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冠 蔣金佑
(大連財經學院 遼寧省大連市 116600)
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是古時絲綢之路的升級,為了與鄰國之間達成友好合作而開辟了新大陸。這種形勢下,就需要我國的企業做好走出國門的準備,提高技術水平,創新管理模式。建筑企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地位,但是現存的一些問題也需要及時的發現并解決,只有這樣才能順應一帶一路建設,提高我國建筑企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一帶一路”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2.2.1 順應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
我國的經濟現在需要面臨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很多發展中國家在產能尋找出路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為了幫助這些有好的發展中國家解決難題,就需要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起相鄰國家之間的運輸通道,實現產業互通,幫助他們發展我國較為成熟的一些行業,比如服裝家電鋼鐵電力等等,從而促進鄰國的經濟水平提高,也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1]。
2.2.2 實現中國要素流動轉型以及國際產業轉移
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2.2.3 對外合作促進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
要想提升經濟實力,就需要加強貿易往來,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給了我國沿海地區更多實現對外合作的機會,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促進文化的交流,加深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戰略合作感情,實現資源高效,共同提高經濟實力。
2.2.4 國際貿易相互往來的需要
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給了更多國家去尋找貿易來往的合作方案,也拓寬了產品流通,貨幣流通的重度渠道,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也是國際之間密切來往的需要[2]。
建筑企業一直都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國家需要富強,社會需要和諧,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也在快速推動我國建筑業的迅速發展。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的建筑業生產總值占比國內總值的10%以上,因為建筑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拉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所以在我國,建筑企業的支柱地位不斷增強。
集體建筑經濟,包括通過產權制度改革而形成的集體經濟,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有公有控股的股份制經濟和廣大職工投資人股的股份合作經濟。它是一種民營經濟,它不同于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集體經濟,而是能夠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發展的需求,而形成新的公有制,新時期下,人們的生活工作都在推動建筑業的快速發展,而現有的建筑企業已經無法滿足整個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出現了更多的集體民營經濟,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也拉動相關產業的經濟快速增長。
建筑企業的特點就是周期長,工程量大,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人員的素質水平有待提高等等,因為建筑業的人才選拔門檻較低,雖然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但是建筑企業為了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就會選擇文化水平低的農民工,而這些人群本身的技能水平不高,再加上建筑企業沒有完善的培訓制度,無法提高全員的責任安全意識,所以經常會發生事故,造成人財兩空。慢慢地,進入企業也發現了自身發展的同時做好生態工程的建設,也就是在建設過程中要加強綠色環保,不能為了創造經濟效益,而忽視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忽略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等等,所以建筑行業內部的管理制度在不斷的完善,建立起了培訓制度,再加上前不久舉行的十九大重要講話,也證實了基層員工的權益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必須進行維護的,所以市場秩序不再那么混亂,各個崗位的人員都能按照規章制度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斷地提出建議完善管理制度,確保建筑企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雖然我國的建筑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不斷加強,也拉動了其他類型的經濟體制快速的學習,而且內部的管理也在不斷完善,團隊建設更加專業化,但是更多的建筑企業領導會將目光鎖定在就近的區域,雖然一帶一路建設給予了建筑企業更多的機遇,但是出于風險考慮,再加上自身的技術創新無法實現對外貿易的正常來往,也就限制了他們走出國門的信心建立,因此國際接軌的進展需要加強。
一帶一路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對外貿易機會,也為我國的建筑企業能夠不斷學習借鑒國外的領先技術和管理經驗,因此建筑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實踐首先就需要他們轉變觀念,將目光放長遠,多去學習成功接軌國際的案例,學到最根本的管理經驗,具備創新意識,加強培訓,組建專業化的團隊,為走出國門提供條件。
國外的建筑企業一般都有很強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及多樣化的融資渠道,相比于我國的建筑業現狀是比較領先的,因此,為了做好走出國門的準備,就需要建筑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具備創新意識,多去借鑒學習管理經驗以及創新想法和技術,不斷的提高招聘人才的門檻,選擇綜合素質以及技能水平高的人才,保證后期的工作可以有序的執行,完善管理制度,激勵員工發揮潛力,創新技術,提高核心競爭力,也只有這樣才能順利的進行對外貿易,順應一帶一路的建設[3]。
為了降低建筑業在走出國門之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中出現的風險帶來的損失,就需要豐富融資渠道,通過與國外管理經驗豐富、經濟產值較大的企業進行商務學習,了解他們的融資方式和渠道的找尋,這樣就能快速的提高我國建筑企業的融資能力,從而轉嫁風險,邁開步子往外走。
一帶一路戰略中對我國建筑業提出的挑戰就是加強設施流通建設,一來為我國對外貿易提供渠道,實現經濟往來,另外也可以加強我國建筑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從而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
十八大以來,中央在我國對外開放問題上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并明確了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地位,2016年末,烏魯木齊市的建筑企業一共1678家,實際有施工業務并納入國家統計聯網直報的建筑企業479家,2016年,全市建筑企業資產合計922.34億元,比2015年增長1.39倍;實現建筑業總產值618.26億元,比2015年增長了45.53%;獲得工程結算收入654.04億元,比2015年增長60.53%;勞動生產率比2015年提高21.30%,達到235759元/人。
可以看出,新疆建筑企業近年來的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但是發展過快又會出現很多難以及時解決問題:
(1)通過表1可以看出,建筑業整體的資質水平較低,工程承攬的難度很大,所以還是因為自身競爭力不夠,制度不完善,專業化的團隊建設沒做好。
(2)通過表2可以看出,墊資施工問題突出,工程的拖欠金額越來越高,導致很多建筑企業難以周轉資金,存在很嚴重的經濟風險。

表1 歷年建筑業總產值與建安投資額對比情況

表2 歷年應收工程款與建筑業總產值對比情況
正視自己的不足,建筑業發展了這么久,這些問題都是比較突出的,所以需要正面看待這些問題,找出突破口,規范化整個市場秩序,通過完善政策法規,保證企業合作的資金流轉順暢,另外就是提高融資水平,加大資金注入,加強創新,招聘綜合能力以及素質強的人才隊伍,也只有將這些基礎的架構搭配合理,才能慢慢的改善這些問題。所以,建筑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的良好環境下,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新技術,用實力說話,征服國外企業。
總而言之,一帶一路建設給建筑業帶來機遇的同時,勢必會有更大的挑戰,而我國建筑業就要迎難而上,愈挫愈勇,正面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敢于突破,加強學習,從而提高我國建筑業的國際影響力,推動對外貿易的往來更加頻繁。
[1]王勛.關于“一帶一路”建設中企業“走出去”與開展公共外交的思考[J].公共外交季刊,2014.
[2]謝小剛.“一帶一路”給中國建筑企業帶來的海外商機探析[J].管理觀察,2017(10):62~63.
[3]拓學淵.乘“一帶一路”良機加快建筑企業發展[J].環球市場,2016(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