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彬
【摘要】本文以慶陽二中高三學生為研究對象,從句法準確性、復雜性和多樣性三個方面對學生的句法能力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我校高三學生作文還存在大量低級錯誤;平均句長不足11詞;以簡單句為主,句式缺少變化;頻繁套用萬能句型,較少使用并列句及非謂語動詞。
【關(guān)鍵詞】高三學生 英語作文 句法能力
一、研究背景
英語作文作為中國英語學習者的主要輸出之一,是教師了解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原材料。本文遵循秦曉晴、文秋芳(2007)和鮑貴(2009)的句法能力研究方法,從句法準確性、復雜性和多樣性三個維度展開研究。希望對高中的英語句法教學提供一些啟示與幫助,以促進學生句法能力的培養(yǎng)。
二、研究設(shè)計
1.研究問題。
(1)當前高三學生英語句法準確性如何?
(2)當前高三學生句法復雜性有何特點?
(3)當前高三學生的句法多樣性有何特點?
2.語料的選取。筆者從我校正式組織的高三第五次月考中隨機抽取了30份英語作文試卷,作為本次研究的語料。其寫作任務(wù)是:假如你是李華,本周六是你十八歲生日,家人將在光明飯店會為你舉辦一次生日宴會,請你給朋友John寫一封信,邀請他參加,內(nèi)容包括:(1)發(fā)出邀請;(2)18歲的意義;(3)宴會情況。本次研究采用此篇文章,緣于以下三點考慮:一是考場作文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寫作水平,二是邀請信是近幾年高考英語作文的熱點話題,三是此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有話可說。
3.數(shù)據(jù)收集及研究變量。本次研究對隨機抽取地30篇英語作文進行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首先,對抽樣作文逐一編號(NO.1—NO.30)。其次,統(tǒng)計出每篇作文的詞數(shù),為計算單位長度做準備。最后,標注出每篇作文包含的T單位、無錯誤T錯誤、子句以及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及非謂語動詞的數(shù)量。最后,把所有收集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Excel 2007 中,統(tǒng)計出W/T及W/C等各種數(shù)值。本文中的研究變量如下:
句法準確性研究變量為T單位總數(shù)與無錯誤T單位總數(shù)。句法復雜性的研究變量是T單位長度和子句長度。T單位長度是每個T單位的平均字數(shù)(words per T-unit,簡稱W/T),其計算公式是是每篇作文的總長度除以同篇作文的T單位總數(shù)。子句長度為每個子句的平均字數(shù)(words per clause,簡稱W/C),計算公式是每篇作文的總長度除以同篇作文的子句的總數(shù)。句法多樣性的研究變量為簡單句、并列句、從屬句及短語數(shù)量。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中的短語并不是指常用短語,而是緊縮子句,也就是可以轉(zhuǎn)化為從句的非謂語形式。如:
This party, to be held this Sunday in Guang Ming restaurant, will begin at 2 p. m. (后置定語 )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I must try my best to handle them instead of asking my parents for help. (狀語)
三、結(jié)果與討論
1.句法準確性。對30篇學生樣本作文的句法準確性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樣本無錯誤T單位與同篇作文T單位總數(shù)百分比最小為36%,最大為94%,平均句法準確性為70%,說明我校高三學生的英語作文中仍然會出現(xiàn)句法錯誤。分析文章中的錯誤句子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句法錯誤主要集中于動詞誤用(如不能準確區(qū)分謂語與非謂語;句子中出現(xiàn)多個謂語等);標點誤用(如用逗號連接兩個句子;主句與從句之間用句號連接);成分殘缺(如句子中缺少謂語);詞性錯誤(如名詞與形容詞誤用;形容詞與副詞誤用)等。
2.句法復雜性。句子作為書面表達的基本單位,反映了作者自由運用語言的能力。句長是研究句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對30篇作文的句法復雜性指標分析所得的結(jié)果見表2。
筆者發(fā)現(xiàn)30篇學生樣本作文的平均T單位長度為10.74,子句平均長度為8.93. 李建軍和張曉菡將高考作文建成語料庫,研究過中美中學生寫作句子長度的差異。其中數(shù)據(jù)表明,美國高中生的平均句長為14.46個單詞。而中國學生低分庫平均句長10.16個單詞,中分庫平均句長11.27個單詞,高分庫平均句長12.65個單詞。與他們的研究結(jié)果對比發(fā)現(xiàn),目前我校高三學生寫得長句較少,還處于中國低分組水平。
3.句法多樣性。30篇學生樣本作文中句子類型、短語數(shù)量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可知,抽樣作文中簡單句的數(shù)量最多,共259個,這說明學生作文中仍然以簡單句為主。復合句共108個,在這108個復合句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賓語從句,共49個,占總數(shù)的45.3%,其中I think/ believe/ hope這類句型有19處,占總數(shù)的38.7%;It means that句型出現(xiàn)10次,占總數(shù)的20.4%;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出現(xiàn)13次,占總數(shù)的26.5%。定語從句位居第二,共30個,其中as引導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出現(xiàn)8次,而as you know/as we all know/ as is known to all 就出現(xiàn)高達6次。狀語從句排名第三,共17個,其中47%(8個)的狀語從句由if引導;because/ as 引導的原因狀語從句有4個。抽樣統(tǒng)計還表明,學生較少使用主語、表語及同位語三類名詞性從句。另外,30篇作文樣本中,并列句總共只有21個;非謂語動詞僅有9處,其中非謂語動詞做后置定語的有6處,做狀語的只有1處。
I think/ hope/ believe此類句型的大量出現(xiàn)表明,高三學生常常利用漢語思維習慣,把“我認為”,“我希望”,“我相信”這些用來引起讀者注意的成分正遷移到英語語言的使用中,而學生使用較多的定語從句可能是因為定語從句是高中階段最重要的語法項目之一,平時學習中接觸較多,如as you know/as we all know/ as is known to all此類萬能句式學生已耳熟能詳,大有泛濫之勢。
四、結(jié)論
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我校高三學生的句法能力還處于較低級的水平。句法準確性還有待提升,尤其是動詞使用錯誤較多。學生較多使用賓語從句與定語從句,但大多句意不連貫,整體寫作口語化,且大部分作文套用萬能句型,落入俗套,讓人眼前一亮的佳作實在罕見。句法復雜性不足,句式單調(diào),短句居多,合乎句法的長句較為鮮見。學生較多使用簡單句,并列句使用太少。句法多樣性不足,學生不善于變換句型,不會利用高級表達或句型使句式多樣,文章豐富多彩;不能擺脫漢語思維造句的習慣,往往根據(jù)漢語模式造出大量中式英語句子;不追求文章的思想性與深刻性,只注重內(nèi)容的表達,完成寫作任務(wù)。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yīng)加強句法知識的講解,鼓勵學生大膽使用各種句法結(jié)構(gòu),寫出的文章思維嚴密,邏輯性強,而且長短句合理搭配,在平均句長、從句數(shù)量、高級表達方面都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鮑貴.英語學習者作文句法復雜性變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4):291-297.
[2]李建軍,張曉菡.中美中學生英語寫作句子長度對比分析[J].考試與招生,2015(7):50-53.
[3]秦曉晴,文秋芳.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與特點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基于高考英語長難句的句法教學策略探究 》課題
(課題批準號:GS[2017]GHB1085)階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