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杰 劉冰 蕫鵬 賈翠萍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理學院 山東 青島 266580]
2010年,教育部為推動來華留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特制訂了《留學中國計劃》,明確了我國留學事業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使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家.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國際社會地位的加強,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愿意到我國高校學習深造.同時,隨著我國高校辦學與國際接軌,留學生在全校學生人數中所占百分比也是衡量高校的國際化辦學程度的標準之一.留學生學習的專業領域不斷拓寬,工科類學歷留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保證教育質量是實現我國留學事業發展目標的基礎,作為基層教師需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和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考試改革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正不斷得到重新認識和重視,甚至被視為“教學改革的切入口”[1].
大學物理課程是工科學生的基礎必修課,因此大學物理全英語課程也是工科留學生的基礎必修課.在工科留學生教學培養體系中,大學物理全英課程不僅為留學生后續專業的學習奠定基礎,而且也是培養和提高留學生科學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課程.由于為留學生開設大學物理全英語課程的高校相對較少,并且開設的時間相對較短,關于留學生大學物理全英語教學的研究報道比較匱乏.雖然針對中國學生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體系比較完善,但針對留學生的大學物理全英語教學有其特殊性,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
我國工科類留學生多來自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剛果、科麥隆等不發達國家,他們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自覺性遠不及中國學生.本著對留學生負責的態度,教師不僅要在全英語教學本身下功夫,教學管理方面更是要比中國學生多付出.課程考核既是引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體現課程要求規范的重要標志,課程考核的手段和方式則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推動力和重要體現.成績考核是教與學的指揮棒,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大學物理全英語課程考核模式,不僅能督促學生遵守紀律、認真學習、參與全過程學習,更能體現出對知識理解以及利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對創新能力和科學素質的引導,以達到大學物理課程的3個基本要求:教學內容基本要求、能力培養基本要求和素質培養基本要求[2].同時,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設立來華留學中國政府獎學金的高校之一,目前有來自81個國家的1 150名留學生在校學習,其中工科學歷生占比60%.作者所在課程組負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工科留學生大學物理全英語課程教學,在近10年的教學過程中借鑒多位教師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經驗[3~7],不斷改革考核方式,力求探索一套適合留學生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模式,本文將對我校工科留學生大學物理全英課程的考核體系進行具體詳細的介紹.
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有著不同的教育經歷和背景,以及對教學規則和紀律的認知.在西方,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出要通過嚴格的紀律規范學生的行為.因此,我們必須建立一套規則明確、可操作性強、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基于大學物理全英語課程教學內容和留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特點,把考核過程與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學過程相結合,實行“11125考核體系”.這種考核體系是將課程考核成績分為5部分:考勤課堂表現、平時作業隨堂測驗、科技調研口頭報告、階段性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每一部分以百分制記分.學生最終的課程學習成績按下列公式認定:最終成績=考勤課堂表現10%+平時作業隨堂測驗10%+科技調研口頭報告10%+階段性考試成績20%+期末考試成績50%,因此稱之為“11125考核體系”.這種考核體系適合小班教學,上課人數不超過70人,對于留學生班級比較適合,每學期第一節課,首先把考核規則明確告訴學生.
良好的教學秩序是學好一門課程的先決條件,第1個“10%”用于引導和規范留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紀律和學習態度.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習成績通常與學生的出勤次數成正比例關系.鑒于留學生生活比較懶散、紀律性較差,特制定如下考勤和課堂紀律規則:上課出勤情況占總分數的10%,依據出勤次數得分;缺勤次數超過總課時的三分之一,直接取消考試資格;兩次遲到或者早退等于一次缺勤;影響課堂紀律者警告一次,警告無效等同缺勤,記缺勤一次;上課過程中教師會提問需要預習才能回答的問題,如果回答正確可以加分,分值等同于半次考勤;此部分得分等于實際考勤次數除以總考勤次數再乘以100.隨機用課前或課間5 min抽查學生的考勤情況,在花名冊電子表格記錄,并用投影儀向學生公示,定期提醒出勤情況不好的學生.因此,大學物理課程出勤率高達90%以上,相比其他課程,同一個留學生班級的大學物理課的出勤率是非常高的,課堂秩序良好,課堂上積極與教師互動交流.
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復習是適合任何課程最為有效的學習方法,第2個“10%”用于引導學生課上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隨堂測驗和平時作業占總成績的10%.隨堂測驗通常是針對重點難點內容,教師詳細講解并且分析1~2個例題后,立即隨堂進行相似題型測驗,等同于一次作業成績.實踐表明:這種隨機課堂測驗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的積極性,對重點難點知識能夠牢固掌握.作業要求課后獨立完成,抄襲或者被抄襲作業均以零分記錄,這樣能夠督促學生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并且規定,每周第一次課課前交作業,上課鈴響后教師不再接收任何遲交的作業,這一規定目的在于防止學生上課抄襲作業,影響新內容的學習.作業內容以掌握基礎物理概念和規律為主,同時根據課堂上不同的教學內容,布置大小不同的設計題目和利用所學內容處理實際應用的題目,學生通過獨立完成練習題,基本上能夠掌握所學內容.對學生每次交上來的隨堂測驗和作業進行批改和登記,以百分制給出作業考核成績,最后取平均分.
第3個“10%”用于引導學生自主調研、提高科學素質和交流能力.科技調研口頭報告占總成績的10%,每學期給學生布置2~3次科技調研內容,其中僅1次需要以正規論文作業形式上交,并且需要口頭報告.科技調研論文選題通常是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自由選題.例如,講解到電磁波章節,讓學生自由選定一段波長范圍的電磁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或者微波等等都可以,調研人類對這段電磁波有哪些開發利用.這樣不但使學生在教科書和現實世界間建立聯系,通過專題性研究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更加接近本學科前沿,將學生引進科技論文寫作的門檻,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因為非英語國家學生的生活口語交流很好,但學術交流方面是弱項,所以每學期給他們一次上講臺的展示機會,就自己的科技調研論文做一次口頭匯報.只要認真準備就能獲得比較好的成績,并且留學生相比中國學生更愿意展示自己,所以他們在這一塊都能認真完成,展示自我的同時,也為其他同學講授了物理知識,可謂一舉多得.這里對教師的英語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帶著不同的口音,因此需要教師平時與學生多溝通,大體了解他們的發音習慣.
階段性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20%,這是采用美國高校大學物理課程的小測驗考核模式,平均一個月左右進行一次測試,所以一個學期有3~4次(大學物理上冊4次,下冊3次),最后成績取這幾次考試的平均分.考試內容以當月學習內容為主,大約占70%~80%,之前學習過的重點難點內容占20%~30%.文獻[8]特別對兩個班級采取了對比教學研究,一個班級采用傳統的期中和期末考試,另一個班級在傳統期中和期末的基礎上增加每月隨堂測試的考核方式,然后對兩個班級學習成績進行跟蹤、采集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結論:借鑒美國高校的小測驗考核方式,將考核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中有考、考中有學、考學結合相互促進,使考核成為一種過程性的評價、一種促進學習的評價,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作者本人在近10年的留學生大學物理全英教學實踐中發現,階段性考試確實能夠督促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認真、努力學習.
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期末考試采取閉卷考試形式,考查學生對整個學期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試題內容根據每一部分內容所用學時分配,如:大學物理下冊總學時56學時,電學14學時,磁學12學時,電磁感應12學時,光學12學時,現代物理6學時,那么在期末考試中每一部分內容所占分值比例分別為24%,21%,21%,21%和13%左右.期末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本課程的全面檢驗和考核,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學生無論是在知識掌握和理解上,還是在靈活運用的能力上都有了極大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期末考試除了在基礎知識、基本規律和基本運算的考核要求外,還應重視對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能力的考核,相對階段性考試而言,期末試題難度通常適當提高,加強綜合素質的考核.
無論是階段性考試還是期末考試,考試內容都注重基礎物理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避開涉及大量高等數學運算的試題,應盡量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例如對電容知識點的考查,我們設計的題型是設計題,說實驗室只購買了兩種不同大小的電容,讓學生設計不同的電容連接方法獲得做實驗時需要的等效電容.這種題型不但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同時也考查了學生對電容串并聯知識點的掌握,實現了對現實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核.
“11125考核體系”將學習成績的考評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簡單合理易于操作,具有可借鑒性.我們的教學實踐結果表明:這種考核體系鼓勵和調動了留學生平時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缺席遲到現象減少,上課積極思考,課下認真完成作業,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同時促發教師積極改進教學模式,學習英語,提高全英課程的教學掌控能力.近兩個學期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6%的學生認可這種考核方式,認為這種考核方式是公正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