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風

人們的日常出行越來越離不開電子地圖
電子地圖在我們的生活中使用得越來越頻繁,其精確的導航定位功能依靠的是全球定位系統。雖然這套系統在民用定位領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它的主要用途還是服務于軍事定位的。全球定位系統,起始于1958年美國的一個軍事項目,主要目的是為海陸空三軍提供實時、全天候、全球性的導航服務。
軍方是如何使用全球定位系統的服務數據呢?看來你還不太明白全球定位系統對于軍事至關重要的應用價值。先看看下面的兩個例子吧。
想象在一次戰爭中,一方計劃要轟炸對方的水電站大壩,經過計算需要投擲數百噸常規炸藥,這么大的彈藥投放量,需要大批轟炸機執行空襲任務??墒菍Ψ椒揽漳芰Ρ容^強大,大批轟炸機執行任務風險很大。最終,執行轟炸任務的是兩枚精確制導導彈。這就需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統了。通過精準導航功能,第一枚導彈成功擊中了遠在數百千米之外的大壩,炸出一個大洞,隨后第二枚精確制導導彈,沿著第一枚導彈路線,從剛剛炸出的洞口鉆進大壩壩體內引爆,立刻就把大壩炸爛了。這種精準無敵的“連環炸”,可謂彈無虛發,威力無窮。
假想在另一次戰爭中,一方的指揮系統隱蔽在一座大樓的地下數十米,固若金湯。這樣的地下工事讓人們以為躲在這里是萬無一失的。而對手利用全球定位系統精確導航,導彈竟然找到了地下工事的通風口,然后沿著通風口一路鉆進地下工事,將地下數十米的指揮部炸毀,直接摧毀了對方的指揮中樞。

即便在茫茫大海上,目標也會被準確定位
精確制導導彈可以如此準確地命中目標,見識全球定位系統的厲害了吧!現在,全球定位系統的精準度更高,可以精確到厘米級別。也許你會問,我們在使用這個系統出行導航時,定位精確度哪里精確到厘米了?距離目的地還有好幾米呢,電子地圖就顯示“已經到達”了,分明有著幾米的誤差呢!
的確如此,這是因為全球定位系統的厘米精度定位級別是只供軍方使用的,這個系統應用于民用定位時進行了“粗放干擾”,因此是比較粗略的,屬于“大約定位”的水平。不過,這個精度對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用電子地圖搜索、導航至某個地點已經足夠了。
全球定位系統這么厲害,可不是隨便就能夠擁有的,需要有先進的空間及通信技術作支持,更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保障。目前,世界上有四個全球定位系統,除了美國的“GPS”系統外,還有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歐洲的“伽利略”系統、中國的“北斗”系統。
不擁有全球定位系統的國家當然只能租別國用現有的系統了,用于民用定位當然經濟實惠,一旦有軍事需要,可就不那么簡單了。要享用軍用級別的定位精度,除非這個國家與全球定位系統的擁有者之間存在軍事協議。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軍事沖突中的一方,享用了全球定位系統的軍用級別定位精度,戰斗力無比強大,完全是想打哪兒就打哪兒,迅速在戰爭中占了上風。眼看這一方即將取得勝利,但系統擁有者基于全球戰略的需要,不想讓一方全勝,于是關閉了對優勢方提供的軍用精確定位服務。突然失去了“眼睛”,戰爭的走勢又出現了變化,最終以雙方“平局”而告終。
看來,現代戰爭中是否使用定位系統,事關成敗。
我國的科研工作者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發,建成了獨立的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二號”,現在正在升級為“北斗三號”導航系統。到2018年,我國將完成18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發射,到2020年建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三號”系統的民用服務定位精度是2.5米~5米。有同學會問,軍用級別定位精度是多少呢?這可是保密的——總之,肯定是非常精確啦!

建成后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由35顆衛星組成

有了衛星定位系統的幫助,可謂百發百中

戰斗機發射的精確制導導彈

飛機、輪船以及陸地車輛的行駛都依靠衛星提供的定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