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李天翼 1998年3月25日出生于中國深圳,現為美國紐約大學STEINHARDT人文藝術學院大三年級學生。6歲開始學習鋼琴。13歲赴美國留學前,先后獲得過第3屆KAWAI亞洲鋼琴比賽上海賽區第一名、亞洲總決賽第6名,美國“托馬斯-庫伯杯”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中國賽區業余組第一名,廣東省“琴星杯”鋼琴比賽一等獎,深圳“安盈杯”鋼琴比賽9級組第一名等多個獎項。13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預科。在美國就讀中學期間,獲得美國第65屆肖邦鋼琴比賽第3名,第15屆紐約音樂比賽鋼琴專業組少年組第一名,2014、2015年連續兩屆獲得美國NATIONAL YOUNGARTS FOUNDATION獎。2017年10月在第6屆第比利斯國際鋼琴比賽中,一舉摘得決賽第3名(第一名空缺)、最佳斯卡拉蒂作品獎、最佳浪漫主義作品獎、最佳半決賽個人演奏獎等4項大獎,成為此次比賽獲獎最多的選手。
在幼兒時,李天翼便表現出較好的語言和音樂天賦。那時,家里有一臺買給姐姐的鋼琴,李天翼在7、8個月大的時候就對這臺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喜歡用自己的身體使鋼琴發出不同的聲音。緣分使然,6歲的天翼跟隨深圳但昭義鋼琴藝術中心的田茂老師開始了鋼琴的啟蒙學習。田老師是一位善于引導孩子興趣的老師,最開始是從只有兩個音以及一些短小簡單而又形象有趣的曲子著手,使一個頑皮的孩子對彈奏樂曲逐漸產生了興趣。中心每周都有學生考核演奏會,天翼很喜歡這個能讓他表現自己的舞臺,學琴熱情愈加濃厚。此后,每當和家人外出遇到有鋼琴的地方,他總是千方百計地請求人家讓他彈一下,以滿足他的表演欲望。
在教學過程中,田老師發現,只要天翼會唱的歌,他都可以自如地在鋼琴上用雙手彈奏出來。從此,他的鋼琴作業多了一項—每周彈一首自己喜歡的歌。這項學琴內容在這對師生中持續了很久,而這些更增強了天翼對音樂演奏的興趣,也為他日后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天翼從來沒有參加過鋼琴考級,卻多次參加過比賽。2008年,田老師讓他參加深圳“安盈杯”鋼琴9級組比賽,他憑借一氣呵成的演奏,獲得了那次比賽9級組的第一名。于是,田老師將李天翼推薦給了深圳藝術學校鋼琴系主任、深圳鋼琴協會會長肖枚老師繼續學習。
2009年,在肖玫老師的建議下,李天翼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鋼琴大師班,有幸遇到了秦川老師和唐哲老師。這兩位老師都很賞識天翼,也正是他們日后的幫助,天翼有了更多的機會上國內外著名鋼琴老師的大師課。此時,音樂與鋼琴已成為天翼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也意識到,無論天翼將來從事什么職業,鋼琴和音樂將會一直陪伴他。
文化課學習
天翼自小體弱,上小學伊始,便經常感冒,基本是每個月都至少要去醫院一次,上學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就這樣,他斷斷續續地讀完小學一年級。在醫生的建議下,從二年級開始,天翼只是開學時去學校領書,期末去學校考試,即使這樣也沒能躲過感冒導致心肌炎造成的心臟損傷。在醫生的再三警告下,三年級以后,他在國內就再也沒有進過學校讀書。他渴望與同學成群結隊的學習生活,羨慕別人穿著校服帥氣的樣子,以至13歲赴美留學前,還特意買了一套中學的校服帶在身邊。
天翼是家里的第二個孩子。父母由于工作很忙,自小就將他托付給姨媽照顧。姨媽是中學教師出身,天翼幼時的成長和教育都得益于她的精心照顧和培養。天翼天資聰慧,加之姨媽育兒有方,使天翼的童年能夠快樂地成長,雖然沒有上學,反而養成了自學的好習慣。小學一個學期的課本,天翼一個月就可以在家學完。于是,他每天有了更多玩的時間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閱讀廣泛,有讀無類,像《野外生存》《音樂家趣事》《笑林廣記》,甚至市場營銷、企業經營管理類的書,他都讀得津津有味,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天翼的自學生活,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這種選擇風險太大了。今天看來,天翼特殊的成長和學習經歷,培養了他超強的自學能力。談及此事,天翼媽媽說:“天翼雖然失去了與同齡孩子在校相處的群體生活,但這并沒有影響他與人相處、與人溝通的能力,還成長為一個陽光、善良,懂得感恩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上天為天翼的成長關上了一扇門,卻為他打開了另一扇窗。也許天翼是個特例,也許是造化使然,但我們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對孩子教育的反思
興趣和愛好,是孩子學習的最大動力。只有喜歡才愿意去做,也只有愿意去做,才能做得更好。對此,天翼父母深有體會。天翼的姐姐比他大14歲,小學四年級隨父母從哈爾濱轉學到深圳,一直是學校的尖子生,中學考取了廣東省重點中學—深圳中學的實驗班,是5年制初、高中直升的競賽班。那一年,全市各個學校選送近千名小學生報考,只招收了25名孩子,她就是其中之一。她從小學就癡迷動漫,特別喜歡小動物,考大學時自己很想報考動漫專業或獸醫專業。但當時父母執意為她選擇了同濟大學環境科學工程學院,她當年高考以超過錄取分數線45分的優異成績順利考取。畢業后進入很多人羨慕的上海環境科學研究院設計所工作,但僅工作了一年,便毅然辭職,東渡日本學習動漫專業。現在在日本著名的動漫公司OLA工作,并已成為攝影總監。她在決定辭職前,和父母的交流中說:“你們問我為什么工作了還要改變專業,早干嗎去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小時候的我,自己說了不算,現在的工作不是我的選擇,是你們的選擇。我現在要做出自己的選擇,否則就來不及了,我會后悔一輩子的。”女兒的話對父母的觸動非常大。事實證明了只要她自己喜歡的,她會非常努力,非常出色,因為那是追夢,有方向、有目標、有動力。這讓他們對天翼的培養始終堅持基于天翼自己喜歡的前提和原則,而父母只是給予陪伴與支持。
媽媽的陪伴
天翼學琴伊始,直到步入大學校門,每一節課幾乎都是在媽媽的陪伴下度過的。剛開始因為媽媽年輕時學過手風琴,她可以更好地幫助天翼識譜認譜、記錄并理解老師的要求。后來,媽媽漸漸地成為天翼學習的一個好幫手。但母子之間的因練琴的引起“戰斗”并不很多,主要原因是兩個人找到了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分工明確,有據可依。每次上課,媽媽的任務是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做好筆記,筆記必須落實到哪一小節老師說了有什么不足,而天翼的任務就是根據筆記的要求,認真處理老師提出的必須解決的問題。后來,學習較大曲子就改用錄像機或錄音機,記錄下老師指出的問題,回家后督促天翼整理一遍上課記錄,把老師提出的問題標記在譜子上。這種方法簡單又有效,加快了曲目完成的速度,因為有據可依,也使母子之間的爭議減少了許多。
留學之路
2009年,天翼隨父母移居上海,師從上海音樂學院留美博士唐哲教授。唐老師經常告誡李天翼:“你雖然不是附中的學生,但我對你的演奏要求不會降低。因為你們演奏的曲目是相同的,演奏標準和要求也是相同的,在我這里沒有專業與業余之分。”正是因為這種嚴格的專業要求,使得天翼的鋼琴學習更加規范。特別是在上海期間,通過參加比賽和音樂節,結識了國內外的著名鋼琴老師,上了許多大師課,天翼的演奏也給各位老師留下了較深的印象,為日后到美國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此時的天翼,仍然沒有上學,在家看書、彈琴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隨著他的慢慢長大,上學的問題也日漸緊迫起來。2010年5月,12歲的天翼參加第3屆KAWAI亞洲青少年鋼琴大賽上海賽區的比賽。彈完走下臺時,一名評委老師叫住了他,問他是哪個學校的。天翼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此時,天翼的父母開始意識到是時候為孩子的學習問題做出選擇了。
2010年10月初,秦川老師利用僅有的半天時間,約見了天翼的父母,提出天翼是個有鋼琴天賦的孩子,應該讓他去美國繼續學習鋼琴,并愿意幫助他聯系老師和學校。其實天翼的父母已經有15歲以后送天翼出國留學的打算,但并沒有讓他馬上出國的想法和計劃,畢竟天翼才12歲。天翼媽媽回憶道:“那天,秦老師從天翼的現狀、美國的教育優勢、天翼的學習成長等方面,結合自身經歷,耐心地介紹和講解,鼓勵我們,為了孩子應該做出正確的選擇,應該盡早毅然地邁出這一步。秦老師的真誠、愛才和熱心,深深打動了我們,最終我們決定,回去和天翼商量,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 ”
經過半年的準備,2011年5月16日,天翼在媽媽的陪同下赴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參加預科學生現場面試。最終,天翼不負眾望,順利考取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預科和一所中學—紐約專業兒童學校,獲得音樂學校和中學的雙重獎學金。
初到美國的母子,由于不識英文,語言不通,連去吃麥當勞都困難,加之舉目無親、環境不熟,可謂困難重重。美國的教育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根據每個學生各科水平的不同,采取學分制教育。例如:數學課上可能會有初一、初二、初三的同學在一起上課。最初無論上什么課,天翼基本是一句也聽不懂,每天上課,都是抱著英文電子字典在查找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單詞。對于不喜歡寫板書的老師,天翼會主動與老師溝通,獲取老師的教學筆記,便于自己預習,課上不懂的,下課一定搞清楚。盡管如此,天翼卻每天興高采烈地去上學,因為對于他來說,自己能上學了,并且有了那么多的同學,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習僅7個月后,他就獲得年級科學課研究課題的演講第一名。初中畢業典禮上,他代表畢業生登臺演講,口語流利、語言幽默,博得所有學生和家長開心的笑聲和陣陣掌聲。
到美國后,天翼跟隨旅居美國的裘壽平老師學習鋼琴。裘老師具有豐富的鋼琴演奏和教學經驗,他為天翼的鋼琴演奏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并且把天翼推薦給了美國著名鋼琴大師艾比·西蒙。那年,艾比·西蒙大師已92歲高齡,但身體健朗,仍然在休斯頓大學音樂學院任教。他聽了天翼的演奏后,非常喜歡,打破了他從不接受私人學生的規矩,欣然接受了天翼。自那以后,天翼每到節假日,便飛赴休斯頓跟他上課,一老一少,年齡相差70多歲,竟然成為了忘年交。
天翼用了3年時間修滿了美國高中4年的全部學分,提前一年高中畢業。每年,學校都會在高中畢業典禮上頒發一份優秀校友獎,會將獲獎學生的名字刻成銘牌,永遠掛在學校的榮譽墻上。天翼得到了這個來之不易的畢業生最高榮譽,實現了他入校時的心愿。
2015年,天翼同時接到曼哈頓音樂學院、曼尼斯音樂學院、紐約大學音樂學院、休斯頓大學音樂學院等4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并全部給予他高額獎學金。經深思熟慮后,天翼選擇了去紐約大學,師從Halim教授學習。
無疑,天翼進入紐約大學的選擇是正確的。紐約大學有很多音樂之外的課程可以選擇,全面的學習豐富了他的知識、開拓了他的視野,讓他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藝術創作,促進了他的專業能力的提升。同時,天翼也是幸運的,上天讓他遇到了Halim教授。每當遇到技術難關時,老師就會像變魔術一樣,找到他想象不到的辦法幫他解決;遇到思想問題,老師會苦口婆心地化解他的煩惱,堅定他的信心。有這樣亦師亦友的老師,讓天翼的專業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在紐約大學,天翼每個暑假都不怎么休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選課、上課。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喜為自己設定目標,希望用3年時間,修完4年的課程。現在他已完成了研究生的申請,在紐約大學出具的成績單上可以看到一片A。現在看來,今年5月,他提前一年大學畢業的目標可以實現了。
第比利斯與五星紅旗
2017年10月31日午夜,經過15個小時的旅程,天翼和媽媽到達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他們此行是為第6屆第比利斯國際鋼琴比賽而來的。本次共有來自12個國家的30名選手入圍比賽。在賽場,天翼第一眼看到的是五星紅旗,他激動不已,在異國他鄉,五星紅旗是那么美,那么親切。
可能是旅途勞頓和時差的影響,加上4個月前的手術還沒有完全恢復,天翼在到達第比利斯的第二天喉嚨就開始痛。而此次比賽的曲目量大,時間緊,選手沒有喘息的機會,既拼技術又拼體力。從預賽演奏的25分鐘、初賽的42分鐘,到半決賽的55分鐘和決賽的協奏曲,天翼演奏的曲目涵蓋了從巴羅克時期到現代,前后幾百年的音樂作品,總時長近3個小時。最終,天翼克服了重重困難,收獲滿滿,獲得了4個獎項,同時現場收到2018年在法國巴黎多場演奏會的邀請。
其實,大家看到的在舞臺上生龍活虎的李天翼,從第二場比賽開始,都是吃著退燒藥堅持上場比賽的。每一場比賽媽媽都是流著眼淚坐在臺下觀看,看著大汗淋漓的兒子,看著換下的衣服完全被汗水浸透,卻又看著他忘卻病痛和辛勞的開心笑容,她既心疼兒子,又為兒子而驕傲。
一路走來,由于身體的原因,天翼的學琴旅程比起一般人更為艱辛。但對此,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從6歲開始學琴。學琴這么多年,我覺得對我來說最難的事是練琴。練習鋼琴不同于學習其他知識,有時會突飛猛進,但有時也會停滯不前,遭遇瓶頸的時候甚至會感到無法取得任何進展。說練琴是純粹的樂趣或者痛苦都是不對的,重要的是能找好其中的平衡點。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更加懂得練琴不能急于求成,而要潛心修行的道理。在學琴的道路上,放棄的念頭不僅產生過,而且還可以說比較頻繁。但不論經過怎么樣的思考與斗爭,在最后想到放棄則意味著結束與音樂相依為命的生活、意味著停止學習新的曲目或甚至再不碰鋼琴時,我就會淚如雨下。如此也可以說我對音樂的愛大于它的艱辛與困難。正是這無法放手的感覺和永遠想要演奏音樂的欲望讓我沒有放棄。”
一個勇敢的少年,如同一只不畏艱險、展翅高飛的雛鷹,也許遇過暴風雨,也許歷經風沙,也許盤旋于雪山之巔,卻依然不畏艱險,乘風破浪,一展風姿,站在世界舞臺上,奏響音樂的篇章、毅力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