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歷史進程中,其初心從未發生過任何動搖或改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做了明確概括,即“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是治國理政的精神支柱。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動搖是治國理政的根本政治底色。因為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契合了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實踐主題,對近代中國社會歷史境遇、內在矛盾、發展趨勢提供了科學徹底的理論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為中國共產黨確立了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使它擺脫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因自身特殊利益所導致的局限性,這是保障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得以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不斷前進的重要思想動力。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初心,它也為當前治國理政實踐所繼承與發展。第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懈怠是治國理政的理論要求。當前推動治國理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具有“新的歷史特點”條件下所從事的全新探索性實踐,“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象”,因此,在實踐過程中不能寄希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能夠提供任何可供直接套用的具體結論,也不能寄希望以往的實踐提供任何可供直接使用的經驗性公式。治國理政實踐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理論空間,立足實踐、面向問題、總結經驗是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基本路徑。可以說,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懈怠,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從當前實踐出發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這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題中應有之義。因為只有發展才是最好的堅持。第三,建構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辯證統一關系是夯實治國理政精神追求的基礎。在當代中國,保障治國理政實踐成敗的關鍵在于堅守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理直氣壯地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這既是對共產主義理論科學生命力的重申,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發展方向的重申,更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科學精神境界的重申。在當前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堅持黨的理想信念不僅需要堅守黨在出發之時就業已確立的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同時也需要緊密結合當前新的歷史條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實現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的有機融合,二者不可偏廢。第四,從對馬克思主義發展歷史命運的正確把握中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是治國理政的根本要求。時代的變遷與實踐的進步并未從根本上證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般規定性,相反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體制的多數批判時至今日仍具有科學真理性。只有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刻全面把握之上,尤其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歷史生命力的科學認知基礎上,才能對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所設定的奮斗目標保持清醒認識與執著追求,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實踐中“不迷路”、“不改道”。
(來源:《求索》2017年第10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