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江
摘要:PPP項目是我國經常使用到的公共私營合作的融資方式,這一方式的使用對我國建設工作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現階段的應用也非常廣闊。但是在這一模式的使用過程中在稅務籌劃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將相關問題解決,才能使這一模式發揮更大的作用,本文以BOT模式為例進行了簡單的討論,希望使這一模式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為我國接下來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基礎。首先本文討論了PPP模式的概念與特點,討論了資金籌措與稅務規劃,并對比了不同交易模式的特點、稅負與優劣勢,最后就該模式中的稅務問題與解決措施進行一定的討論,希望為這一模式的應用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PPP模式;稅務籌措;BOT模式
PPP模式在我國很多的項目中都有一定的應用,但是當前還沒有比較統一的稅務方面的制度,使其在應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為工程的稅務規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所以需要通過更好的方式將其解決,為這一模式的應用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使公共與民營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
一、PPP模式的概念與特點
PPP模式最早是來源于英國,其首先推出了公共私營合作的機制,主要指政府等公共部門與社會資本在建設公共項目與服務方面進行合作,共同完成相關的建設工作。簡單來講,PPP是政府與民營企業之間通過合作的形式進行收益共享、風險共享,在傳統的PPP模式中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TOT與BOT都是其中的一種。
在PPP模式中的項目主體比較多,合作關系非常的復雜,而且其具有合作時間較長,法律關系復雜等特點。因為現階段常見的PPP項目中的合作周期一般為20年以上,從合作的角度來講這一時間已經非常長,而且在法律關系方面會涉及合同法、招標法與公司法等方面的內容,使得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需要更加復雜的監督方式來提供保障。
二、資金籌措與稅務規劃
資金籌措是在進行項目之前,一般都會經歷的過程,主要指項目企業在項目開始之前,通過某種方式進行籌集資金的過程。這一工作對項目的實施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這一工作完成不到位,就會對項目的開展造成影響,嚴重會導致項目延期。所以相關企業在正式開始項目之前都需要保證資金籌措的有效性,在進行項目籌措工作的過程中,公司需要完成幾方面的工作:保證按照融資方案與資金供給方進行交流。保證資金的到賬時間準確,不會對項目的實施產生影響。制定資金的使用方案,使資金的渠道清楚、明確。擴展融資渠道,使融資的成本降低。使融資工作中的各項措施有效落實,使資金供給方可以放心的提供資金。與資金供給方簽訂相關的合同,使融資工作合法化。
稅務策劃工作指的是在不違法的前提下,按照有關規定,通過相關的人員對經營活動或者投資工作進行適當的安排,使稅收降低或者可以遞延納稅等目的。稅務策劃工作是完全合法的,是通過對法律存在的空間進行合理利用實現的。這些空間主要體現在稅種、政策、納稅人等方面,所以稅務策劃工作需要幾個方面實行,首先需要在了解項目位置的稅務規定,將稅收優惠程度達到最大,然后在實施稅務策劃,根據項目當地的政策與其他因素確定最后的項目組織形式,將稅收總額降低[1]。在制定融資方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使用方式與合作企業,保障融資工作的有效性。在供應鏈的稅務管理工作中,需要將供應鏈中大部分利潤設置在稅務角度的地區,降低這一方面的支出。最后一點是選擇合作實體,將工程總包合同的簽約主體作為選擇重點,使項目的稅負降低。
三、不同交易模式的特點、稅負與優劣勢對比
在BOT模式中,常見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三種,BOT模式、BOOT模式與BOO模式,下面就相關內容進行簡單的闡述。
BOT模式指的是建設、經營、移交模式,在這一方式中私人的財產與國外的財產自行完成設計與建設基礎設施的項目[2]。項目開發企業需要根據事先約定經營時間,借此收回自身的投資,在經營時間到之后,項目所有權或者是經營權需要轉讓給政府。在這一模式中的基本思路是通過政府與機構進行項目的建設,由私營企業作為項目的投資者進行承擔風險,最后通過協議將項目的所有權轉讓給政府。
BOOT是建設、擁有、經營、轉讓模式,主要是私人合作伙伴進行相應的建設工作,在規定期間內擁有項目的經營權,在期滿之后需要將項目轉移給有關政府[3]。
BOO模式是建設、轉讓、經營模式,承包商通過在向政府申請獲取特許權,建設并進行某一項產品的經營工作,但是不將這一項目的基礎產業轉移給有關政府。
這三種方式都居于自身的優勢,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合作方需要根據項目的類型與自身在合作中發揮的作用進行協商,使各方面利益都可以有所保證。
四、PPP模式中存在的稅務問題與解決措施
(一)PPP模式存在的問題
1. PPP模式的特點影響
存量資產的轉讓方主要為政府或者控制主體,其在承擔流轉環節的增值稅或者土地稅等都屬于財政支付的范疇,但是政府在計算預算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將其稅收支出的預算計算準確,如果突然增加轉讓環節中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導致PPP項目的落地時間增長,使國家不能有效地實現稅收增長[4]。
2.涉及存量資產轉讓的PPP項目因交易模式復雜
在PPP模式中經常會涉及到發改、財政、建設、水利等方面的參與,不同的部門在出發點與實施工作的角度會存在一定的不同,使得各部門之間的工作進行協調的難度較大,稅務問題只有在實施的過程中,才能有效地實現,在這一階段要想重新制定或者修改方案已經無法實現。
3.在特許經濟期滿后,合作公司資產無法無償的轉移到合作的任何一方
根據當前市面上常見的特許經營協議中的相關規定,特許經營期間多方合作形成的公司對其中涉及到的土地、房屋、構建物等財產沒有完全的處置權,其為相關財產所繳納的稅款沒有實際上的意義[5]。endprint
(二)解決方案與應對建議
1.國家角度解決
針對PPP項目公共基礎的設施的屬性,國家需要出臺有關的PPP項目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于政府方面或者下屬機構為了轉讓主體的項目,需要適當的降低或者免除其中存在的存量資產流轉環節的稅收負擔。
2.從資產轉讓角度解決
政府在實施存量資產轉讓的PPP項目之前,需要保證整體協調,需要提前研究稅務政策,按照當前存量資產與資產主體的情況,提前進行資產重組工作,為了PPP項目招投標設置合理的稅收籌劃方式,使PPP項目的實施更加穩定。
3.從社會資本角度解決
要想從這一方面將這一問題解決,需要從其資產整合能力與并購環節的專業能力角度解決,在PPP項目的洽談過程中需要與政府討論有關稅法方面的問題,使其認識到其中的問題與難點,協助當地政府做好資產充足與資產交接等工作,促進PPP項目的穩定實施與落實[6]。
五、結論
伴隨著我國PPP項目的逐漸發展,在行業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PPP項目公司需要重視項目成立到執行過程中的稅收籌劃工作,使相關工作的完成效果更好,進而促進PPP稅務籌劃項目的不斷發展,使PPP籌劃項目的稅務籌劃工作更加完善,使其有較大程度的成長,在應用的過程中,減少問題的出現,通過這一方式促進我國各項目建設程度的提升,為我國的建設工作提供更大的動力。
參考文獻:
[1]葉曉甦,張德琴,石世英,傅曉.考慮投資傾向的PPP項目資本結構優化[J].財會月刊,2017,10(32):11-16.
[2]劉秦南,王艷偉,姚明來,李靖.基于系統動力學的PPP項目運營風險演化與仿真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7(05):1-4.
[3]孫玉棟,孟凡達.PPP項目管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及化解[J].現代管理科學,2017,11(05):24-26.
[4]王秋菲,石丹,常春光.多案例的PPP項目風險分析與防范[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5):494-500.
[5]葉曉甦,覃丹丹,石世英.PPP項目公眾參與機制研究[J].建筑經濟,2016,37(03):32-36.
[6]何亞伯,孫蕾,秦偉.基于AHP和熵值法的PPP項目風險分擔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6,14(01):35-41.
(作者單位:中鐵建云南投資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