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舒
(對外經貿大學英語學院在職研修班 北京 100029 )
世界權威色彩機構PANTONE將2018年度代表色定義為紫色,這種紫色散發著偏藍色的光,類似于寰宇中的星云圖,充滿了玄妙迷蒙之美。而將時間倒回到2012年BBC拍攝的探索羅馬歷史的紀錄片《Meet the Romans with Mary Beard》中講到一個羅馬人在自己的墓志銘上赫赫標注著自己的職業是專事紫色的染色匠,并以此為榮,紫色染匠與其他染匠不同,頗具社會地位,而在翻閱歐洲歷史的相關書籍中,只有高貴的皇室和神圣的宗教書籍才會涉及紫色,有如此的魅力的紫色擁有怎樣的歷史淵源?在人們的印象中,紫色是紫羅蘭的那種介于紅色與藍色之間的顏色 。但其實紫色并非那么簡單,是一種特殊的顏色,沒有紫光波長。
紫色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史前藝術,大約是公元前1.6萬年到公元前2.5萬年間,探險家們在法國佩赫梅爾洞穴和其他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發現了用錳和赤鐵粉在洞穴的墻壁上畫動物的輪廓。 在公元前1900年到克里特島的克里特文明,是紫色染料起源的最早考古證據。而在公元前1500年,對今天的黎巴嫩(古代腓尼基)海岸上的西頓和提爾地區進行的考古發現,當地的遺址中有堆積如山的小海螺空殼,紫色就是由這些小海螺制成,它尤其稀少,正由其稀少、珍貴,紫色被用來代表王權、貴族、神祇 。
有關紫色的歷史在荷馬的《伊利亞特》和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中也都有記載①:
卓越的阿基琉斯言罷,引著他們前行,讓他們坐上鋪著紫色毛毯的椅子,隨即囑咐站在近旁的帕特羅克洛斯:“墨諾伊提俄斯之子,準備一只碩大的兌缸,調上濃濃的美酒,再拿一些杯子,人手一個——今天置身營棚的客人是我最尊愛的朋伴。”(轉自《伊利亞特》第九卷)
從前有個古城叫迦太基(Carhage),是非洲北部城池,傳系戴朵所建。正史上,是羅馬的勁敵,公元前146年被羅馬夷為平地,是泰爾(Tyre)腓尼基的商港,以產紫色燃料著稱。(轉自《埃涅阿斯紀》)
另外著名作品《奧德賽》中記載:
城邦元首奧德修斯的婚床毯子,使用骨螺紫進行裝飾;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和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法老都穿著骨螺紫的朝服。在《圣經》出谷記25:4中,天主吩咐梅瑟,要求以色列民將紫色毛線供奉給她,用于帳幕的簾子及祭司的服飾:紫色、紅色、朱紅色的毛線,細麻和山羊毛……
在這些著作中,直接引用的紫色描述的內容表明它代表著一種高貴的不可企及的人和物,同時間接地提及了它的產地和源遠流長的歷史。
在希臘神話中,涉及紫水晶的傳說是,由于酒神魯莽,一位美少女變成白色水晶,為了挽回自己的錯誤,他將酒倒在了白色水晶之上,由此產生了紫色水晶,后來傳說用紫晶杯子裝酒,怎么樣喝酒都不會醉,人也不會失去理智,它擁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希臘文字:Αμεθυστο?(紫晶),意為喝不醉的。古老的節日中,人們會挑選紫色的花,人們相信紫色可以保護他們不頭痛,不被灌醉。
公元前27年,羅馬的奧古斯都頒布法令規定紫色是帝王的專有色,自此由顏色來定義人的身份信息確立出來。而在同一時期的埃及,當時也就是最后一位女王克莉奧佩特拉托勒密,也是史稱埃及艷后的那位女王,莎士比亞在《安東尼與克莉奧佩帕特拉》中描述:“她(埃及女王)坐的那艘畫舫,就像在水上燃燒發光的寶座:舵樓是黃金打造的,帆是紫色的,發出異香,連風都為它害起相思來了。”女王為紫色著迷,將自己的兩艘帆船涂成紫色,一艘用于與凱撒同行,另一艘用于與奧古斯都的戰斗,甚至當這位女王瀕死的時候,她還特意穿上了紫色的絲綢衣服,力圖為世人留下莊嚴美好的印象。公元3世紀,羅馬皇帝奧勒里安(Aurelian)以勤儉為由不同意自己的妻子購買來自于提爾地區的紫色絲綢,因為它實在太昂貴了。生產一克染料,需要耗費12000只染料骨螺,一磅提爾紫價值等于三磅黃金。
在早期基督教時期,拜占庭帝國將紫色設置為帝國的顏色,且是外交禮物,在帝國文件中和圣經的書頁中都有體現。公元800年,在西歐,查理曼大帝穿著紫色斗篷接受加冕,死亡后裹尸布也采用這種顏色的布料。1197年,查理一世制定了《衣制法令》(Assize of Cloth),規定低層階級只能穿灰色衣服;在歐洲各地,任何需要表現嚴肅與保守的人物都禁止使用飽滿或鮮艷的顏色。1464年,教皇保羅二世設置了紅衣主教,卻沒有安排紫色給他們,許多歐洲大學教授后來發現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紫色曾被穿著在國王和王子身上。在伊麗莎白時期,英國的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女王禁止奢侈的法令,其中之一即為除了皇室之外的普通人,禁止穿著紫色面料的衣服。1522年,西班牙國王征服哥斯達黎加之后,派出特使加吉爾·岡薩雷斯·德·達維拉(Gil Gonzales de Davila)去考察,發現了珍珠和紫色,從此哥斯達黎加便以這兩樣東西著稱。西班牙國王還給達維拉帶回來的紫色染料取了個名字——新世界皇家紫色。
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紫色曾是英國葬禮中十分適宜的顏色。當喬治六世1952年去世的時候,倫敦西區的服裝店趕緊把黑色和紫色的燈籠褲嚴肅地放在櫥窗里。黑色和白色象征著兩個極端,紫色作為彩虹光譜的最后一種顏色,代表著已知國王的邊界和未知國王的開端,這也許可以解釋它適合葬禮的原因。
1856年,維多利亞女王命法國工匠愛德華·科賴撒為阿爾伯特親王的生日打造一個櫥柜。當時,靚麗的塞夫勒(Sevres)琺瑯瓷重新流行起來,受到這股潮流的啟發,這只櫥柜做得十分喜慶明快,上面有兩位身穿紫色衣裙的金發女孩被綠松石葉子和粉紅色花朵簇擁著。到了1858年,倫敦、巴黎和紐約的每一位女士,只要能買得起就都會穿著“紫紅色”衣裙。1856年, William Henry Perkin在其18歲時嘗試合成奎寧的過程中合成新化合物,本來是用于抗瘧疾的藥物,但是卻制成了后來人應用染色的紫色染料②。于是在1862年皇家展覽上,有一件用這種染劑染成的淡紫色絲綢禮服,由于染料變得不再像原來那么難以獲取,后來紫色才得以從皇族“下嫁”到平民,然而紫色在悠遠的歷史中已經形成的昂貴身份象征,使得它仍然繼承著高貴、高尚的色彩身份,沿襲至今。還曾有傳說,新生兒用紫色布包裹會為他的未來帶來名望、財富和成功。
整理了一下關于遙遠年代里那種小小海螺如何生產出紫色染料的歷史傳說。傳說有一天,赫拉克勒斯的狗在黎巴嫩的海岸上咬住一種小海螺,結果它的嘴巴被染成了紫色,人們由此發現這種小海螺是制作紫色的染料。基于這樣的傳說,小小海螺是如何生產出紫色的,有關這種染料的第一次描述出現烏加里特和赫梯文獻中。公元前14世紀,一般在春天來之前,人們在海中設置陷阱,然后捕捉這種海螺,當時的人們認為,這種海螺的血液能充當染色的染料,人們把100磅的海螺放置在鉛桶中浸泡,待它腐爛,然后取出這種混合液體,將這些液體添加鹽后,放在鍋里,讓太陽來曬或者烘烤,在這個過程中,這種液體會逐漸減少,并從白色逐漸變成綠色,然后由綠色變成紫色,這時就需要把握好時間收集好燃料,不然再暴曬,燃料將很快變成深紅色,說其珍貴還因為9000只這樣的小海螺只能生產1克的紫色染料。人們計算過,一件加冕的披風需要300萬個海螺做原料③,在遙遠的羅馬,印染一公斤的普紫色需要花費6000-7000馬克。可想而知它的昂貴程度。 染料制好后,人們將布料或者毛料浸泡在這種染料中,進行染色,通常浸染成功的部分并不多,整個過程中還伴隨著巨大的腐爛臭味,即便后來制成衣服,味道都無法驅散,而皇帝顯貴就在縈繞著臭氣的紫色衣服中享受著榮寵。
在歷史沿革與具體的生產流程之外,在藝術層面有關“紫色”的一些內容,現也做了一些整理歸納。首先提及莫奈,被稱之為violettomania的莫奈,對紫色非常著迷,在巴黎奧賽博物館里,他的作品《撐陽傘的女子》《日出·印象》《睡蓮》那種紫色,是藍色變得炫迷的樣子。霧都倫敦的紫色煙霧,迷蒙,鬼魅,印象深刻。法國貧困一生的畫家雷諾阿在1876年創作的《蕩秋千》中光影間紫色絢麗嬌媚的豐富色彩,是歐洲青春藝術風格中備受推崇的代表色。紫色還是巫師外套色的色彩,摩西曾宣布教士應穿普紫色,意味著教士和巫師為同一級別,是介于陰陽兩界的中間人。20世紀20年代,美國畫家喬治亞·奧基夫(Georgia O’Keeffe)也曾用不同色調的紫色創作了1926年的《黑色鳶尾花》。在1967年,在波普藝術中,安迪·沃霍爾的朋友伊莎貝爾·科林·杜佛尼的名字變成了“紫外光”,并且頭發、眼影、嘴唇都變成了紫色,一副反主流的樣子,她也是將曾經奢華高貴的紫色顛倒成另外意義的代表。 其他人,包括音樂偶像普林斯(Prince)生前定制過紫色的鋼琴,在1984年亞特蘭大最后一場演唱會中他彈奏著那款紫色鋼琴并演唱這首曲子,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指出的是在2016年春天,在紐約,在澳大利亞,在蘇格蘭的藝術場館都曾投射紫色光暈來紀念這位曾經的流行偶像。
由于中世紀歐洲薰衣草有輔助愛情的作用,所以紫色帶有愛情的意味。紫色勛章是1782年8月7日由美國總統華盛頓頒發的,相傳,之所以選擇紫色是因為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所使用的炮架是一種橡木,而橡木芯即為紫色。紫色象征著士兵的力量和堅定意志。
【注釋】
①Ball, Philip, Bright Earth; Art and the Invention of Colour. p. 290.
② Grovier, Kelly. “Tyrian Purple: The disgusting origins of the colour purple”. Retrieved 2018-08-14.
③Anne Varichon, Couleurs-pigments dans les mains des peuples, p. 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