆有琴瑟之樂器,無故不得撤去琴瑟,知瑟是士以上貴族身份的重要象征。琴瑟作為“八音”之中的“絲(弦)”樂器,其用意在順暢陰陽之氣與純潔人心,“琴瑟常和”[27]“聽琴瑟之聲則悸如也斯歡”[28]等,也正說明琴瑟是貴族追求和諧靜美之物。墓葬出土隨葬樂器往往是辨別等級的重要標志,因此有必要對漆瑟數目與爵位級別關系進行梳理與分析,鑒于許多墓葬中髹漆樂器已經腐朽,只能依據考古報告中對漆瑟數目有具體敘述的統計如表二。

由表二可知,曾侯乙墓中漆瑟共12件,分為兩室,東室漆瑟5件,中室7件。東室墓主人身旁樂器所組成的寢宮樂隊,主要奏房中樂[29]。中室的漆瑟顯然屬于“宮廷樂隊”所奏之樂器。漆瑟數目的眾多以及東、中室樂器的分類使用是由曾侯乙諸侯身份所決定的。天星觀M1身份為上卿,M2為上大夫,兩墓墓主應為夫妻關系,級別相差不大,同為高級貴族,故而其漆瑟相同,各5件。侯古堆M1墓主身份為上卿,有漆瑟6件。新蔡葛陵楚墓被盜,通過殘件可知尚有4或5件漆瑟,墓中漆瑟的數目為5或6件。諸侯國君、上卿及上大夫可歸之為高級貴族,其漆瑟之數為5件以上。級別為“大夫”(下大夫除外)的10座墓葬中,望山橋M1與九連墩M1、M2漆瑟數量不詳,其余7座墓瑟的數目皆為2或3件。此類墓葬瑟的數目多于“下大夫”級別,又少于上卿與上大夫的,其級別當為“中大夫”,屬于中等貴族,漆瑟數為2或3件。

在7座“下大夫”墓中,除望山M1漆瑟為2件外,其余6墓皆為1件漆瑟。望山M1多出的1件漆瑟有可能屬“僭越”之舉,長臺關 M4墓葬被盜嚴重,墓主身份難以判斷,但此墓中有殉人一個,墓主身份為下大夫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下大夫級別擁有瑟的數目應為1件。而士級別的墓葬中只有漆瑟1件,下大夫漆瑟大都為1件,下大夫與上士級別相差較小。有些下大夫墓的下層與上士墓的上層之間、有些下士墓的下層與庶民墓的上層之間,有時往往難以區別[21]。因此,關于諸墓葬中下大夫與上士的級別判定并非絕對明晰。大多數士級別的墓葬中都不見成套的樂器,包山M4、M5不見漆瑟等弦樂器,江陵望山沙冢楚墓的五座小型墓葬皆不見樂器,長沙楚墓中的士級別墓葬也不見漆瑟等樂器,此系列墓葬的報告也提及此類墓主級別低于上士(元士),這些沒落的下層士的墓葬中出土隨葬物皆為一些并不貴重的實用性器物,有漆瑟等樂器的當為地位較高的士——上士。包山M1、雨臺山M21、九店M530、紀城M1為上士,有漆瑟1件;拍馬山M2、M21、M4與溪峨山M7有漆瑟 1件,根據其墓葬規模,其級別為上士的可能性較大。此處,可以將下大夫與上士歸為中下層貴族。

表二 漆木瑟與爵位關系

續表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上層貴族漆木瑟數目為5或6件,曾侯乙墓達到12件;中等貴族為2或3件;中下層貴族為1件。級別越高,數目越多;級別越低,數目越少。楚墓中是否隨葬樂器(此處主要指漆木瑟),隨葬樂器多少,也是判斷墓主身份的標志[30]。而樂器的多少也正符合當時“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的傳統。這些漆木瑟也是墓主生前在飲宴之禮中所使用的樂器,1~12件的不同變化反映了禮樂制的等差性,因漆木瑟之數與對應的身份相符合,而這也正是飲宴之禮尊卑有序的重要體現。

六、結語

通過對漆鼓、漆瑟的類型、數量及組合關系等進行梳理,可以窺知鼓、瑟蘊藏著豐富的禮意與等差性,是先秦時人們表達情感與思想的載體,內化了蘊威儀、喻誅伐、通神靈、明貴賤、辨等列、昭名分、別尊卑等豐富的禮儀內涵。總而言之,漆器藏禮是先秦社會的重要特性之一,以漆鼓、漆瑟為中心研究這一現象對反映先秦禮樂社會具有重要價值與意義,至于漆器藏禮中的一些其他漆器與禮儀現象具體如何研究,可留待以后繼續探討。

[1]阮元.十三經注疏:禮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阮元.十三經注疏:周禮[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阮元.十三經注疏:尚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0:144.

[4]屈萬里.殷墟文字甲編考釋[M].臺北: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1:1164.

[5]高煒,李健民.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發掘簡報[J].考古,1983(1):30-42.

[6]田昌五.先夏文明探索[M]//文物與考古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101.

[7]楊錫璋,高煒.中國考古學:夏商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8]梁思永,高去尋.侯家莊第六本:1217號大墓[M].臺北: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8:25-27.

[9]阮元.十三經注疏:詩經[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0]高煒.陶寺龍山文化木器的初步研究:兼論北方漆器起源問題[M]//中國考古學研究:夏鼐先生五十年紀念論文(二).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25.

[11]孫詒讓.周禮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2301-2306.

[12]徐元誥.國語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02.

[13]高木智見.關于春秋時代的軍禮[M]//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上古秦漢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49.

[14]阮元.十三經注疏:左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5]a.宋恩常.西盟佤族氏族制度的解體與階級的產生[M]//云南少數民族社會與家庭形態調查研究:第1輯.昆明:云南大學歷史研究所民族組,1975:38;b.云南大學歷史研究所民族組.拉祜族佤族崩龍族傣族社會與家庭形態調查[M].昆明:云南大學歷史研究所民族組,1975:50;c.李仰松.試論中國古代的軍事民主制:紀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發表一百周年[J].考古,1984(5):432-438.

[16]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383.

[17]祝建華.楚俗探秘:鹿角立鶴懸鼓、鹿鼓、虎座鳥架鼓考[J].江漢考古,1991(4):83-86.

[18]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二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0:125.

[19]湖南省博物館.湖南湘鄉牛形山一、二號大型戰國木槨墓[M]//文物資料叢刊(3).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102.

[20]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江陵藤店一號墓發掘簡報[J].文物,1973(9):7-17.

[21]周建忠.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墓主考論:兼論屈原生平研究[J].歷史研究,2000(5).

[22]魏征,令狐德棻.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376.

[23]孫希旦.禮記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2:660.

[24]李純一.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22-23.

[25]陳春.略論曾侯乙墓鼓樂器的組合與功能[J].江漢考古,2006(4):55-57.

[26]阮元.十三經注疏:儀禮[M].北京:中華書局,1980:985.

[27]饒宗頤.涓子《琴心》考:由郭店雅琴談老子門人的琴學[J].中國學術,2000(1):1-11.

[28]劉釗.郭店楚簡校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96.

[29]譚維四.樂宮之王[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129.

[30]宜昌地區博物館.湖北當陽趙巷4號春秋墓發掘簡報[J].文物,1990(10):25-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自拍中文字幕| 91毛片网|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91麻豆精品视频|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欧美区国产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看|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小视频| 5555国产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青青网在线国产| 国产白浆在线| 亚洲婷婷六月|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超碰91免费人妻| 久久福利网| 久久五月视频|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91视频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国产清纯|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99免费视频|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一区|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69综合网| 伊人色在线视频| lhav亚洲精品|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香蕉精品在线|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一级全黄毛片| 激情综合激情|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亚洲天堂自拍| 97狠狠操|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色135综合网| 99草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99伊人精品|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97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 91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91精品小视频| www.亚洲一区| 99er这里只有精品| 少妇精品网站|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