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愛紅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財政制度不斷進行完善和改革,促進了我國事業單位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財務管理體系。預算績效管理作為財務管理的一種制度,在事業單位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國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制度的發展現狀,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財務管理;創新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我國的公共財政管理模式朝著系統化的方向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了政府參與財務管理調控的重要性。當前很多事業單位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預算績效管理和財務管理上,有利于我國預算績效管理制度的發展,能夠對財政支付進行有效的控制。
一、事業單位內部實行預算績效管理的意義
事業單位績效預算指的是以業績作為核心的評價因素,在發展目標的引領下,以成本為衡量標準進行的預算管理,將資源的分配情況與績效的變化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全面的預算系統。績效預算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提高業績。事業單位作為績效預算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不僅要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還承擔著一定的社會效益。
(一)預算績效管理制度的開展
早在20世紀80年代,英國政府首次實施了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在英國保守黨上位后,組建了專門的委員會來對政府的財政支出進行評價,能夠促進政府進行合理的財政管理。當前績效管理預算在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成為了一種普遍的國家預算管理制度,我國在2005年開展了績效管理模式[1]。
(二)績效預算具有可續性
作為全面預算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績效預算管理對財務的收入和支出情況有著明確的規定,從而能夠對事業單位的財務實現科學有效的管理,最終能夠提高事業單位內部的工作管理效率。績效管理的內容包括了財務的支出情況和各種工作實施過程中的相關花費的管理,根據工作內容的具體情況,來統計出實施項目所需的成本量,對項目經費實現有效的控制,為事業單位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
(三)績效管理制度具有明確性
事業單位績效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有效的財務管理措施來提高工作效益。在以往的績效管理模式中,大部分的事業單位采取績效管理制度是為了降低項目成本,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其中編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事業單位還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作為社會經濟體系中的核心成員,還需要進一步明確績效管理的方向,提高其社會效益。
(四)預算績效管理要素要求更全面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財務管理制度不斷進行完善,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漸引起了政府的重視。預算績效管理作為政府實施績效管理的重要途徑,其財務管理的核算標準是收入和支出的平衡性,預算績效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績效管理的計劃、具體實施、績效管理的反饋情況、績效管理的審核結果等[2]。
(五)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現了政府管理的透明性和高效性,是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市場建設的必然要求,同時加強預算績效管理也是財政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績效管理意識薄弱
經過了多年的摸索和實踐,事業單位在績效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在績效管理方面受到了傳統落后思想的嚴重影響,很多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效率較低,沒有真正意識到績效管理對于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性,習慣于按照單位規定來使用資金,沒有考慮到資金利用的業績和效率,存在重視投入、忽視了產出、投入與產出不平衡以及重視利用、忽視了監督管理等現象。在實際的管理中,很多事業單位沒有重視預算績效管理,缺乏績效管理的意識,導致在預算的編制、實施和后期評估方面沒有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預算經費的使用效率較低,無法進行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事業單位的收支不平衡,無法保證單位的穩定發展[3]。
(二)預算管理過程問題突出
在實踐中,很多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通常都是自上而下進行管理,沒有對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調研就隨意的完成預算工作,單位的預算管理沒有進行系統的規劃管理,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且各個部門間沒有緊密的配合,認為預算管理是一種財務管理,與其他部門沒有必須的聯系,造成了財務數據的不準確,預算結果與實際的偏差過大。同時,在預算管理的執行過程中,內部的監督和控制系統不完善,預算管理效果差,很多資金沒有按照預算來進行使用,導致收支不平衡,無法保障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且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內部的監督體系不完善,監督的內容單一,使預算管理只停留在形式上。
(三)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
雖然預算績效管理在事業單位中有了一定的實踐基礎,但是大部分的事業單位沒有真正認識到預算績效管理的核心理念,忽略了評價管理方法的重要性,認為預算評價是不需要的,沒有特別的意義,導致績效評價失去了權威。同時,績效評價的內容隨意,缺乏規范性,沒有相配套的預算績效評價模式和監督機制,無法對績效進行科學的預測、分析和評估,容易出現資金違法挪用和過度浪費的現象。
三、事業單位創新預算管理模式的構建
(一)制定和完善預算績效管理的制度體系
首先,事業單位要提高對于預算績效管理制度的重視,在實際的財務管理中結合績效管理的思想,在對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時,要特別關注項目的績效,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體系。在進行公共資金的財政管理方面,要注意資金使用的高效性和合理性,保證資金的投入能夠確保公共服務項目的順利進行,提高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二)強化預算編制決策評價
決策評價在預算績效管理和預算的編制體系中起到了重要關鍵的作用。事業單位在進行預算的編制時,要注意加強對于決策的評價,對事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進行明確的規劃,保證項目預算評估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可以將績效評價作為發展和改進的方向,針對存在問題總結項目的內容、目標以及可行性,選出最佳的實施方案,提高項目預算的規范程度。
(三)規范預算績效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
在制定績效評價體系時,要綜合考慮事業單位自身項目和產品的特點,明確績效評價的標準和方法。在績效評價體系中,要保證評價內容的經濟性和重要性,可以將評價指標分為兩個方面,個性指標和共性指標,不僅符合公共事業單位的需求,也能夠滿足各種類型事業單位的屬性。績效評價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綜合指數法、公共評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保證了績效管理能夠公平、公正、有效的進行,提高了預算績效管理的科學性[4]。
(四)強化預算執行過程中的績效評價管理
事業單位應該對預算績效管理的過程進行嚴密的監控,掌握各個業績的績效指標以及相關的資金收入和支出情況,對其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的處理,有針對性的采取優化措施,提高財務管理的經濟效益和項目的運作效率。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的績效管理機制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體制,需要在實踐摸索中不斷進行完善和創新,提高公共使用資金的效率,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從而保證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贊.審計場域中體育事業單位績效預算管理模式的瓶頸與創新[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03):1-2.
[2]張曉光.我國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1):77-78.
[3]張小娟.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難點以及對策探討[J].管理觀察,2015(13):158-159+162.
[4]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01):57-62+96.
(作者單位:湖州市環境衛生管理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