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焱
摘要: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已經引起人們的重視。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建立合理的控制評價體系,能夠提高各項制度的實施率,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更加穩定的發展。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方法,希望能夠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構建合理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保證各項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進一步提高單位的運行效率。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的建立,從而推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的發展。
一、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重要意義
為了有效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構建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非常重要。通過在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能夠保證單位內部的各項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的發展。另外,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建立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能夠讓相關工作人員更好的了解行政事業單位運行情況,針對行政事業單位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保證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對于我國政府機關來說,行政事業單位是履行職責的有效途徑,能夠有效保證政府機關中的各項制度得到更好的實施,進一步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通過構建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能夠有效保證政府機關中的各項制度得到更好的實施,保證相關業務能夠更加順利的開展。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任務越來越重,業務擴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在建設單位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行政事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特別重要。通過構建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能夠合理分配事業單位人員,明確其工作職責[1]。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態度不積極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評價態度不夠積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在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行的過程中,控制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主要由評價主體的積極性決定,如果評價主體積極性較高,控制評價工作能夠更加順利的開展,如果評價主體積極性較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評價工作會受到一定影響。另外,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評價態度不積極,降低各個評價體系的獨立性,影響各項制度的正常實施。
(二)評價報告利用率不高
行政事業單位在正常運行的過程中,由于其內部的評價報告利用率較低,降低了各項制度的實施率。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內部控制評價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自我評價、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2]。為了有效保證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的運行,針對其內部的控制問題,制定了相應的評價報告,但是受到外部眾多因素的影響,部分報告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并沒有得到合理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風險的發生概率。
(三)評價公開度較差
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控制評價報告能夠有效保證單位的穩定運行,由于評價報告的公開度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各項職責的正常履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為了有效改善這種狀況,行政事業單位中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適當加強評價報告的公開力度,在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穩定運行的基礎之上,不斷提高各項管理制度的實施率。根據大量的統計數據表明,由于我國各個部門對外公布的評價報告公開力度較差,會嚴重影響評價制度的順利實施[3]。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控制評價體系的有效構建
(一)選擇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
現階段,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要素導向評價模式、目標導向評價模式與整合評價模式,要素導向評價模式主要指的是將內部控制的五個要素作為相應的評價標準,能夠有效保證各項評價制度順利實施,目標導向評價模式主要將內部控制目標為基本評價標準,也比較適用于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整合評價模式主要指的是將要素導向評價模式與目標導向評價模式進行有效整合,應用范圍比較廣泛[4]。
為了有效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評價體系得到更好的構建,選擇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特別重要。通過選擇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能夠幫助行政事業單位中的相關工作人員更好的了解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情況,針對行政事業單位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評價體系得到有效構建。根據相關的研究數據表明,采用整合評價模式,能夠有效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評價制度得到更好的實施。
(二)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首先,要提高人員的內控意識,并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讓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領導與人員能夠更好的了解內控;其次,明確人員的工作職責,結合單位的實際運行情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并在明確職責的同時,制定崗位任務,并將崗位任務進行細化,分成不同階段,同時在不同階段定期對崗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實際完成情況和任務的差異,如果存在較大的偏差,就需要及時分析原因,根據成因制定相應的完善對策,不斷改進。除此之外,為了有效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得到更好的構建,還可以建立具有激勵性的獎懲機制,不斷提高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根據定期的檢查結果,并結合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如果與預期存在角度大偏差,分析成因是該崗位人員自身問題,就需要給予一定的獎金懲罰,情節嚴重者還需追究法律責任。對于完成情況超過預期的人員,則需給予一定的獎勵,讓人員能夠更好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在實施各項獎勵制度的過程中,需要制定相應的約束機制,不斷提高人員的綜合素養。
(三)做好風險評估工作
通過做好相應的風險評估工作,能夠有效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得到更好的構建。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不斷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工作人員需要準確判斷風險的存在范圍,在整個經濟活動中,風險無處不在,如國有資產風險,財務信息風險;其次,構建合理的風險評估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嚴格遵守各項規范,成立相應的風險評估小組,對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相應的評估;最后,采用合理的風險應對策略,針對行政事業單位中存在的各項風險,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不斷降低風險的發生率。
行政事業單位中的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中,可以對兩個方面進行風險評估,分別是單位層面的風險評估與經濟活動業務方面的風險評估。其中,單位層面的風險評估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分別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情況、人員分配情況與單位財務信息的利用情況。做好風險評估工作,能夠有效保證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得到更好的構建,保證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5]。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選擇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做好風險評估工作、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評價環境,能夠有效保證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控制評價體系得到更好的構建,減少資源的浪費。但是,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依然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就需要工作人員不斷學習先進的控制評價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推動國民經濟能夠更加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海娟,黃露萍,卜宗暉,覃海梅.基于五目標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探討[J].中國鄉鎮單位會計,2017(03):22-25.
[2]姚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問題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14):65.
[3]趙平.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構建探討[J].當代會計,2016(05):60-61.
[4]陳艷,于洪鑒,衣曉青.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框架研究——基于AHP與FCE的視角[J].財經問題研究,2015(09):72-79.
[5]甘亞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4(03):71-73.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訥河市財政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