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云
摘 要:高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位,為社會各個行業培養出了大量的應用型、實踐型人才。隨著信息化的日益普及,社會對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提出了更多創新能力的要求。文章從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出發,進而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培養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
創新是國家進步的動力和靈魂,時代呼喚創新人才,而教育創新是創新人才的主要影響因素。創新教育是指以創新人格的培養為核心,以創新思維的激發為實施手段,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基本創新能力。隨著移動互聯網規模的爆炸式增長,各行各業對高素質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然而,中國的創新型IT人才數量少之又少,高職院校課程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成了當務之急。為此,教師應通過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向學生展示與時俱進的前沿知識,擴充學生的思維、視野;學生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同時著重提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為未來就業做好充足準備。
1 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已經與人們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無縫融合,各個崗位都把信息技術素養作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另一方面,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增加,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創新能力的考量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這樣的格局下,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變得舉足輕重。
信息化時代的計算機教學,應以培養具有社會需求的創新人才為目標,更新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巧妙地將創新思想融入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思維及創新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優化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1]。
2 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教師專業知識更新緩慢
隨著社會經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技術架構的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這樣就要求教師具備前沿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來適應創新教學的要求。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一些計算機教師知識體系還沒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教材版本也相對落后,阻滯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2 實踐教學不受重視
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學科,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往往占據過多的比例,實踐比例偏少。一些高職院校囿于外部因素的限制,比如政策、資金等,無法建立一個完備的計算機實驗室實踐體系,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薄弱。此外,部分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教學中沒有充分厘清教學與就業的關系,這樣脫離了就業導向的教學,顯然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職業能力的培養。
2.3 過時的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計算機課程標準中設置了實踐比例。然而,實踐教學環節,往往因為教師對于理論知識傳授的過度依賴,最終演變成展示教材結論的教學。另外,一些教師還是熱衷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消極思維模式,教學中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學中被動接受,學習積極性不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創新意愿,極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4 學生計算機基礎差異較大
高職院校學生在對計算機的認知、操作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多樣的:首先是性別差異,男生接觸計算機軟硬件較早,在操作指法、動手能力等方面要優于女生。其次是中學期間計算機教學重視程度不同造成的差異。課程教學設備匱乏,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計算機基礎知識等,造成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后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基礎較差的學生面對復雜的計算機語言容易喪失繼續學習的信心和興趣,而不再主動學習,甚至會出現畏難放棄的心理。這非常不利于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深入開展[2]。
3 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3.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更新教學理念
具備良好道德素質、出眾專業技能的教師能夠在課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們是課堂的引領者。優秀的教師可以讓課堂充滿生機活力,學生會被教師的魅力無形吸引,這樣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敢于創新,敢于表達。因此,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更新教師教學理念,更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和實踐的創新,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專業素質,從而更加契合快速發展的行業和崗位需求。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1)重視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專業技術水平的培養。鼓勵教師實時更新教學方法、教學方式,不斷拓展計算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時俱進。(2)注重培養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應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培養雙師型教師,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保障。(3)在高職院校中聘請企業技術專家作為客座講師,向學生介紹移動互聯網時代中企業的創新理念,讓學生了解未來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最新流行技術動態。(4)教師要時時更新教學理念,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教材中的知識體系,更要為學生創造更多自由、開放的實踐機會,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3.2 改變傳統的高職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教育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為目標,以行業崗位需求為導向。高職院校傳統的計算機教學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參與為輔,教師過分重視理論教學,這樣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也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基本原則。與傳統學科不同,計算機學科實踐課時占比較高。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育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課堂內專業技能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課堂外知識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形成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以及面臨困難時不屈不撓的精神。
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每個學生都具有明顯的人格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層次,對教學內容和學習能力進行任務劃分,找到對應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更好地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擴大學生的學習空間。此外,在教學活動的實施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分工協作的方式來進行模塊化教學,將互聯網和團隊意識引入課堂。為了達到某個既定的小組目標,小組成員之間開展互動學習。每個組員承擔一定的探索任務,通過組內討論分享各自的學習經驗,互相取長補短,對相關知識模塊的學習理解更加深入、透徹。教師監督引領每個小組的學習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促進其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3.3 通過實踐活動鞏固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學習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和積累,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保障實踐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和優化實踐教學環節,切忌越俎代庖。一方面,針對教學設計,教師應擴大實踐教學的比例,使學生有更多的課時來進行實踐認知。由于計算機課程中一些知識比較抽象復雜,單純的理論教學無法讓學生理解這部分的知識,必須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能直觀、簡易地理解相關知識。而課堂上實踐時間有限,在這種有限的時間內指導學生進行實操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需要師生不斷優化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自主學習和自我創新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同時,教師也應穿插向學生介紹各個行業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情況,更好地通過行業發展動態輔助實踐教學。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自制案例項目和微課向學生展示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的興趣,避免學生畏難厭學的情緒。學生對教學目標有了感性認識,自然而然地就會激發他們對理性學習的熱情,從而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夠不斷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創新,進而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最后,高職院校需要在課外給學生提供大量實踐創新思維的機會,通過組織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例如,院校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組織一些專業社團,完全由學生自主地開展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實踐活動,學生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可以一步一步親身感受到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全過程,不斷發現知識與技能之間的關系,了解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3]。
3.4 鼓勵學生通過各類途徑自主創新
高職院校應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鼓勵學生通過各類途徑自主創新,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可以參與學校依據教學進度和學習情況組織的各類計算機創新活動,比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通過對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申報、建設、結項這一系列過程,培養自主創新能力及創新意識。其次,學院應該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的學生技能競賽,如全國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軟件測試大賽等,使學生在技能競賽的過程中,領悟創新能力在生產實踐中的重要價值[4]。
4 結語
總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只有具備創新能力,才可以通過培養實踐能力來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引導學生參加實踐互動,增強學生創新意識,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為學生留下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進而持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