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炳根

2017年端午節前夕,因赴婚宴我回了趟老家——浙江湖州梅溪古鎮。
那天我的車駛過梅溪大橋,透過車窗看去,西苕溪上船桅交織,船舷處漾起陣陣清波白浪。看到多年未見的溪水,我覺得分外親切。
到了親戚家,離酒席開始還早,于是我打算到西苕溪看水去。穿過熟悉的長興館弄,站在曾經的埠頭上,近距離望著碧綠的溪水,腦海中跳出兒時的情景:或與同伴在溪邊戲水,或與他們在水中用草繩圍抓小魚……我沿著溪邊小道信步向前,忽然看見一位六十歲出頭的大媽,拎著一個小布袋,拿著一個竹夾子,在溪邊的樹叢里撿拾著廢棄的塑料袋和空瓶子。一個六七歲的女孩歡快地跟著她一起撿拾著,口里還唱著兒歌。我從大媽的舉動中,看出故鄉人對“五水共治”的重視,不僅自己做著護水的善事,而且還感染著子孫。我不由得從心底升起一股對她們祖孫倆的敬意,同時也提醒了我:再去郊外釣魚,不能把塑料袋等廢棄物扔在水邊。
這時,我想起兒時的西苕溪。那時的西苕溪沿途沒有污染源,溪水澄清碧透。每天清晨,我和弟弟到溪邊抬水。“兩個和尚抬水吃。”母親常常笑著對隔壁鄰居這樣說。美麗的西苕溪是我少年時喜歡去的地方,在那里,最有趣的要算捉魚。每逢秋季,晚自習結束后,我都會以賽跑時的速度沖到家里,迅速拿上漁網和魚兜,再跑步到西苕溪邊埠口。水面很靜,游弋的小魚在水底成群結隊地覓食。待漁網沉到水里十分鐘,就可以拎起罩著網的竹竿,網中少則五六條魚,多則八九條,全是魚鱗泛著白光的一虎口長的川鰷。
此刻,我又想起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在西苕溪畔的梅溪電廠工作時,曾為溪水被污染的事情去找過縣環保部門。那時位于西苕溪上游的兩家造紙廠環保設備運行不正常,致使部分堿池的廢水排入溪中,嚴重時溪水呈淺醬色。為了采集溪水樣本,我曾去造紙廠排水口采樣。在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指導下,兩家造紙廠先后實施了堿回收工程,加強排放監測,溪水清潔度大為改觀。后來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導下,兩家造紙廠關停,沿岸采砂作業亦停止……西苕溪從此變回往昔的模樣。今天,故鄉西苕溪潔凈的水,其實是多年來父老鄉親辛勤治水的結果。
短暫的溪邊逗留,再次留給我美好的回憶。面對清澈、美麗的西苕溪水,真想再拉上少年時代那張漁網,和兒時的伙伴捕捉一次魚。真希望西苕溪永遠都是清水碧波,永遠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