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周天
摘 要 樹立什么樣的教學觀對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陀^來看,課堂教學活動必然受到時空限制,這要求我們應在有限之中拓展無限的可能。一方面利用好課堂進一步拓展資源,豐富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重視愿景延伸,超越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讓課堂成為學生認識歷史和展望未來的主陣地。
關鍵詞 教學時空觀 資源拓展 愿景延伸
教學時空觀是教學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影響著我們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科學認識,另一方面也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起到一定的方向性指引作用。形成科學理性的教學時空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課堂這一教育場域。
一、課堂教學活動必然受到時空限制
我們對于課堂教學活動最為直觀的認識就充分說明了其必然受到時空限制。這是因為,從最微觀的時間層面上來看,每節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基本規定在40-45分鐘之間。如果我們再把觀察的視角進一步擴大,便會發現,學生們的在校時間也相對比較固定。比如年級這個概念,就在客觀上對學生的在校修業年限做了相應的規定。從空間上來看,教學活動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而這個課堂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普通教室或是一些專用教室,如果遇到體育課或戶外實驗課,課堂可能還會拓展到操場或校園的其他角落,但總的來說,課堂教學的范圍一般并不會超越學校校園。這便是課堂教學活動在客觀上所受到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然而,我們都知道,學生的成長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課程所涉及到的領域十分廣泛,這些領域所涉及的內容絕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或是校園的場域之內。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學校教育中的課堂教學活動外在地調控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割裂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領域,這是我們必須要去直面的客觀問題。通俗來說,很有可能某個學生在一節課時間里并沒有有效到位地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更談不上達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可是當下課鈴打響的時候,這節課的教學活動結束了,但是學生的學習環節及學習任務卻并沒有最終完成。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因為課堂教學客觀上存在著時空限制,因而對我們課堂教學,特別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梢哉f,在課堂教學這一特殊的學校教育場域中,只有那些能夠在有限的時空中理解并掌握學習內容的學生才能較為輕松地取得好成績。
二、課堂教學時空觀的價值追求及行動方略
1.價值追求:在有限中拓展無限的可能
盡管課堂教學或多或少受到客觀時空的限制,但這并不妨礙我們運用課堂教學這一方式開展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現代教學的重要特點之一,便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率地將無限的認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認識……只有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率地從事有意義的活動,時間才有其現實的價值?!盵1]教學活動本身就是在試圖解決人類歷史上傳承下來的精華之豐富性與學生學習生涯之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因此,教學活動必然需要積極謀求如何在有限的時空內完成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這理應成為我們所理解的課堂教學時空觀的永恒價值追求。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進行一些思考與嘗試。
第一,正視課堂教學存在的時空限制。既然時空限制是課堂教學所必然遭遇的現實,那么我們的一切行動就必須在這個時空限制條件下運作。學校教育歷來以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等特征著稱,它是我們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客觀場域,任何想要超越其客觀限制的教育改革終將會以失敗告終。我們所能做的只有基于當前的教育教學現實,盡可能充分調動一切有利于教學活動開展的積極因素,在有限的時空條件內,充分展現教學的魅力。
第二,樹立超越意識??陀^條件既然不能改變,那么我們可以調整作為行動主體的人的觀念。課堂教學的超越意識強調要立足課堂,綜合運用各種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及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豐富和拓展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感受空間。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教育技術水平和條件的不斷提升,課堂這一“小窗口”正逐漸成為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渠道,各種與課程內容相關且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資源都將匯入到課堂中來,從而成為陪伴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重要支撐。
2.行動方略:資源拓展與愿景延伸
在有限中追求無限的可能是課堂教學時空觀的價值追求,但我們需要怎樣的行動方略才能完成這一價值追求所提出的高遠目標呢?
首先是資源拓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或者說課程資源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因素。課堂教學雖然只是在有限的時間與有限的空間中進行,但這有限的時空并不妨礙學生接觸到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隨著信息網絡資源的豐富和發展,當前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使用到的資源已遠遠超越了原先的教科書或是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各種多媒體軟件設備。這些資源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精神世界,開拓了學生們認識世界的視野??陀^來看,在影響學生發展諸多因素中,課程資源占據著十分重要的關鍵地位。過去由于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們對于課程的理解只僅僅局限在教科書的意義之上。教科書幾乎成為學生學習某一學科內容的唯一來源。隨著我們對于課程內涵的不斷挖掘以及相關課程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逐步認識到,教科書只是作為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存在并發揮相應作用,課程并不簡單等同于教科書?;谶@樣的認識,我們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應當做到在立足于教科書內容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與充實課程內容,讓教科書真正發揮“一葉知秋”、“管中窺豹”的作用。如此來組織我們的課堂教學,便會發現,我們的身邊蘊藏著豐富的課程資源,充分挖掘這些資源是我們超越教學時空觀值得努力的方向。
其次是愿景延伸。超越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讓課堂成為學生認識歷史和展望未來的主陣地。這側重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引導與感染力方面?!敖虒W存在的根據,不在于它能夠傳遞知識或訓練思維或滿足兒童的興趣,而在于每個人以及由每個人構成的人類社會需要教學,需要教學來幫助每個年輕人有能力、有力量、有信心、有毅力去‘接力人類實踐的步伐繼續向前。因此,教學的作用就在于化解人類認識與個體認識的差距,使人類認識成果能夠轉化為每個人的力行實踐,使每個年輕人能夠進入人類歷史長河中,了解人類過往的努力與成就,并能夠作為主體去開創新的歷史?!盵2]課程承載著文化精華,它們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教學素材。毫無疑問,這些內容基本是以間接經驗的形式而呈現的,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之的深度感知與觸摸。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將這些間接經驗通過恰當的方式轉換成為學生可理解,可感知的內容素材。此外,在學校教育中,我們還可以積極與校外的教育力量協同合作,讓學生在校園里就能與名家對話,聆聽他們的教誨。這對于拓展學生的眼界意義非凡。在這一點上,由朱永新先生發起的“新教育實驗”所提出的“六大行動計劃”之一的“聆聽窗外聲音”可以給我帶來啟示。所謂的“聆聽窗外聲音”就是開展學校報告會活動,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學會關心社會,激發學生形成多元的價值觀,培養他們創造的激情[3]。這些活動的開展對于提升學生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義。縱觀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許多人都是在他們求學期間受到了某些重要他人的影響,從而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充滿理想主義情懷的種子,并敦促著他們不斷前進。這不能不說是學校教育在提升學生理想境界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郭華.靜悄悄的革命——日常教學生活的社會建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郭華.帶領學生進入歷史:“兩次倒轉”教學機制的理論意義[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6(2).
[3] 朱永新.心靈的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孫曉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