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品毅
古風體詩《營口》是繼1866年鐵嶺詩人魏燮均撰寫《營川絕句》五十年后,又一首歌詠近代營口的杰出詩篇。
這首詩的作者為“天津近代詩壇三杰”之一、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趙元禮(1868--1939)。他字幼梅,號藏齋,19歲入庠,為優廩生。20歲起,以教家館為業。著有《藏齋集》、《藏齋詩話》、《藏齋隨筆》等。
本篇選自《藏齋集》之一《遼東集》,寫于1913年作者客居營口之時。作者時年46歲,正是詩詞藝術的成熟期?!恫佚S詩話》云:“予自十八九歲即嗜吟詠,師則張公筱云,友則嚴范孫、李錫三兩君而已。其后辦教育,辦實業,交游日廣,朋友日多。民國二年在營口,始所作益多,系與王維宙、鄧孝先、黎仲蘇、蔣伯偉、郭嘯岑諸君時常倡和,一時稱盛?!?/p>
全詩兩韻76句380字,藝術地再現了民國初年的營口經濟社會風貌,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表現了作者高雅的情操和對天津故鄉的懷念。
全詩可分為八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對近代營口商埠交通優勢和經濟貿易狀況的宏觀描繪:“浩蕩通遼河,邐迤辟市場。樓屋既櫛比,交通資車航。頗有大商賈,輸金儲豆糧。制造運歐亞,涉海如康莊。”詩人大約是從天津乘汽船經渤海到遼河碼頭前來營口,所以從大海起筆,實寫浩浩蕩蕩的渤海連通遼河,遼河岸邊曲折連綿,碼頭相接,是條約開辟的中外貿易市場。西大街的商號鱗次櫛比,那些大商賈大量投資儲存豆貨,制造豆油、豆餅,銷往歐亞各國。作者對遼河三致意焉,在《遼東集》中,屢詠遼河:“長河遠上通遼海”(《約孝先、伯偉兩君杏花樓小酌漫賦》),大約是化用“黃河遠上白云間”的詩句,描繪了河海交匯的自然景觀;“寓樓窗下俯遼河,來往風帆急似梭”(《營口雜詩》),再現了遼河航運的繁忙景象;“浩浩遼川涌濁流”(《和伯偉見贈之作步原韻得二首》),說明那時遼河水質已然渾濁,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了。
第二層次是對近代營口商埠居民構成成分的分析:“土著少紳耆,群居萃五方。江浙復閩粵,山右濰與黃?!睜I口商埠是一個海納百川的移民城市,東西南北中五方人士群居于此,本地土著少有紳士,那些來自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西、山東濰坊和黃縣的商家,才是經商貿易的主體。民國十九年大連《滿洲報》報社出版日人武南陽編纂《東北人物志》,收錄營口縣人物442人,除一些人籍貫不明外,營口本地人只占14.3%,絕大部分紳商人士都來自本埠之外,的確是“土著少紳耆”。當然,本埠之外者,也并非只有“江浙復閩粵,山右濰與黃?!边@是寫詩,只能舉其犖犖大者,不能遍舉。據1910年9月《營口商務匯要》統計,營口的行商商幫計有39幫590家,包括三江幫、廣潮幫、福建幫、山西幫、沈陽幫、新民府幫、遼陽幫、吉林幫、哈爾濱幫、奉化幫(吉林梨樹縣)、伊通州幫、金家屯幫、磨盤山幫、鄭家屯幫、公主嶺幫、朝陽鎮幫、關里幫、雙城堡幫、岫巖幫、通江子幫、鐵嶺幫、濱州幫、阿什河幫、寬城子幫、呼蘭河幫、昌圖幫、法庫門、藤熬堡幫、蓋州幫、開遠幫、卜魁幫、掏鹿溝幫、枷板石幫、山城子幫、牛莊幫、北林子幫、西城幫、巴彥蘇幫、小吉林幫等。
第三層次是對近代營口商埠社會風氣和習俗的批判:“氣習競侈靡,古風暗不章。器物尚新巧,人亦炫時妝。不解遠大謀,喜事徒張皇。靜者耽樗蒲,達者為酒狂。更有放浪人,走馬馳平康?!庇捎跁r代的變遷,這里古代淳樸的民風黯然不彰,人們競相崇尚奢華:器物講究新巧,服飾追趕時髦。不知道圖謀遠大需要冷靜沉著,喜歡多事,輕浮炫耀。性情安靜的人沉湎于賭博,成功人士則醉酒狂飲。更有一些放浪形骸的人,迫不及待地到大平康里去尋歡作樂。民國十九年版《營口縣志》云:“營口……自有清三百年來,豐鎬舊都,文化漸被,自必月異而歲不同。蓋自咸、同以后,設廳置道,開埠通商,一變舊日獷悍之習,而進于文明(原注:咸、同以前,營口草創,彼時,地痞帶刀橫行,動輒械斗)。近數十年來,中外雜處,輪軌交通,阛阓星羅,冠蓋云集,風氣開通,侈靡相尚,骎骎乎與津滬為步趨,加以五方民眾,雜居益伙,故俗尚浮靡,相沿成風,男子多終日操作,婦女強半消閑,埠內民風,大抵如是?!笨梢娫娙怂?,符合當年實際。樗蒲(chū pú),古代一種博戲,后世用以指賭博。平康,風流藪澤,尋歡作樂的地方?!堕_元天寶遺事》卷上“長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俠少萃集于此,兼以新進士以紅箋名紙(類今日之名片)游謁其中,時人謂此坊為風流藪澤?!苯鸂I口有大平康里,即其類也。據《申報》1928年4月23日第19792號第16頁顧學范《牛莊妓院》一文記載:“牛莊之花事,因有大腹賈之擁護維持,遂蒸蒸日上,絢爛奪目。除省城外,幾有獨步東省之勢。據日人調查,牛莊有娼妓(私娼亦在內)達七千余人,洵足驚人?!?/p>
第四層次是對日本磨刀霍霍的警醒:“強鄰方耽耽,如虎伺其傍。殖民富政策,彌天羅綱張。我方事笙歌,彼已磨刀槍?!蔽覀冞€在這里歌舞升平,那邊日本國早已磨刀霍霍。它是我們強橫的鄰居,正對我們貪婪地注視著。它的殖民富國政策,像一張彌天大網,已經在我們頭上張開。民國十三年八月十七日,孫中山演講《民生主義》,曾經說“中國北方的大小麥和黃豆,每年運出口的也是不少。前三年中國北方本是大旱,沿京漢、京奉鐵路一帶,餓死的人民本是很多;但是當時牛莊、大連還有很多的麥豆運出外國,這是甚么緣故呢?就是由于受外國經濟的壓迫?!苯沂玖水斈隊I口被迫開放的實質。
第五層次寫作者的個人情懷:“傫然一腐儒,遠游來此鄉。嗜好與俗殊,冰雪為肝腸。雖有素心人,寥寥晨星光。容膝樓兩楹,寫懷詩一囊。吊古悲今人,仰視天茫茫?!蔽沂且粋€困頓陳腐的儒士,遠道漫游來到這里。我的喜好與俗輩不同,我的操守清正貞潔。這里雖然也有心地純潔的人,但卻寥若晨星。我躲進寓樓讀詩寫懷,我走出樓外吊古悲今。仰視蒼天,多么遼闊;回看此身,多么孤獨!傫(lěi)然,頹廢、疲困的樣子,這里應指困頓。容膝,形容容身之地雖然狹小到僅能容納雙膝,但高遠貞潔的志向不改。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眅ndprint
第六層次寫近代營口商埠的生態環境、市政設施、飲食生活:“厥土為斥壤,遼河波不清。無花少草樹,枯槁難滋榮。偶見四五株,榆柳搖新晴。任葉舒青條,真如蘭與蘅。幾費舟車力,移花陳前庭。近少蜂蝶影,遠無鳴蟬聲。塵沙時簸揚,白日埋光精。雨過土不潤,衢巷如澴瀯。官道尤崎嶇,跬步皆危程。頗聞冬冱寒,裂膚殊可驚。魚蝦列市塵,烹鮮恣取盈。豈無蔬與筍,枯靱徒具名。我慕菜根香,染指心神傾。對酒發長嘆,腥羶羅縱橫?!逼渫翞辂}堿地,其水也不清。沒有花草,更少樹木。即使種植,也難以成活。偶然看見四五株榆樹或柳樹,枝青葉綠,在雨后的晴天,搖曳生姿,令人高興得真好像看見了蘭花與香草一樣。因為對花木的喜愛,作者又是船載,又是車運,方才在自己居所正屋前的庭院栽種了花木。環顧營口市區,既沒有蜜蜂、蝴蝶的身影,也沒有蟬鳴的聲音。風吹塵沙起,遮天蔽日,能見度很低。雨過土不濕(因為到處都是鹽堿地),大街小巷,積滿了雨水(澴瀯,水回旋的樣子)。道路崎嶇曲折,每走一步都很艱難。冬天非常寒冷,經常有人凍裂了皮膚。眾多魚蝦陳列在市場,可以隨意烹制海鮮食品。難道沒有蔬菜和竹筍嗎?當然是有的,但是干枯堅硬,有名無實。我仰慕清淡,多希望吃到一點兒新鮮蔬菜??上?,魚肉雜陳,腥膻難聞,讓我每每對酒長嘆。據原營口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王鳳儀研究,自1861年到1923年的60多年間,營口城市無規劃、建設無秩序、管理無機構?!把睾淤笱邮嗬?,期間溝梁港汊,層見疊出,每朝潮夕汐,盈科泥淖,道路難通,行旅艱于往來,車馬阻其運載,甚累境也”(清光緒二年九月《沒溝營鋪商捐資修橋碑》),“營口舊有街道,自西而東,原隨遼河天然形勢,同其彎曲,因而廣狹出入,極不一致,交通不便,尤礙觀瞻,實不合路政之原則”,“路身本極逼窄,商民又多侵占,稍加干涉,則怨言繁興;若聽其自然,路政又不堪收拾。”(《營口市政月刊》第二卷第三期)。直到1923年11月成立營口市政公所后,才對舊市街的市政進行了規劃、建設和改造。
第七層次抒發作者對天津故鄉的懷念:“頗思津河北,萬綠相扶迎。朝雨浥浮塵,拂面微風輕。翛然游其間,一使雙眼明。”作者懷念天津津河北區的一片清涼世界:綠樹濃蔭,朝雨清塵,微風拂面,空氣清新。多想悠游其間啊,使我心亮眼明。其中暗寓對朋友的懷念。
第八層次感嘆個人的渺小,空懷壯志:“此身難奮飛,此志空崢嶸。稊米廁太倉,擾擾勞吾生。”這個結尾頗似杜甫《旅夜書懷》壯寫“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雄渾闊大之后,末尾卻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作結。就像白居易的感嘆:“人生百歲間,天地暫寓形。太倉一稊米,大海一浮萍。”作者無奈地說:個人在人世間不過像大谷倉中一粒小米,只能憂患勞苦度過一生。那個時候,作者還不可能返回天津,還不能實現他的抱負,所以說“此身難奮飛,此志空崢嶸?!辈贿^,作者在營口只是“羈留近一年”,很快就返回天津“奮飛”了。
趙元禮《遼東集》共收錄客居營口時期詩作79題103首。我們不知道趙元禮為什么要從天津“遠游來此鄉”,但從其中的某些詩句也許可以略窺端倪。如“志節豈能經挫折”、“吾道艱難劇可哀”、“境歷悲愉總感懷”、“影事前塵總覺哀”、“自笑請纓太多事”、“世外桃源在何許”、 “ 渾忘去國情”、“未遂歸耕愿,誰知避世因”、“大隱隱朝市,權稱稱寓公”、“邊塞棲遲非素志,星云云遭際憶前時”、“翻云覆雨情何限,誰識臣心一寸丹”等,大約是避禍隱居吧,也未可知。但事因絕非個人恩怨,則可以肯定。因為詩集中的愛國憂民情懷屢屢閃耀,在在皆是,如“極目中原盼麟鳳,攖心時局尚螗蜩”、“廣廈千間萬間在,恨無余地庇孤貧”、“艱難家國方多事,莫漫輕頹伏櫪心”等,此不贅引。
詩人羈留營口將近一年,由衷地感到“羈旅營川別有天”,對營口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端托莾夯乩铩吩疲骸熬每蜐u忘羈旅苦,送人忽起故鄉情。”直把營口作為他的第二故鄉了。他在遼河岸邊佇立遠眺:“碧天云凈夕陽沈,河岸欹斜沙水侵。市底小樓呼酒熟,煙中歸棹劃被深。漸消破浪乘風志,誰識臨流照影心。甚欲空虛賦逃遁,跫然不復聽塵音?!保ā逗痈赏硖?,仍疊病中夜雨韻》)他到營口公園游覽:“旅寂真能見道心,早秋風雨已蕭森。天開霽景畫難到,市有小園詩可尋。樹蔭遠連云影澹,草香新得露華侵。便應曳杖頻相過,來聽虛空境外音。人境探幽有澗阿,輕裾短杖息勞歌。雨晴卻喜湔秋日,園小偏能枕大河。擬筑樓臺臨水近,叢生草樹得天多。國權地利從誰說,容易星霜兩鬢皤?!保ā稜I口市東緣河有公園今晨一往游矚雖僻小然有幽致喜賦兩詩》)他在鬧市觀?。骸俺瘓錾蟿诟栉?,弦管嗷嘈不忍聽。最苦無如人傀儡,言愁真似鬼伶仃。”(《觀劇》)他在匯海樓席上即席賦詩:“一曲當筵欲蕩塵,笙歌四起畫樓新。飛箋速客人攜手,角飲傳杯酒沒唇。如此消愁真放誕,有人隔座忽悲辛。連青酒炙紛騰甚,誰憶窮檐忍饑民?!保ā逗窍细匈x》)他以營口制造的牛莊高粱酒寄送友人:“高樓安道去人遠,長嘯孫登與世忘。每恨深交偏久別,默驚白日易殘腸??椭袑屏恼遄茫P外吟詩漸莽蒼。更欲殷勤堅后約,相邀泥飲醉千場?!保ā兑誀I口制酒寄友人戴繩武孫繼伯濼州》)當他留別營口友人,更是依依不舍:“來日遼河春水晴,歸途風雪促宵征。頻年作客人情熟,殘臘還鄉切序更。世事本來同戲劇,文章誰諒寫心情。再來此地知何日,幾度回頭記驛程??丈H蕺q余念,況我羈留近一年。過眼風花渾似夢,會心文字儼通禪。相忘易盡杯中酒,此去空攜塞上篇。負手茫茫望天末,未歸人已逼華顛。”(《留別營口友人》)他當時謙稱自己“立德功與言,古稱三不朽。返觀吾自訟,三者一無有?!保ā段崴ァ罚嶋H上是“苦吟忘譽毀,蹊徑庶獨創”,在詩藝上做到了“言喜則怡愉,述哀動凄愴。摛詞辨雅俗,頓挫森筆仗。”(《我昔》)清末狀元公劉春霖為《藏齋隨筆》作序評價趙元禮說:“百余年來,河北文風之盛,以天津為之冠;天津名士,以藏齋為之魁。藏齋性伉爽,精書法,自幼喜為詩,名章雋句,常在人口。一時名流,咸與游處。故其所記述,無窮出清新,蓋此邦文獻盡在于是?!庇纱丝梢娳w元禮在近代天津詩壇的崇高地位。如今趙元禮離開營口已經過去一百多年,吟詠他這些雋永的詩篇,依然令我們口齒生香——這就是詩人立言不朽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