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榮穗
新西蘭,又叫紐西蘭。它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兩大島嶼組成,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及湯加相望。新西蘭的藝術與文化得益于各個種族,產(chǎn)生了結合毛利人、歐洲人、亞洲人和大洋洲人的特質(zhì)。這一期,讓我們一起走近新西蘭,一起來感受這個美麗國度的人文魅力。
天生藝術家:新西蘭毛利人
說到新西蘭,不得不提毛利人。13世紀前后,毛利人遷徙到新西蘭,成為這里最古老的土著居民。在明媚的陽光下,新西蘭的土著毛利人亮出文身,會唱歌、會跳舞,那些寫滿自己民族符號的各種雕刻、佳肴、舞蹈甚至房屋都構成了紐西蘭文化的重要部分。
毛利人是新西蘭的原住民和少數(shù)民族,屬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他們是天生的藝術家,尤其對音樂和舞蹈有獨到之處。從傳教士那里學習贊美歌的旋律與和聲,再經(jīng)過巧妙的運用,發(fā)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樂。如果你有機會去新西蘭的北島,一定要看一場毛利人的歌舞表演,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戰(zhàn)舞。
你知道嗎 ? ? ?毛利人如何歡迎客人的
新西蘭毛利人歡迎客人非常特別。有一種“家庭式”的歡迎儀式,開始時,會場是一片寂靜。男女整齊地列隊兩旁,在一陣長時間的沉寂以后,突然走出一位赤膊光腳的中年人,先是一聲宏亮的吆喝,接著引吭高歌。歌聲剛落,年輕的姑娘們翩翩起舞,周圍的人低聲伴唱。歌停舞罷,他們就一個個走過來同客人行“碰鼻禮”,鼻尖對鼻尖,互碰3次,歡迎會進入高潮。
還有一種“挑戰(zhàn)式”歡迎儀式。歡迎者全部民族裝扮,為首的赤膊光足,系著草裙,臉上畫著臉譜,手持長矛,一面吆喝,一面向客人揮舞過來,并不時地吐舌頭。臨近客人時,將一把劍或是綠葉枝條投在地上。這時,客人必須把它拾起來,恭敬地捧著,直到對方舞畢,再雙手奉還。這是最古老的迎賓禮,也最為隆重,當然前提是你沒有被嚇跑哦。
能歌善舞的新西蘭人
新西蘭人民由于生活悠閑,而有余暇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他們擁有不少聞名的作家,在繪畫、雕刻及陶瓷上也很著名。當然,新西蘭人在音樂舞蹈方面也十分擅長。
哈咔舞是毛利人的傳統(tǒng)舞蹈形式,源于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亞,是動作、拍打配上叫嚷和哼聲的團體舞蹈。它是一種對來賓的熱情歡迎、對特殊場合的承認、部落之間相聚的儀式。
最常見的哈咔舞由男人表演,或在男人后面加上女人助音。在很早以前,因為女人精于翻白眼的技能,在哈咔舞主團旁邊被賦予主要位置。她們多數(shù)手持武器,保護側(cè)翼,能提升其他表演者的氣勢。也有小部分哈咔舞是主要由女性表演的,更有簡單的哈卡是為小孩而設。
芭蕾舞在新西蘭也很盛行,水準很高。多數(shù)女孩都有芭蕾舞蹈的基礎,芭蕾舞團也經(jīng)常出國表演。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個特征是女演員表演時以腳尖點地,所以又被稱作腳尖舞。另外,芭蕾舞也可用音樂、舞蹈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jié)。它在近400年的持久歷史成長過程中,對世界各國影響很大,傳布極廣,至今已成為全世界都認可的一種藝術形式。
新西蘭皇家芭蕾舞團(RNZB)是新西蘭國家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也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芭蕾舞團之一,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享譽芭蕾界。新西蘭皇家芭蕾舞團的舞蹈演員均擁有很好的身體力量素質(zhì)和可塑性,并始終堅持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舞團對于其舞者有著嚴格的年齡要求,它規(guī)定女性舞者年紀的上限為35歲,男性為40歲。
新西蘭皇家芭蕾舞團創(chuàng)立于1953年,團址位于惠靈頓圣·詹姆斯劇院中心。發(fā)展至今,舞團在刻畫舞臺人物形象上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1984年,該團被授予皇家特許頭銜,成為與英國皇家芭蕾舞舞團、英國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團、加拿大溫伯尼皇家芭蕾舞團并駕齊驅(qū)的英聯(lián)邦4支皇家芭蕾舞團之一。
成立于1953年的新西蘭國家管樂團,樂手來自于新西蘭國家交響樂團以及新西蘭國家管樂協(xié)會的各個樂團,可以說集合了新西蘭境內(nèi)最優(yōu)秀的管樂藝術家。樂團的巡演足跡遍布歐美和亞洲等多個國家,多次問鼎荷蘭世界音樂節(jié)管樂團冠軍和加拿大多倫多國際管樂節(jié)、愛丁堡管樂節(jié)等多個國際大獎。
新西蘭南北兩大島得天獨厚,位于太平洋溫暖的海水之中,陽光和雨量充足,草原和森林遍布全國,是大洋洲最美麗的國家之一。在新西蘭的每個角落,無論是森林中的露天餐館、農(nóng)莊或大城市中別具風格的小餐館,游客都可隨意找到帶有本地特色或還保持著歐陸風情的食物,再不然還可嘗嘗毛利族人的傳統(tǒng)佳肴。
新西蘭總計約有30%的國土為保護區(qū),擁有3項世界遺產(chǎn)、14個國家公園、3座海洋公園、數(shù)百座自然保護區(qū)和生態(tài)區(qū)。
新西蘭的皇后鎮(zhèn)是一個被南阿爾卑斯山包圍的美麗小鎮(zhèn),也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城市。皇后鎮(zhèn)處處都是完美的觀光地點,夏季藍天艷陽,秋季為鮮紅與金黃的葉子染成繽紛多彩的面貌,冬天的氣候清爽晴朗,還有大片覆著白雪的山嶺,而春天又是百花盛開的日子,四季分明,各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市區(qū)附近的瓦卡蒂普湖是座深而藍的高山湖。壯麗的山脈上幾座覆著白雪的山點綴于背景中。從皇后鎮(zhèn)到山頂,則是一片綠油油的色彩。想一想,是不是都覺得特別美呢?
毛利文化村位于羅托魯瓦市東南部,與華卡雷瓦雷瓦地熱保護區(qū)毗鄰。將毛利人的古老房屋,經(jīng)過修繕后集中在此處。村的中央有一處展覽所,內(nèi)部陳列了毛利人獨特的雕刻品,是游客了解毛利族文化的最佳場所。羅托魯瓦市是毛利族歷史文化薈萃之地,毛利族歷史源遠流長,其別具一格的文化,值得游人在此慢慢品味。
早期毛利人的住房,用蒲草和棕櫚樹枝搭成,簡陋低矮,不能直腰。各種貯藏室均有高腳支撐,工具室則類似我國云南傣族的竹樓,不過更矮小些,但族長的食品室則離地很高。毛利族人擅長用地熱燒煮食物,游客在羅托魯瓦可品嘗到地道的石頭火鍋,而石頭火鍋就是把經(jīng)地熱烘燙的薄薄石塊放進地洞內(nèi),再把食物燴熟,風味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