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 要:伴隨著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能源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建筑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來說消耗能量要更多一些,因為當前對于資源的利用效率比較低,所以不僅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還對周圍的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為了能夠進一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現代建筑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要綜合考慮如何落實生態策略,如何才能夠利用一些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將生態策略與建筑設計進行良好的融合,從而進一步實現節能減排、綠色安全的要求,這也是未來資源利用的一種發展方向。本文在這一背景下,圍繞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展開研究,希望能夠在研究這個問題的基礎上,尋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生態文明 建筑 設計 資源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c)-0148-02
生態建筑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復雜性而又帶有濃厚整體性的有機系統。對于建筑師來說,他們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創造人、建筑和環境這三個參與者之間的和諧和統一,實現這三者的和諧統一也是提高建筑安全性與舒適度的需要,同時也是改變和創新建筑設計思維、建筑建設方式、避免資源和環境產生矛盾的重要的要求。對于建筑師來說,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時代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正確地認識自己扮演的角色,明確自己身上需要承擔的責任。應該樹立正確的建筑哲學觀,并且積極主動地投身于生態建筑設計的實踐過程之中。
1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指的就是在工業文明之后到來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始終遵循著人、自然與社會和諧統一發展這個客觀規律而得到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遵循的宗旨是:人和自然之間、人和人之間、人和社會之間和諧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對于社會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生態文明屬于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并且自始至終地貫穿在經濟社會建設、政治社會建設、文化社會建設過程之中,融入社會建設的整合過程之中,屬于一項系統的過程,而且能夠很全面地反映出社會的文明進步情況。
2 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幾個原則
自從人類社會誕生開始,建筑的設計歷史也隨之而展開了,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建筑業也開始慢慢地發展起來,逐漸地形成了更加明確化、系統化的分工情況。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盡管建筑技術一直處于飛速的發展過程之中,而且當前科學技術的應用也已經改變了過去單純依靠人力來進行建設的時代,但是建筑行業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幾個原則卻是依然如舊,即使過去了那么久,也沒有發生改變。
2.1 遵循自然的原則
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生活的重要基礎,人的生產生活與大自然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作為大自然的公民,每個人都應該從小樹立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信念。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避免人類活動對大自然帶來的影響和破壞,應該努力地追求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應該控制人類活動不以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在我國秦漢時期,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形成以后,為穩固統治,彰顯皇家威儀,在關中地區大興土木,修筑阿房宮、未央宮等。由于我國古代建筑材料多以木構為主,因此過度的砍伐使大量的森林遭到破壞,造成了水土流失、風沙、黃河含沙量大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關中地區一直被稱為黃土高原也是由此而導致的。近代這些問題才得到一定的緩解。從目前的情況來說,雖然當前的社會不會再出現盲目和無序的破壞情況,但是尊重自然依舊還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假如建筑設計等社會性科學違背了這一原則和規律的話,將很難滿足長久地生存發展的需要,而且很容易會因為一些人為因素或者是自然因素等發生崩塌等現象。自然是社會發展的依托,所以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的建筑必須要以尊重自然為前提,否則必然會受到自然環境的懲罰。
2.2 經濟性原則
建筑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等,對于這些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利用實際上也是綠色建筑的一種體現。加大對資源的利用程度,對資源進行循環利用,減少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學會因地制宜,盡可能地使用一些無污染的環保材料,這些都能夠促進綠色建筑的建設。建筑的建成必須要有大量的成本投入,假如沒有足夠的經濟作為保障的話很難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所以經濟性也是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之一。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假如沒有考慮到經濟問題的話,那么這個設計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設計,而且不具有可行性。只有充分地考慮到經濟問題,盡可能地節約更多的成本去建設合格的建筑,這個設計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經濟性的設計。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地考慮到建筑建設過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然后建筑師能夠在成本允許的范圍內對自己的設計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創新,而且有利于建筑師個人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充分發揮。
3 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的措施
3.1 注意群體布局、體型、朝向和平面設計
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在建筑建設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會直接影響建筑物的日照問題和通風問題,建筑群體布局應該盡可能地追求建筑的排列順序,而且還應該充分地考慮到不同季節主導風向的影響,在進行豎向布置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把那些高度比較低的建筑面放置在夏季風的迎風面。如果從單棟建筑來說的話,首先應該充分地考慮到一些外界條件,一般來說設計者都會建議將建筑中的交通位置和衛生間等都布置在平面的兩端的位置,這樣的布局是為了能夠避免來自東西方向的太陽照射對房間的影響。如果從建筑的平面來說的話,平面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格外地重視平面布置的靈活性,這樣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避免噪音的干擾,控制溫度,從而更好地適應將來發展的需要。對于生態建筑來說,在設計的過程中會格外地重視建筑的形體特點以及建筑所在區域的地形特點和氣候特點,而這種設計也恰恰體現了建筑設計過程中的生態設計理念。
3.2 注重建筑設計的一體化
對于建筑來說,建筑并不是單一存在的個體,而是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相互融合的。所以說,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格外地重視建筑設計的一體化,應該盡可能地追求建筑設計與周圍環境的適應,建筑的風格應該盡可能地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建筑的高度也應該充分地考慮到采光需要。
3.3 生態型建筑設計原則
(1)節能原則:將城市各區域中的功能做到最大的合理化調整,不斷推進商業產業與市民居住的布局設計,同時緩解交通壓力,降低能源使用。開展新型清潔能源的普及使用尤為重要。(2)節地原則:使土地的使用更加集中與節省,更加科學與合理。對于居住建筑而言,采光度好、衛生與健康的環境、建筑密度與容積率合理是很有必要的,要深度利用地下空間。(3)節水原則:做好供水管網漏損率的控制,定期地維修與保護。推進污水雨水再生利用,將中水的使用提升,普及節水器具的利用。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做到設計環節的精益求精,嚴格遵守節水準則。(4)節材原則:對于建筑材料的選擇,要秉承地域性就地取材,符合能耗量低、利用性能高、循環使用及再生等標準,使建筑的使用年限增加,提高質量,把消耗率不斷降低。研發材料的合理回收,嘗試使用高強材料。(5)環境保護原則:普及使用垃圾處理技術,對于居民區的生活垃圾進行按類別集中分類處理。傳播建筑的可持續與生態、綠色思想,不斷地落實到實際中,打造標準化綠色居住區。
4 結語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但是人均資源的數量卻很少,資源的利用程度也比較低,資源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面對我國國情,建筑設計更加應該向著生態化的方向發展,這不僅僅是國情的需要,也是實現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法)埃德加·莫蘭.方法:思想觀念——生境、生命、習性與組織[M].秦海鷹,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55.
[2] 李傳統.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1,54,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