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禹新
摘 要:為了進一步加強羽毛球課教學改革的步伐,對突泉縣城區學生參加羽毛球運動的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分析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運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 找出影響突泉縣城區學生上羽毛球課的因素是興趣愛好、教學內容等,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學生參加羽毛球運動的建議,力圖為深化突泉縣城區羽毛球運動的教學改革探索新路。
關鍵詞:突泉縣 羽毛球運動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a)-0255-02
羽毛球既是競技賽場的體育項目也是非常有群眾基礎的體育項目,非常受到群眾的喜歡。近年來羽毛球發展迅速,學校對于羽毛球項目的開展也慢慢地正規起來,組織了各種比賽,可以說開展得有序井然。突泉縣城區近年來相繼增加了羽毛球課,特別是在教師配備上為學生增加了選擇性,所以非常有了良好的學生學習的基礎,這些學生受到了比賽的刺激影響,積極參加羽毛球課和羽毛球運動,所以說羽毛球運動受到了學生喜歡。近年來突泉縣城區開展了羽毛球課程,它不同于專業課,它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了解羽毛球運動,能基本懂得羽毛球的技術和理論知識,所以說他們相對于羽毛球專修課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從羽毛球的項目上看,羽毛球的運動量不是很大,特別受到大部分學生的喜愛,非常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在學習到一定的時間,技術是阻礙他們繼續學習的重要原因,場地的因素也困擾著羽毛球運動的發展,原因是羽毛球運動是受風影響極大的,所以說對于場地的要求相對比較高。鑒于此,為了加快羽毛球改革的步伐,加大羽毛球的推廣力度,增強學生的體質,本文對突泉縣城區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的學生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在了解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存在的問題,運用問卷調查、數理統計法、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訪談法等,對突泉縣城區學生羽毛球運動進行調查研究,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學生參加羽毛球運動的建議,力圖為深化突泉縣城區羽毛球運動的教學改革探索新路。
1 突泉縣城區學生參加羽毛球運動課的情況分析
羽毛球運動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46.7%的學生以前接觸過羽毛球運動,之所以大部分學生接觸過羽毛球運動, 是因為這項運動的運動量適宜且刺激小, 同時通過羽毛球運動可以培養個人的意志品質, 這些特點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有35.2%的學生偶爾接觸,是因為學習和其他因素導致時間緊張,很少有時間去接觸羽毛球,在項目選擇上這些同學選擇了其他項目,可以看出在校學生對于體育項目的多元性。有18.1%的學生從未接觸過羽毛球運動,主要在于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好、對羽毛球不感興趣,以及羽毛球運動相對于其他項目是花銷比較高的項目,對于場地要求也是比較高,所以這些原因是未接觸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影響他們不參加的主要原因是觀念問題,興趣是主導,所以要對他們應該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積極宣傳,組織不同形式的比賽,讓他們盡快地對羽毛球運動產生興趣,參與到其中去。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普及羽毛球在學生中的開展,也是對筆者學校體育文化的補充。
2 突泉縣城區學生了解羽毛球的途徑
通過對學生的訪談了解到,學生起初了解羽毛球是通過電視和網絡。其中學校的體育教學及比賽、媒體對孩子的影響, 使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了解較為客觀準確。調查表明57.7%的學生是通過學校了解羽毛球運動的, 可見學校對羽毛球的基礎教育還是很到位的,學校定期舉行學生比賽和教職工比賽是吸引學生的亮點。部分學生是通過媒體和電視了解羽毛球運動的,也可以看出學生是非常關注羽毛球和愛好羽毛球運動的。還有7.1%的學生是受其他的影響,這說明羽毛球有很好的群眾影響。
3 突泉縣城區學生選擇羽毛球課的主要動機
突泉縣城區學生選擇羽毛球課的主要動機排列次序依次為:興趣愛好占到36.8%、鍛煉身體占到28%、受其他學生的影響占到20.4%、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占到了9.9%、其他占到了4.9%。所謂動機,就是指能引起并維持人的活動, 將活動導向目標,以滿足人體需要的念頭、愿望、理想等[1]。體育運動的動機是促進一個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部原因, 它是個體的內在活動過程。興趣愛好、鍛煉身體、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的這類學生具有正確的選課動機。學生自愿參加羽毛球運動,從心里說喜歡這一項運動,喜歡接受新知識,所以說動機比較明確。受其他學生的影響和其他因素都是在羽毛球學習中可謂是忽冷忽熱,情緒不穩定。這兩類學生在動機和學習羽毛球的基礎上存在較大差異,也影響班級學習的積極性,班級學習的效率不高,影響教學效果,所以說教師應該考慮到這一點。
4 學生選擇羽毛球課后的活動頻率
經常練習的占到了37.9%、偶爾練習的占到了45%、從不練習的占到了31%。據調查,學生課業結束后不再練習羽毛球的原因是:首先是突泉縣城區地處高原,經常刮風,并且室內場地學生很難進去練習。其次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找不到合適的拍檔,分析原因是在學習羽毛球過程中的技術水平不一樣,默契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發生厭學的現象。另一方面就是目前學生在放學后的作業量比較大,練習和運動時間受到嚴重限制,在加上家長的應試觀念直接影響了學生參加運動的原因。
5 一年后學生技術水平是否能滿足基本比賽的需要
52.7%的學生認為目前羽毛球課的內容能夠滿足自己比賽的需要, 40.7%的學生認為基本能滿足自己比賽的需要,6.6%的學生認為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他們認為指導教師的水平有限,不能滿足他自身對技術的要求。考慮到技術層面的學生站到了一小部分,原因是自身技術水平受到限制,不能一味地追求技術,而忽略羽毛球運動的真正價值。通過對學習羽毛球運動學生的訪談,學生在練習一年后,技術水平得到了非常快的提高,基本上可以進行羽毛球的比賽,可以滿足學生對羽毛球比賽的需求。考慮到突泉縣的實際情況,對于羽毛球的場地受限制,可以供學生實際上課學習羽毛球的場地特別有限,基本上都是在室外進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技術發揮,但是,從整體上可以看出學生對羽毛球的熱愛是持有肯定態度的,建議學校可以建立俱樂部形式去代替體育課。
6 結語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羽毛球運動目前正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學生是人民的基礎,因此對學生培養羽毛球運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對全民體育的補充。
參考文獻
[1] 張珂.2011年羽毛球世錦賽林丹和李宗偉技戰術對比及倫敦奧運會展望[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8(5):65-68.
[2] 王珽珽,范婕.世界羽毛球優秀選手林丹、陳金、李宗偉、陶菲克發球與接發球技戰術特征比較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28(2):82-87.
[3] 鄭植友,周威.1990—2008年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羽毛球運動科研論文統計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2):66-68.
[4] 戴金彪,管穎,盧志泉,等.“21分制”對羽毛球男單技戰術發展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2):86-89.
[5] 蔡正新,盧高峰.反饋頻次對羽毛球技能學習效果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5):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