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土記憶與文學想象

2018-03-05 18:07:19張曉平
華文文學 2018年1期
關鍵詞:小說

張曉平

摘要:臺灣作家蕭麗紅以其個人性的鄉土體驗和鄉土民俗記憶創作了多部反映鄉村女性的情感和命運的長篇小說。她在淡定從容的民間敘事中,表達了她對鄉土民間的生存狀態的想象,以及對民間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反思,呈現出舒緩從容的抒情風貌。

關鍵詞:小說;蕭麗紅;鄉土記憶;文學想象;文化心態

中圖分類號:I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77(2018)1-0073-05

蕭麗紅,1940年出生于臺灣嘉義縣布袋鎮。鄉村的人和事成了她難忘的記憶和割舍不斷的心理情結,鄉村生活凝成了她生命的血液,也孕育了她的情感和態度。1975年她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冷金箋》,而后陸續出版了《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白水湖春夢》等長篇小說。蕭麗紅創作的小說數量不多,但優美的文筆、濃郁的鄉土特色和鄉村民俗文化書寫使她在臺灣文壇風格獨具。臺灣著名學者、女作家齊邦媛說:“書中處處是民間傳說之美。無論是字里行間流露的寬恕厚重色彩,或是呈現臺語小說的特質,蕭麗紅都不平凡。”①臺灣靜宜大學教授楊翠說:“她之所以寫作《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皆與感嘆時代變遷、文化精神源頭失落有關,其‘鄉土寫實是對西化的反思,而其作品中所呈現的‘文化中國與‘地理臺灣(母土)”之曖昧糾葛,更表征了一種時代語境。”②而龍應臺則對《千江有水千江月》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說“這本小說所流露的觀念意識——凡是‘傳統,都是美好的——卻令我坐立不安。作者以極度感情式的、唯美式的、羅曼蒂克式近乎盲目的去擁抱、歌頌一個父尊子卑、男貴女賤的世界,對這樣一個世界沒有一點反省與懷疑,使《千江有水千江月》成為一本非常膚淺的小說,辜負了它美麗的文字與民俗的豐富知識。”③傅正玲也認為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之類的作品在某個程度上,“間接介入當時的國家論述,附和了主流意識的‘中國想像”。④

其實,蕭麗紅的創作意圖非常明確。她在小說的后記和訪談中多次談到她的創作旨歸在于“文化中國”的重建,即通過鄉土生活的書寫來尋找和重建臺灣的中華傳統文化。因此,蕭麗紅喜歡把故事發生的時空背景置放在鄉村,并對鄉村相對穩定的生活和文化充滿贊美:“人類原有的許多高貴品質,似乎在一路的追追趕趕里遺失;追趕的什么,卻又說不上來,或者只有走得老路再去撿拾回來,人類才能在萬千生物中,又恢復為真正的尊者。”⑤“不論世潮如何,人們似乎在找回自己精神的源頭與出處后,才能真正快活;我今簡略記下這些,為了心里敬重,也為的驕傲和感動。”⑥蕭麗紅的小說正是通過鄉村民間生活的書寫表達了現代中國人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濃重鄉愁。

一、民間節慶文化書寫

如果說《冷金箋》是蕭麗紅的試筆,關注的是人物和故事,那么《桂花巷》則開始關注文化,書寫民間傳統文化背景下人物的心理和命運,而《千江有水千江月》可以說是一支中國傳統文化的牧歌。

先看《千江有水千江月》,蕭麗紅書寫的是六十年代初期臺灣嘉義布袋鎮淳樸自然的漁村生活。小說敘事以四時節氣為序,描寫人們順應自然時序,承續傳統的節日和鄉土民俗文化:如端午節接午時水,七夕搓圓仔、拜七娘媽,冬至搓冬至圓等等。這些節慶文化習俗都飽含著人們生活的脈脈溫情和恬靜自然的狀態。如作品寫七夕節“搓圓仔”就別有情味,和冬至節搓圓仔不一樣,要搓圓后再按個凹給織女裝眼淚。因為每年七夕的黃昏都有牛毛細雨,人們把天氣與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融合在一起,因憐愛織女對牛郎的相思之苦,把天雨想象成織女的眼淚,于是在圓仔上按個凹給織女裝眼淚。這是織女的深情,也是人間的深情。蕭麗紅又把這些美好的傳說寫進故事里,使得小說讀起來有一種源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現實的情感體驗和審美享受。

蕭麗紅在接受采訪時說:

布袋鎮民風淳樸,居民大多數還保有早期開臺先人的生活形態和習俗。在故鄉,每一個節日都是鮮明的,過年以石磨磨水米做年糕,廚房、灶下連著幾天蒸做粽的氣息不散。你不用數算日子,不用看日歷,任意走到路上巷口,鼻子里的氣息就是節令,真是時光轉移就在自己身上可以感覺到。

端午節,家家插菖蒲,取午時水。小時候我們還記掛著這年里方圓內幾里共有幾個新娘子過門,因為要跑去與她討端午節的香袋來戴。

七夕要拜油飯,搓湯圓,油飯旁放著七朵芙蓉,小時候大人叫我們去跟種草本芙蓉的人家要花時,最是興沖沖。湯圓則與冬至的湯圓不同,是要在上面按一個小凹,從小聽到大,答案從來沒變,都說是要給織女裝眼淚的。⑦

蕭麗紅說:“唯是我們,才有這樣動人的故事傳奇;我常常想:做中國人多好呀!能有這樣的故事可聽!中國是有‘情境的民族,這情字,見于‘慚愧情人遠相訪,見諸先輩、前人,行事做人的點滴。”⑧

農歷五月五日過端午節,民間有包菖蒲、插艾草、飲雄黃酒、配戴香包以及舉行龍船比賽(俗稱扒龍船)等習俗。端午時節小孩身上都佩戴一支彩繡的香包(亦稱“香囊”),臺語叫“香馨”,用綢布剪成花果、鳥禽、魚介、葫蘆、花卉等各種形狀,然后繡出各種花紋,內裝香料,作為保護小孩的神符。

《千江有水千江月》中貞觀回憶童年過端午那歡快的心情和鄉村習俗:

她從六歲記事起,每年端午節的前一天,便四處打聽誰家有新過門的媳婦,然后便飛著兩條小腿,跑去跟人家討馨香,一般新娘子會笑嘻嘻的把一只只縫成猴子、老虎、茄子、金瓜、閹雞等形狀的馨香,分給孩子們。⑨

在《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書中,蕭麗紅通過貞觀以一種親歷性的述說姿態表達對儒家文化里崇禮尚德、忠厚仁義的倫理道德的認同和眷戀,即通過貞觀的成長經歷和生命體驗來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懷。貞觀自小在傳統文化氣氛濃厚、保留著相對完整的鄉土民俗的臺灣嘉義布袋鎮長大,在外公家接受儒家傳統詩書禮教文化的熏陶,隨著年歲閱歷的增長,對《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勸世文》等儒家正統文學的理解,由對詩文章句的書面認讀逐漸上升到人事經歷上的實踐和體驗。貞觀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對傳統禮教里面的倫理道德進行體認,理解人事之中的深情厚誼,體會傳統禮教里的德性人格的關懷。比如,貞觀及其外公無意撞見阿啟伯偷瓜而繞路避開,并對此緘默。“也就在同時,貞觀想起《國語·周語》里的一行字:‘守以敦篤,俸以忠信。奕世載德,不忝前人。”⑩作品所呈現的正是一個充盈著儒家文化精神的上下和睦、妻賢子孝、充滿愛的家族生活,構建了一幅民風淳樸、人性醇厚的鄉土社會圖景。具體說來,蕭麗紅的民俗書寫為民間社會生存狀態和行為方式提供了切實而豐富的鏡像。endprint

《桂花巷》更注重在婚姻民俗中展現民眾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作品中有一段描寫富家女出嫁時的排場:

四季衣服,上下鋪蓋,大紅的八角眠床,嵌螺鈿的梳頭桌,紫檀桌椅,以及雕著各式花鳥的面盆架。還有,赤金的鐲子,一支又一支,從腕上直戴到上胳臂來。另外,綾羅、綢緞,件件用大銀盤高高盛著,別樣不說,光看壓箱底的銀元大金寶,也夠眼花半日的。除了新娘子的人外,其他的每樣物件,幾乎都貼上紅紙,一頂八人抬的大紅花轎,吹吹打打,前后距離拉得一、廿丈遠……整個隊伍,泛成一大片紅光;再與她無關的人,路上遇著,也會慢下腳步,多看它兩眼。往下是,三朝回門的那天,尤其風光,坐頂花錦大轎來去,十只手指頭,各從兩邊的轎窗伸出叫人看。整個巷尾、街頭,都有人贊嘆:“那只珍珠圓滾滾——”“那翠玉的才好看呢!比顆青蓮還大——”“嘖!真的十個手指都帶滿了,等回去了,那手一定抬不起來,太重了——”{11}

這不僅彰顯了嫁女的風光,也表現了民眾內心的艷羨、追求與欲望。貧民家庭都渴望著這種金錢堆就的好姻緣,姑娘也想象著有一天出嫁能占盡風光。高剔紅正是生長在這樣的民間文化氛圍里,也就決定了她后來放棄心儀的漁夫秦江海,為求得富貴和風光而嫁入北門嶼的大戶辛家。蕭麗紅在《桂花巷·后記》中說:“事實上,漢文化漫漫五千年的歲、月、光、陰里,不知生活過多少這類女子;她們或遠或近,是我們血緣上的親人,在度夜如年,度年如夜的時空里,各自有各自的血淚、心酸,……雖然她只是我書里的人,雖然在日人侵臺,那段國仇家恨的大時代里,以一個民間弱質女子的胡愁亂恨,實難代表炎黃子孫的萬一情懷,畢竟,她們是同躋身在一個聲氣悲壯,血色鮮明的年代啊!”{12}

另外,蕭麗紅書寫了大量的民間戲曲活動。其實,傳統戲曲、歌仔戲、布袋戲等也是民俗生活的一部分。戲曲民俗不僅是民眾生活的娛樂,而且是民眾情感教育和道德認知的一種重要方式,即戲曲中的倫理道德觀念潛移默化地深入到民眾生存精神世界里,成為民眾的集體無意識。蕭麗紅說:“我是看戲長大的,它們帶給我人生上、藝術上無可比擬的影響。”“像我妗婆姨婆她們,一輩子沒離開過故鄉,戲曲就是她們的老師、伴侶,帶給她們無數的啟示。使她們執著的相信:忠臣孝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13}。

蕭麗紅對傳統鄉土社會中的民俗文化既有理想化的謳歌也有現代反思,以至于有人將她視為“《紅樓夢》的繼承人”,“臺灣鄉土文化的集大成者”。{14}

二、民間信仰文化書寫

信仰民俗也是臺灣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臺灣民間的宗教信仰主流是佛教和道教,同時也供奉著媽祖、天公、清水祖師等。從《冷金箋》到《白水湖春夢》,蕭麗紅的小說多處描寫了宗教民俗活動。

《桂花巷》寫道:“二月十六是開漳圣王千秋。這一年,魚捕得多,漁家全賺了錢,本來的大小神像:關圣帝君、關平太子、蕭府大帝、南天駱恩師、天上圣母、臨水夫人陳靖姑……全要出列相迎。”{15}這既是民間喜慶豐收的民事活動,也是民間感恩諸神的儀式,而且從這些神像就可以窺見臺灣民間信仰呈多元性。

《千江有水千江月》中,貞觀因牽掛大信而經常到龍山寺燒香,貞觀的大妗在丈夫平安歸來后到廟里還愿等,這些都與信仰佛教有關。特別是四妗的小兒子銀祥意外夭折,當時舉家悲痛,四妗更是悲慟至極,無人能勸。等后來生了一個小弟銀禧,四妗才冥冥之中感到了另一種生命補償。在這些生命的哀愁、歡喜和感恩之間,貞觀也領悟出:“人、事的創傷,原來都可以平愈、好起來的!不然漫漫八九十年,人生該怎么過呢?”蕭麗紅正是借貞觀的生命體驗表達對人生死無常的一種感喟,對天理命運的一種感性領悟:人間生死無常,唯有珍惜感恩當下,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再如,銀禧頭上長疔,阿嬤從蟾蜍身上割下來一葉肝為銀禧療毒,隨后縫合蟾蜍的肚皮,放歸自然。阿嬤說:“蟾蜍是土地公養的,我們只能跟它借一片肝葉療毒,還得放它回去。”“只有它們都好好活跳著,銀禧的疔仔才能完全好起來!”。蕭麗紅以文學的方式表達了民間對生命的虔誠和敬畏,并用佛家文化里面的慈悲和善來闡釋這種現象,把人與萬物生靈和諧共處的畫面呈現給讀者。

民間還信奉佛家的因果隨緣思想。《千江有水千江月》中的大信和貞觀兩人生命中竟有那么多機緣巧合的事情,那么相近的心懷、相似的性情、相像的筆跡,以及父輩們給二人所起下的意義相關的名字:“貞觀,大信;女有貞,男有信,人世的貞信恒常在……”但是也是因為兩人相似的驕傲自重的性格,最終這場有緣無分的愛情成了兩人獨特的成長體驗和生命感悟,對貞觀而言,則是歷經一場成長的蛻變。在書寫貞觀在這場成長蛻變的過程中,蕭麗紅表達出對佛家思想更深層次的認識:在塵世中克制忍耐,清靜超脫。貞觀輾轉在這場情關里無法抽身,最后在一個十歲男童和小小的蠶蛾“破蛹成蝶”中獲得生命的啟示:“蠶做繭,又不是想永遠住在里面;它得先包在繭里,化作蛹,然后才是蛾兒,它是為了要化作蛾,飛出來……”貞觀從蠶蛾的生命進化過程洞悉生命的成長規律,并借此生命智慧反觀自己的生命歷程。克制忍耐,自省修身,進而從情感困惑中解脫出來,順應命運的安排,與生命中的苦痛遭遇握手言和,使內心達到“人與天命的合一”這種清靜超脫的人生狀態。

《千江有水千江月》又以頌揚的筆調書寫女性的賢淑氣質、隱忍謙卑、善良寬容、守禮重道的品質。在眾多蔡家女眷中,大妗素云守候因戰亂斷了音訊的大舅三十多年,期間謹守婦道,教養兩個兒子,侍奉公婆,無怨無悔地為大舅禱告,求助神靈保佑大舅平安,后來大舅平安歸來,卻已另娶妻子,這是何等糾結的情理啊!然而因了傳統婦道的謙卑隱忍、體諒寬容,大妗“歡喜夾摻感激”地面對這一切人事變故。情義深厚的大妗,在侍奉婆婆享盡晚年之后,上山出家為大舅還愿。正如齊邦媛所評:“忠恕忍讓到這個地步,真是愛情的極致,也可以說是人性的極致。”{16}大妗所體現的女德婦道,彰顯了蕭麗紅對傳統女性的敬重和贊美。

《桂花巷》中還充滿了民間的“命格”思想。高剔紅幼年父母雙亡,相依為命的弟弟也不幸葬身大海。嫁到辛家不到兩年,丈夫又因病去世。所有這一切就是因為她生就了一副“斷掌”——尅父母尅丈夫。作品充斥著命相學觀念對人生命運的解釋。這樣的命相觀念還經由高剔紅轉嫁到其兒媳沈碧樓身上,并導致了沈碧樓被休棄和逐出辛家的悲苦命運。終其一生,高剔紅篤信骨格、命格之說,認為“命生在骨,刀削也不落”、“人是太渺小了,一切只有托付給命運”。endprint

蕭麗紅的民間信仰書寫揭示了民眾的生存觀念和精神世界,同時也體現了民間在現實中無助而又自助的樸實的品質。

三、民間文化立場和審美追求

蕭麗紅以故鄉布袋鎮的民俗書寫構設了想象中的臺灣鄉土社會圖像,還原了她心目中美好的“古老中國”圖景,寄寓了她關于“儒釋道”文化融通的美好期待。其中包括儒家文化里“仁義忠信”的倫理道德觀念、道家文化里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學、佛家因果隨緣的處世觀等。蕭麗紅書寫鄉村婚喪嫁娶、生老病死、民歌戲曲、典故傳說等民俗事項,可稱為一部臺灣近代民俗大全。

學者楊翠說,《桂花巷》出現“在‘中華民國政府外交屢屢受挫的時代情境底下,在西方文明、工業文明、現代性逐漸在臺灣發展,生活型態及價值觀面臨扭變的情況下”,“欲藉由一些選擇性中國文化符碼的復制與再現,表達其對民族文化主體與尊嚴的主張——‘自己家里的事,好壞都由不得讓別人做主!”{17}她從政治經濟的文化背景上揭示了蕭麗紅中華文化書寫的初衷,并從另外的層面驗證了蕭麗紅小說民俗書寫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在關聯。學者鄭清文曾就《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獲獎發表評論:“我有一種感覺,臺灣繼承著大陸的許多優良傳統,卻沒有人把它表現出來。讀這部小說,我才感覺到許多藏地下的東西,終于被挖出來了。”{18}他們充分肯定了蕭麗紅小說還原民俗記憶對于集體、族群意識的建構作用。可以說,蕭麗紅是以一種優雅的文化懷舊的姿態再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光彩。《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書書寫布袋鎮蔡氏大家族的日常生活,字里行間都蘊含著濃厚的人間情意,親情、愛情、友情等等人間情義都寫得真摯誠懇,鄉民們敬天愛人,信仰秩序井然、崇禮尚德的儒家倫理,并以民間傳統而樸素的價值觀去衡量和規范生活中的人事物,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品質。僅一個布袋鎮就濃縮了中華民族的精魂和中國傳統社會文明里的文化素養。學者尼洛說:“從《千江有水千江月》中,使人讀出中國文化的厚重,它寫大家庭中人情間的瑣屑,兄弟之間,姊妹之間,長晚輩之間的一些小事情,寫生死、親情、愛情,有沖突、矛盾,也有寬恕,由小見大,使讀者感覺到我們的民族就是如此存長,有苦痛、眼淚,卻又全被德性所包容,呈現的是中華民族的面貌,踏著的是中華民族的腳步。”{19}

在《千江有水千江月》后記里面,蕭麗紅寫道:她十六歲時讀中國名著《紅樓夢》,由名著中的人物故事回顧她六歲時的一次見聞:第一次看到祖母鉸了拇指般大的布,將它貼攤上頭痛藥膏,貼在在雙鬢。從中體悟到祖母和《紅樓夢》里眾女眷所共有的那份同是身為中國女子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情懷,“她們的相同處,只在于她們都生身為中國女子;凡為中國女子,不論民女、官婦,都襯在相同的幕布、背景里,都領受五千年歲月的光和影交織而出的民俗、風情,和一份悠遠無限的生活體驗”{20},蕭麗紅在古書典籍與生活體驗的交匯處感受著傳統文化的美好。正是如此,蕭麗紅通過對自己成長歷程中的種種人事的仔細觀察,細心體會,不斷地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細膩感受對傳統文化一一進行擇取、體認、領悟,以其感性的筆觸書寫那些符合世間人情、世代流傳的傳統文化和生命存在。

蕭麗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眷戀和對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承續實際上是回到中華民族文化的軌道上,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表明自己的國族身份。而中國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越是深入到民族生活的細小層面,越是能領會中華民族情意的深長。在《千江有水千江月》中,蕭麗紅通過對民俗記憶的書寫(書中處處是民間傳說、民謠戲曲、民俗文化之美),從而構筑出一個有謹諾有禮、淳樸敦厚的精神家園。

蕭麗紅在生活體驗上對民族生存狀態的深刻把握與投入,把抽象的傳統文化精神投射到日常生活體驗中,并具體轉化為個人內心的體悟和洞悉之后的涵泳。

鄉土民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里最生動的部分,臺灣鄉土文學作家多以民俗文化為書寫角度,以此寄寓其國族認同感。蕭麗紅以故鄉戀棧為情感依托,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據,一路追尋,追認自己的民族血脈,這是蕭麗紅文化心態中最深沉的部分,由眷戀故鄉這種個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意識的高度。

總之,蕭麗紅小說的民俗文化書寫不但表現了民族文化認同,而且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文化品格。如果把蕭麗紅對民間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態度和書寫放到20世紀80年代的臺灣社會文化背景下考量,就不僅僅是一種傳統文化的追懷,而且是對現代文化和現實人生的新的體認和反思。

① 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中華民國”分會編:《各領風騷一百年:女作家》,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263頁。

②{17} 楊翠:《文化中國·地理臺灣——蕭麗紅一九七○年代小說中的鄉土語境》,《臺灣文學學報》2005年第7期。

③ 龍應臺:《盲目的懷舊病——評〈千江有水千江月〉》,《新書月刊》1985年6月號,第24頁。

④ 傅正玲:《認同的原鄉——試探蕭麗紅小說中的文化身份》,《鵝湖月刊》第30卷第6期。

⑤⑥⑧{20} 蕭麗紅:《正色與真傳——后記》,《千江有水千江月》,臺灣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357頁;第358頁;第357頁;第356頁。

⑦{13} 秋堇:《織錦的鶴——訪蕭麗紅》,《明道文藝》第29期。

⑨⑩ 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281頁;第169頁。

{11}{15} 蕭麗紅:《桂花巷》,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60頁;第65頁。

{12} 蕭麗紅:《剔紅是我——〈桂花巷〉后記》,《桂花巷》,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478頁。

{14} 郝譽翔:《紅學傳人?儒學信徒?——閱讀蕭麗紅》,《幼獅文藝》2000年4月號。

{16}{18}{19} 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聯合報八○年度中、長篇小說獎總評會議紀實》,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14頁;第7頁;第10頁。

(責任編輯:黃潔玲)

Rural Memories and Literary Imagination: On Her Cultural State of Mind in Hsiao Li-Hungs Fictional Creation

Zhang Xiaoping

Abstract: Hsiao Li-Hung, a Taiwanese writer, has written a number of novels about the sentiments and fate of countrywomen, based on her individualistic rural experience and folkloric memories. In her relaxed folk narrative, she expresses her imagination of the circumstances of rural living, her identification with, and reflections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revealing relaxed and lyrical features.

Keywords: Fiction, Hsiao Li-Hung, rural memories, literary imagination, cultural state of mindendprint

猜你喜歡
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9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码电影|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毛片| 色香蕉影院| 99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青青草一区|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欧美v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网|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少妇精品在线|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草热视频在线| 国产美女91视频|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123欧美字幕| 亚洲精品va|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女人18毛片久久|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99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拍爱|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日韩在线中文|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久操中文在线|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