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鳳葉
摘要:當代,對外經濟貿易不斷發展,商務翻譯在商務合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翻譯目的論為商務俄語翻譯提供了新的視角。為了提高商務俄語翻譯的質量,促進商務貿易合作不斷向前,越好越快地發展,文章從商務信函翻譯和商務合同翻譯兩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在目的論指導下的商務俄語翻譯。
關鍵詞:目的論;商務俄語翻譯
一、引言
近年來,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中國不斷開展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并且在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鄰邊國家,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后,俄羅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支持者、重要參與者和關鍵合作伙伴。在中國與俄羅斯兩國關系穩定良好的前提下,合作貿易不斷積極向前發展。隨著與俄羅斯貿易交往的日益密切,商務俄語翻譯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翻譯是否準確,恰當、合理,往往會決定商務合作能否成功進行,也常常會影響雙方建立的長期貿易關系。所以,我們對商務翻譯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商務俄語翻譯逐漸引起眾多翻譯者的重視。商務信函的翻譯、商務合同的翻譯以及商務接待過程中日常用語的翻譯,這些都貫穿于整個商務合作過程中,這些也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商務信函和商務合同都屬于信息類文本,翻譯時都要特別注意中文與俄語之間的轉換。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在德國興起的翻譯目的論是一種以譯本的作用和實用性為導向,側重于翻譯文本的目的性。在目的論視角下,對于商務俄語翻譯研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并且會對解決翻譯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一些幫助。
二、翻譯目的論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譯學界發生了一場根本性的突破。以奈達、紐馬克、卡特福德為代表的學者們,運用了語言學的相關理論視角切入翻譯研究,提出了“功能對等”“交際翻譯”“語義翻譯”等概念。同時期還出現了多元系統派、功能派等。翻譯目的論就是功能派翻譯理論的奠基理論。
20世紀70年代,德國翻譯學家漢斯·弗米爾(Vermeer)提出了翻譯目的論,該理論認為翻譯必須遵循一些規則,是一種有結果的目的性活動。它要以原文為基礎,實際上是一種交互行為,人們是有目地的去翻譯,并且譯文也取決于翻譯目的。目的論強調目的在翻譯活動中的重要性,翻譯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是任何翻譯過程的首要原則。譯者根據翻譯活動的預期效果和不同的翻譯目的,來決定相應的翻譯策略,也根據翻譯的目的對原文進行取舍及修改。翻譯目的論也為商務俄語翻譯提供了理論基礎。
翻譯目的論的基本原則包括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忠實性原則以及忠誠原則。前者是翻譯目的論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都必須服從于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與忠實性原則,前者指譯文內部必須連貫,后者指譯文與原文之間有連貫性。
在商務俄語翻譯中,翻譯目的論最大的功能就是指導翻譯策略的選擇,所有譯者要根據交際目的來決定采用的翻譯方法。可以這樣說,目的決定著翻譯活動的行為。而在商務俄語翻譯中,譯者根據自己的目的來選擇不同的策略,這也是譯者主體性在翻譯活動中的體現。
三、目的論與商務俄語翻譯
1.目的論與商務信函俄語翻譯
商務信函是為解決商務活動中產生的各種問題而撰寫的來往書信。通常在合作初期,企業都是以商務信函的方式來和客戶建立起初步聯系,也是之后正常貿易往來交流溝通的關鍵手段。翻譯商務信函要完整準確的傳達重要信息,用詞準確規范,表達清楚。否則會傳遞錯誤信息,使雙方出現誤會,造成嚴重的損失。根據翻譯目的的不同,商務信函也各分為請求函、要求函、報價函、確認函等等。在目的論指導下商務信函俄語翻譯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重視格式問題。商務信函屬于公務信函,俄羅斯公務信函的結構和要項分布要遵守全俄國家標準的規定。俄語翻譯成漢語的信函,格式簡單固定。俄語信函相對比較復雜,例如:收函人的地址和名稱通常在信函的右上角標明。
第二,要重視正文稱呼語的翻譯。根據交際目的的不同,采用的翻譯方式也不同。若在雙方聯系的開始階段,商務信函翻譯要比較正式,選擇用姓氏稱呼。例:Уважаемый +господин+фамилия!。如果雙方進一步合作,業務關系比較熟悉,選擇用“名+父稱”來稱呼,增加親近感。在處理不同的信函的時候,根據不同的交際目的,選擇最合理恰當的翻譯。
第三,要重視敬辭的使用。在俄語商務信函的正文結尾,通常會寫一些表示敬意的套語。公務信函的目的是溝通,建立良好的業務合作關系。所以,通常要在正文結尾會表達對未來合作的希望、感謝、鼓勵等等。例如:致以最好的祝愿……。
(С наилучшими пожеланиями)
2.目的論與商務合同俄語翻譯
商務合同是一種特殊的公文文體,它是正式的法律文本。一旦生成,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受法律約束,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正常行使,對違反雙方協定的一方,有據可查,會同樣受到相應的懲罰。在翻譯目的論的指導下,商務合同俄語翻譯策略的選擇要符合此類文本的翻譯要求。商務合同作為法律文本,其功能在于規范實施者的行為,規定實施者的責任及義務。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目的語文本應承擔和源語文本相同的功能,譯文要完整準確地傳達出原文的信息,并且字句要翻譯得體,符合法律文本的規范,能夠產生法律效應。
如果在合作中出現問題,由于商務合同受法律承認與保護,遵循合同是處理糾紛的重要手段,所以對翻譯質量要求很高。合同翻譯用詞要準確嚴謹、句式結構要規范、譯文要連貫通順、有條理、有邏輯。在翻譯目的論的指導下,譯者在進行翻譯時,要注重翻譯策略的選擇,要注意譯入語言特征、文化傳統以及相應的法律條款,在原語國家與譯入語國家的法律有差別時,要特別注意。
在商務合同翻譯中要使用規范的法律文本格式,使用正確的貿易術語。以下述合同條款為例,其目的是對其中涉及的交貨目的地達成一致。原文是: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й транспорт на условиях базисаFCA,Горьковск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станция Вахитова,код станция 250707,код предприятия-2466.。譯文:根據貨交承運人(FCA)條款,鐵路運輸指定高爾基鐵路,瓦希托夫站,站碼250707,企業代碼2466。該條款的主要信息是規定賣方在指定地點將貨物交給買方指定的承運人。該條款中出現的“FCA”是通用的貿易術語,指貨交承運人,在翻譯時不必細化說明。合同雙方能夠清晰了解本條款的內容,達到交易的目的。
在目的論的指導下,根據忠實性原則,譯文應盡可能忠實于原文。譯者應準確地將原文的信息用目的語表達出來。商務合同涉及的是雙方的經濟利益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譯文的忠實性還體現在商務合同中固定表達的翻譯上,使譯文實現相應的法律功能,避免因翻譯不當引起的法律糾紛。
例如:В случае нарушения покупателем условий настоящего договора,поставщик имеет право применить к покупателю нижеперечисленные санкции.譯文:在買方違反本合同條款的情況下,供應商有權向買方申請以下制裁。這句話清楚地表明了若出現買方違反合同條款,賣方有權維護自己的權益。將長句中的語序調整,重新組織語言,使表達更加通順、明白,更加忠實于原文。
四、 結語
在本文中,筆者僅探討了在目的論指導下,商務信函以及商務合同的翻譯。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根據想要達到的預期目的,選擇適當的翻譯方法,保證譯文的準確性及規范性。筆者認為,雖然商務文本有不同的類型,但是目的論為商務文本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在目的論的指導下,針對不同類型的文本,譯者會選擇恰當的翻譯方法,能夠更好地進行商務俄語翻譯。
參考文獻:
[1] 許建忠.工商企業翻譯實務[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74-75.
[2] 馮克江.商務信函的特點與翻譯[ 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1):90.
[3] 周海燕.俄語應用文寫作[ 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 許鈞.從翻譯出發—翻譯與翻譯研究[ 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5] 潘艷紅.目的論研究在中國[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