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A的媽媽,畢業于美國密歇根大學,現任職于私募基金公司。孩子的爸爸博士畢業后在央行工作……”“我是小B的爸爸,我和孩子媽媽是研究生同學,博士期間我曾擔任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會主席……”這是一所學校正在進行的家委會競選。參加競選的似乎都是曾經的“學霸”,如今的行業精英、人生贏家等。如此家委會競選,引發很大爭議。(2017年10月4日 央廣網)
【點評】家委會的作用是溝通學校和家長,為家校合作服務。盡管家長的學歷、職業、收入等在一定程度上對家委會的工作有所幫助,但這些并非必要條件。在組織家委會競選時,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要做好引導工作,注重營造公平參與、服務至上的氛圍,不要讓一些不健康的攀比風氣在家長中蔓延,防止家委會變成“權貴家長俱樂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