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珊珊
(溫州市工人文化宮 浙江 溫州 325000)
在新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漸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群眾文化的建設和完善力度。視覺藝術理念不斷變革和更新,在群眾文化的發展中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在建設群眾文化過程中可以積極應用視覺藝術,充分發揮視覺藝術的優勢和特點,豐富群眾文化的內容和形式,更好地滿足群眾文化的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群眾文化逐漸朝著新的方向發展。視覺藝術屬于重塑和可視形象的藝術形式,在結合歐美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過程中,視覺藝術理念不斷變革和更新,主要涉及雕塑、美術、攝影以及繪畫等幾種類型,綜合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充分發揮自己的感知能力,進而實現視覺形象的重塑和再造,引入新的創作元素和專業技術手法,創造出融入視覺藝術和審美主體的藝術效果。
視覺藝術具有新穎性特征,其中涉及涌現元這一新的概念名詞,即人們當下所處的人文環境和地域環境涉及很多沒有探測到的現實存在,其所表現的便是涌現元。涌現元涉及的元素和內容難以通過推導和預見發現,只能夠憑借自身的組件進行展現,以一種視覺藝術的方式為人們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作品。視覺藝術具有連貫統一性特征,在統一和整合藝術組件過程中,將低層次的藝術組件融入其中,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體,該藝術體難以隨著時間而消散和流逝,而是處于一種持續的狀態,成為視覺藝術的一部分。視覺藝術具有全局性特征,引入不同的視覺藝術組件,以橫跨的方式實現不同組件之間的連續性,最終給人一種全局性的藝術感受[1]。視覺藝術具有動態外顯性特征,涌現元是一個逐漸顯現的過程,始終處于一種動態化狀態,以外觀的表現體現和運用到視覺藝術當中。
隨著我國城市化腳步的不斷加快和推進,積極發展群眾文化建設,用現代化文化推進文化、經濟以及政治的發展,并且積極轉變文化理念,改變群眾文化習慣中所存在的陋習,幫助群眾文化建設朝著更高水平的方向發展。在發展群眾文化過程中,基層群眾對視覺藝術的需求不斷顯現,即通過視覺刺激來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的內涵和內容。視覺藝術應用于群眾文化建設是一項可持續和復雜化的過程,在對群眾文化內涵進行體現的同時,要基于群眾文化的社會屬性和個性特征來展現,而群眾文化建設中的視覺藝術是由識別系統不斷演化而來,需要從群眾文化的實際應用、功能組合、信息整合以及文化內涵分析來入手,從而滿足群眾文化建設的內在需求。
地域文化的視覺藝術將新的能量注入群眾文化建設中,通過地域文化將人文地域根源更好地引入視覺藝術當中,為視覺文化提供豐富的地域元素,進而利用視覺藝術在潛移默化中展示地域文化,為群眾文化建設開拓新的途徑。以浙江省部分地區為例,具有上千年歷史的馬家浜文化,早在稻作文化時期便開始孕育和發源,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變遷,一種規模化的文化代表逐漸顯現出來,即“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其中清代時期的孫士毅、北宋時期的沈括等,為兩江文化的發展注入新力量。浙江省以此為基礎,通過當地視覺藝術家來積極開展視覺藝術優秀作品展示活動,積極向基層群眾征集關于攝影、書法以及美術方面的視覺藝術作品,將視覺藝術積極應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當地政府積極做好帶頭作用,促進視覺藝術創造的有效性,以視覺藝術的創新性展示豐富的群眾文化內容,同時,可以積極建設視覺藝術場館,為基層群眾提供免費的視覺藝術作品展示活動。
從視覺藝術角度分析,自然地理風貌屬于其個性化語言之一,因此,視覺藝術必定從自然中產生,同時又被自然所限制。自然風貌所具有的差異化狀態,能夠為視覺藝術提供不同的展現形式和應用途徑,而在創作視覺藝術過程中應用的表現手法必定會涉及相應的地理環境元素,并且將人們生活中的感受融入其中,從而完成視覺藝術作品的創作,為群眾文化提供不同的視覺藝術創意[2]。以南方地區的某些名勝古跡為例,如超山、廣濟古橋、余杭徑山寺等均使人贊嘆不已、流連忘返,自然風貌能夠為視覺藝術文化融入不一樣的生活元素,同時,可以積極打造視覺藝術方面的人才團隊,立足于群眾基礎,以創造視覺藝術作品為導向,為群眾文化的建設提供引導作用,讓更多的視覺藝術愛好者積極學習和應用視覺藝術,從而營造一種視覺藝術文化氛圍,使基層群眾能夠隨時欣賞到帶有社會正能量的視覺藝術作品。
在發展和建設群眾文化過程中要充分應用視覺藝術,并有效發揮視覺藝術的作用。首先要擁有一支高質量、高水準的視覺藝術應用和推廣團隊,依照群眾文化需求和服務大眾的工作方針,深入到基層中,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對此要積極加強文化藝術服務團隊的建設力度,積極組建相應的文化服務團隊,根據不同文化服務人員的特長和優勢進行工作安排,并積極選拔文藝骨干,健全團隊的管理制度,積極開展相應的培訓活動等,進而在應用視覺藝術過程中充分發揮視覺藝術的優勢和特點,為基層群眾提供新的文化內容,創造和創新更多的視覺藝術作品[3]。不同地區的企業、社區、村鎮搭建藝術文化共享點,積極推進文藝培訓活動的實施,讓更多地群眾文化建設人員深入到基層藝術文化點中,以共享點為基準,覆蓋周邊地區,實現藝術點的連接。培養更多的群眾文化建設服務人員,提升視覺藝術的宣傳力度,積極提取基層視覺藝術元素,為人們提供帶有生活元素的視覺藝術作品。
政府文化部門要積極組織和承辦相應的文化活動,在現有文化活動方式和內容中融入視覺藝術元素,積極創新群眾文化藝術形式,為群眾提供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同時,要積極組織當地的文化館開展視覺藝術作品展覽活動,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欣賞機會,并且可以引入公益性活動,以公益性的方式為群眾提供高質量、高定位的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群眾的文化品位和檔次,充實群眾文化生活。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為視覺藝術建立單獨的服務體系,并積極挖掘當地的視覺藝術作品創作者和藝術大家參與到視覺藝術服務體系中,積極組建相應的文化藝術團隊,以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為己任,以服務群眾文化為指導方針,積極聯合不同社會主體,比如圖書館、藝術展覽館、博物館等,搭建視覺藝術服務體系,實現上下聯動,為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