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彤彤 李 巖 趙有梅
(1保定學院,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小學,河北保定 071000)
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與普通高校之間有著一定的差距,體現在辦學經驗、師資力量等方面,因此,培養“雙師型”教師是促進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發展的重點之一?!半p師型”教師并沒有權威的解釋,筆者認為“雙師型”教師不僅要具備基本的職業素質,同時也要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在培養“雙師型”教師的過程中,需要從多個角度展開培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學校負責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也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而教師是影響人才發展的重點因素。換言之,社會的發展需要有高素質的人才作為基礎,而高素質的人才需要有“雙師型”教師作為師資保障。因此,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雙師型”教師的養成勢在必行。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學校中,教師自身的能力、水平等都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而“雙師型”教師不僅具備社會上所需要的高水平理論知識,同時也具備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雙師型”教師會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也具備相同的能力,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也為自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由上述內容可知,社會的發展以及學生自身的發展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但是在實際情況中,轉型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雙師教師的培養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在教學觀念方面,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地方本科高校中很多教師雖然已經加入雙師教師養成的隊伍中,但是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單純地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輕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思維,導致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多地講解理論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固化,將來無法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此外,一些教師對于現代化的教學理念較為排斥,灌輸式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導致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使用現代化教學方式,無法將當代高科技元素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進而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在雙師教師培養的過程中,制度建設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其主要表現在:第一,職稱評聘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現為對教師的考核不完善,沒有將實踐經驗、職業道德素養、教學技能等方面考慮到其中,同時也沒有將定期考核融入到制度建設中,導致教師在獲得了雙師教師資格之后,放棄了持續學習、持續提升自我,可能會產生綜合能力下降的情況。第二,激勵制度不完善。激勵制度的建設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論,每個人都對自我實現有著一定的追求。但是很多地方本科高校沒有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導致教師沒有自我提升的動力,進而導致“雙師型”教師養成的失敗。
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在“雙師型”教師培訓形式方面存在著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第一,培訓范圍狹窄。在現階段的培訓過程中,培訓范圍較為狹窄,沒有對教師職業道德、實踐能力等方面給予足夠重視,影響了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導致教師不具備創新能力,禁錮了教師的發展眼光,進而影響了學生的發展。第二,培訓形式單一。現階段所采取的培訓形式基本上都是聘請專業人士進行演講和交流,或者是外派教師進修的方式。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單一的形式已不能滿足教師的發展需求。
合作培訓實際上是一種較好的培訓方式,但是在現階段,很多地方本科高校都沒有加強學校與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政府之間的有效合作。校方更多地注重教師理論知識的培養和提升,忽略了實踐能力,而企業、事業單位的很多工作崗位都可以為培養“雙師型”教師提供更多的機會。因此,合作培訓方式并沒有受到校方足夠的重視,這成為雙師教師養成過程中的阻礙。
第一,定期舉辦教育觀念研討會。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需要定期舉辦教育觀念研討會,以“如何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如何成為“雙師型”教師”為研討主題,引導廣大教師在研討的過程中能夠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跟蹤國內外高等教育的最新形勢,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以便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現代化、全面化的教學服務。在“雙師型”教師養成研討交流的過程中,還需要及時向教師灌輸現代化教學觀念,使教師能夠從根本上接受現代化教學觀念和方式,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第二,采取“觀念滲透”方式。由于很多教師受到了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都無法有效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因此,校方應當要采取“觀念滲透”的方式來促進教學觀念的轉變??梢酝ㄟ^聘請校外教學名師、教學管理專家到學校進行全面指導和交流,傳授先進的教學觀念,開拓教師的視野,逐漸將先進的教學觀念滲透到教師團隊中。
第三,借助新型人才,加強觀念轉變。校方可以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加強觀念的轉變,更多地吸收具備雙師教師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在充實教師隊伍的同時也能夠通過帶動作用來轉變原有教師的觀念,并幫助其提升各方面能力,加強優勢互補,以促進教師團隊整體能力的提升。
第一,完善“雙師型”教師認定和評聘制度。“雙師型”教師的認定不能夠簡單地通過各項證書來作為認證標準,而是需要通過對教師的實踐能力、專業技能、理論水平、職業道德等進行嚴格考核和評定,以此來認定“雙師型”教師,保證其能力滿足學生培養的需求。此外,還應當加強質量考評制度,因為“雙師型”教師的養成并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通過定期的考核來促使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保證教師始終能夠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避免綜合能力下降影響“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
第二,完善激勵制度。為了鼓勵教師逐漸向“雙師型”教師方向發展,校方需要對現階段的激勵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對具備“雙師型”教師素質的教師,校方應當采取適當的嘉獎措施來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待遇,以此來激勵教師的主動性,加速其向“雙師型”教師轉變,同時也激勵不具備“雙師型”教師素質的普通教師,使其能夠自主學習,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第一,加強全面培訓。校方需要面向全體教師展開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職業道德、創新思維、專業教學技能、實踐能力等方面。為了提高培訓的整體效率,校方需要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和培訓方案,并采取“傳幫帶”的方式來促進教師的快速成長。
第二,展開多樣化的培訓活動。單純的理論性培訓并不能夠讓教師快速成長,因此,校方還需要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培訓活動,全面加強教師的綜合實踐能力。比如:定期展開教學競賽活動,舉辦講課競賽、慕課競賽等活動,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鍛煉和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第一,加強政府引導。政府的正確引導是雙師教師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政府需要出臺相關政策來引導教師積極進入到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學習和鍛煉,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再僅停留在理論知識教學層面。比如: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師可以到事業單位進修,由于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體系相對較為完善,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多可學習之處,因此,教師到事業單位進修對自身能力提升有很大益處。
第二,加強校企合作。學生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必然會用到學校中所學習的知識,因此,教師的實踐能力就起到直接的影響作用。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是目前為止能直接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的最好方式,因此,校方需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每年定期派遣教師進入到企業一線崗位進修,并在企業中鍛煉三個月及以上時間,了解企業最實際有效的運作模式,以便能夠及時掌握該專業的實踐情況,提升自身實踐能力,為教學奠定基礎。比如:市場營銷專業教師應當要深入到企業內部,參與到營銷部門日常的運作中,與管理人員共同制定營銷方案、與營銷人員共同展開營銷工作,包括線上營銷和線下營銷,全面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為成為“雙師型”教師打下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雙師型”教師已經成為社會發展、學校發展以及學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人才基礎之一,在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中,校方應當及時發現“雙師型”教師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適當的措施轉變教師的觀念,加強制度建設,加強培訓以及通過多方合作的方式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使其逐漸向“雙師型”教師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