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花
(泰州學院圖書館,江蘇泰州 225300)
圖書館是高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基礎之一,它也是高校學科建設的基礎之一,目前在國內外高校備受重視的學科館員制度將學科建設與圖書館服務緊密聯系了起來。目前,國內已有200多所大學圖書館開展學科化服務,幾乎包含了所有985高校,在普及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從2000年開始,專科學校升本是不容視的教育現象,截止2017年,新建本科高校已達678所,占全國本科高校1219所的55.6%。[1]獨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新建本科高校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而言舉足輕重,辦好這些學校的圖書館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前身是專科院校,其職業技能教育的辦學目標具有難以克服的慣性,升格本科院校后,科學研究尚未真正確立為其辦學目標之一。因此,許多新建本科高校的領導和教師都認為,科研是教師個人的事情,只與教師職稱評聘有關,與學校發展無關。這是導致師生對圖書館服務,尤其是對學科化服務需求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現實層面,絕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忙于“硬件建設”,圖書館建設也只是停留在館舍和基礎設施、儀器和基本圖書的建設方面。對于圖書館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升無暇顧及。以江蘇省為例,從1996年啟動高度教育大眾化,到2016年的20年內,新建本科院校19所,占全省本科院校的36.5%(不含獨立學院)。[2]這些高校大部分負擔巨額貸款,未能有效實施“特色館藏建設工程”。在19所新建本科高校中,雖然其中有12所已有10年以上本科辦學歷史,但是其主干和重點學科尚無品牌效應,團隊建設不夠成熟,爭取到的項目經費有限,導致這些高校的科研工作一方面缺乏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影響了學科發展的方向性。
首先,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基礎設施和教學科研儀器、實驗室建設需要大量經費,學校在征地、教學行政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背負巨額債務。[3]另一方面,由于學校的聲譽不高,辦學水平較低,對優秀教師的吸引力不夠,導致學校研究團隊和學科平臺建設不到位,在爭取縱向和橫向項目時缺乏競爭力,導致政府和企業提供的課題和項目經費非常有限,而學校為了促進學科發展,又要從本已緊張的經費中劃撥一部分來投入到科研啟動費中,為年輕的教師創造科研條件。這無形中加劇了新建本科院校的財務危機。在如此財務背景下,高校為了保障教學水平合格評估,只能壓縮軟件建設。在圖書館建設方面只能關注生均圖書保有量和年均進書量,根本無暇關注圖書館學科化服務。
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常常是教工人員的“收容所”、引進人才家屬的安置地。[4]這就造成大部分工作主要由非圖書館專業的人員擔負,從業人員中研究生以上學歷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館員雖然通過自學培訓掌握了圖書情報學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但是沒有機會系統學習知識挖掘和創造方面的技能,缺乏對專題信息捕捉、篩選、重組等再加工的能力,即使有些圖書館利用學歷進修、輔修專業、參加課題等方式對個別館員進行了業務培訓,但是由于參加人數太少,實際效果也差強人意。
2015年11月,國務院啟動“雙一流大學”建設方案,學科建設無疑是“雙一流大學”建設的核心,而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則是高校學科建設的重要保證。“雙一流大學”的前身大都是“211”和“985工程”大學,這些大學領國內風潮,早在1998年清華就已率先從美國引入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其它雙一流高校迅速跟進,學科化服務在國內經過20年的發展,有可資利用的成功經驗也有可資借鑒的失敗教訓。新建本科院校借鑒“雙一流大學”圖書館的學科化服務經驗,可以發揮其后發優勢少走彎路。
對學科化服務內涵的準確把握是有效開展學科化服務的基礎,在國內近20年的發展中,學科化服務的內涵不斷進化與完善,目前,雙一流大學普遍認可的、具有實踐指導價值的界定是,學科化服務是一種個性化服務,它是圖書館有效利用網絡數字環境為滿足用戶的個性化信息需求,而主動將學科館員與教學科研環境(物理和網絡環境)相融合,為研究者提供個性化的專業資源和信息導航的服務。[5]
經過二十年的探索與優化,雙一流大學圖書館的學科化服務內容主要集中在學科資源建設、學科導航、學科館員、服務模式等方面。其中,隸屬于學科資源建設的學科特色數據庫是重要的學科服務資源。雙一流大學圖書館的成熟做法一般都是選擇本校重點或特色學科進行特色數據庫建設。新建本科院校在學科化服務時不宜全面鋪,求全求大,而應該針對服務內容重點突破,力求特色鮮明。
自2000年起,雙一流大學圖書館就嘗試開展學科導航服務,選擇學科導航服務平臺經歷了一定曲折。最早選擇的是“CALIS重點學科網絡資源導航庫”,共同建設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但是,由于其建成后疏于維護以及系統平臺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使用效果不理想,用戶認可度和利用率低。[6]
“雙一流大學”圖書館先后采用了兩種學科服務模式,早期是傳統學科服務模式,目前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學科服務模式,學科館員通過對用戶的物理空間嵌入、虛擬空間嵌入、社會關系網絡嵌入和組織結構嵌入來實現學科服務的目標。新建本科院校應該利用后發優勢,避免重走傳統學科服務的老路,力爭創造條件,一步到位。
學科化服務必須圍繞學校的重點專業布局與學科建設規劃,確定專業期刊的建設方向,不僅要購買傳統的紙質期刊,還有購買電子文獻。在擁有了可資利用的文獻資源后,圖書館要針對重點學科的需求挖掘和整合文獻資源。要針對學校現有的專業布局,針對重點學科開發、整理建設專題數據庫,為學科研究提供第一手文獻資源,另外,學科館員要關注院系的學科建設規劃及學術活動,走訪學科帶頭人,加強與院系學科辦的日常聯系。
科研工作是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圖書館的學科化服務必須針對科研活動不同階段的要求提供針對性服務。在立項申報階段,學科館員要發揮自己的文獻檢索優勢,幫助項目組收集課題項目的相關研究文獻;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學科館員要跟蹤項目進展,提供項目研究的最新文獻資源;項目結題前,要為項目提供查新服務,進行項目的引證分析,預測市場競爭力等。
學科館員只有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能幫助師生解決教學與科研活動中的問題。首先,學科館員可以為學生講授文獻檢索方面的課程,這可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科研能力。另外,在每學年的第二學期,針對畢業生開設就業信息指導課,充分發揮圖書館信息中心的優勢。學科服務還要與任課教師合作,為學生提供課外學習書目,也可以為學生的小論文和畢業論文寫作提供信息指導,分析研究熱點等。
總之,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是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學科發展的必要基礎,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必須根據學校發展的實際結合自身的服務能力,有所為有所不為,量力而行,從服務的形式和內容上有所突破,進而完善學科化服務的制度建設,提升學科館員的專業素質,最終實現以學科發展需求為導向來帶動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