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興英
(沂源縣圖書館 山東 淄博 256100)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涉及的內容很多,其中包含館舍面積、技術設施以及讀者服務等。體制機制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總分館制是體制機制中一種創新形式。總分館制是國外大部分城市圖書館普遍應用的一種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分館在各項業務上都會接受總館的管理。世界范圍內各個發達國家早在二十世紀中后期施行總分館制。
主要體現在書目數據、文獻資源的共享。總館和分館之間除去書目數據的共享之外,還體現在文獻資源的共享上,針對印刷本文獻資料來說,因為總館和分館書目和館藏信息全部上網,可供讀者查詢總分館中文獻的收藏分布情況,依據館藏地點查詢自己需要使用到的書刊;針對電子資源,只要將讀者的借書證輸入之后,讀者就可以免費開展查詢及下載等活動[1]。
總館和分館的服務規范及服務模式大致相同,各個分館可以將自身實際情況作為依據,推行和總館相同的服務項目,推出具備自身特色的服務項目。統一規劃讀者活動,活動內容及規模依據各個分館的實際情況確定,從而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比如總館和各個分館上下聯動,開展學習論壇講座、征文比賽等人民群眾樂于接受的活動,充分展現聯合服務的效果[2]。
各種類型的講座會將知識濃縮起來,并使用最簡單的方法將知識傳輸給參與講座的人們,各個時期、各個分館應當切實依據讀者的實際需求,舉辦不同類型的講座。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開展講座,直觀地將信息數據呈現在人們面前,還可以在講座上和參與者互動,組織參與講座的人員共同分析問題,以便于在原本講座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但是在開設講座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是,定期對本館讀者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將讀者需求作為講座開設的重要依據,滿足讀者的實際需求,促使更多的讀者進入到圖書館當中,使圖書資源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分館中配備具有律師資質的人員,定期向社區居民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讓讀者真正意義上感受到公共圖書館為自己帶來的好處,從而在我國公共圖書館發展過程中,起到一定促進性作用,最終在我國構建可持續發展型社會的過程中做出一定貢獻。
首先,優化資源配置是構建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各級公共圖書館開展資源建設工作過程中,應切實遵循分館和總館相互補充的原則。其次,總館需要對下轄的各個分館文獻信息資源及期刊目錄進行整合,形成總分館制之下全部分館統一的數目數據檢索系統及期刊聯合目錄,增強與各個分館之間的交流溝通力度,科學合理地為各個分館配置文獻資源。圖書館總分館之間可以施行資源統一采集、聯合編輯目錄以及個性化配置等方式,妥善完成資源建設工作,總館組織各個分館定期開展資源流通工作,將區內文化資源共建共享的優勢展現出來[3]。
在各個公共圖書館構建總分館制度過程中,應當讓科學管理和業務逐漸實現協同發展。總館需要編制適應性比較強的規章制度,施行技術集中管控、非核心業務外包以及網上實時指導等措施。總館堅持每年對各個基層圖書館分館及行業分館進行考核。例如可以在總分館管理中使用統一的圖書編目標準及管理軟件,明確規定各個分館的開放時間及運行管理標準,定期組織各個分館中的工作人員參與到業務培訓當中,統一開展年終考核,從而對圖書館的運行安全性及穩定性做出保障,更好地發揮分館的社區輻射作用,推動全民閱讀工作的深入持久開展[4]。
現階段總分館制這一模式逐漸得到國內圖書館界相關人士的認可。總分館制實際應用過程中,將高效利用資源以及提升服務效率當成最終目標,在施行一體化和專業化管理的背景下,實現圖書館體系之內的圖書館資源共享,憑借科學合理的網絡布局,向我國社會各個行業相關人士積極的提供圖書館服務。總分館制是整合圖書館資源,提升圖書館群體為城市文化配套服務的重要措施,將中心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充分展現出來,實現資源共享,切實提升中心圖書館的帶動能力及基層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從而更好地為我國人民群眾提供服務。在日后體制改革深化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之下,各個地區施行的總分館制肯定不同,在地域差異及行政管理結構差異的影響之下,各個地區當中施行的總分館制之間也有一定差異性[5]。因此各個地區應當依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在原有總分館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施行適應性比較強的總分館制度,促使我國公共圖書館整體服務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最終促進我國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工作的順利進行。
基層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在人力、物力條件的限制之下,基層分館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設置完畢,因此一定是需要依據整體規劃,分期分批、一步步的開展。與此同時,在分館建設工作運行的過程中,基層讀者的需求及利益應當得到充分重視,切實貫徹落實以民為本的思想,優先在借閱需求最為強烈的區域當中設置分館。開展試點工作,積極總結實際工作經驗,從而將其經驗推廣到更廣大的地區,為促進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提升全民閱讀水平、提高國民精神文明水平做出一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