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2018年廣東省兩會現場,來自韶關代表團的省人大代表陳小雄對一款手機軟件愛不釋手。通過這款軟件,他可以快速查詢兩會相關文件。
“以往審議報告,需要大范圍調取往年的相關紙質資料,既繁瑣工作量又大。現在只要拿著手機就可以隨時調取資料,大大提高了我們工作的效率和準確度。”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無獨有偶,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兩會現場,省政協委員鐘勇也迷上了一款手機軟件。他只需打開QQ的AR功能對準金牛賓館大禮堂(四川兩會會場),一段科技感十足的數據分析動畫就會躍然于手機屏幕之上。
“百姓關心什么話題、媒體聚焦哪些領域,通過這個軟件,短短幾十秒就可以掌握這些熱點走向。”他說。
近年來,在“大數據”“VR”等新技術的支撐下,地方兩會不斷升級——不僅大大改變了兩會的傳播方式,還提升了代表的履職效率。
2018年并非廣東省第一次運用科技助力地方兩會。
早在2013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就想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為代表履職和參會開辟新途徑。
彼時,“互聯網+”、大數據等概念剛剛興起,不少地方政府開始籌劃如何發展電子政務。
2015年3月,時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云龍主持召開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建設大數據平臺,促進代表科學履職。
按照構想,大數據平臺就是要通過為代表提供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方面的支撐保障,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
然而,當時并未有可借鑒的同類產品。盡管廣東省已有部門開始推行“電子政務”,但大多停留在線上交流、線上取號的初級階段。
要把大數據服務平臺打造成什么樣,需具備哪些功能?這是廣東省人大信息中心最為關心的事。信息中心為此專門調研,邀請專家技術組進行討論。
經過半年的調研與評估,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選擇了藍信作為廠商提供技術支持。“這是一個開創性的項目。”藍信副總裁劉在恒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廣東省人大主要的需求在于效率的提升,包括后臺大數據的應用。”
2016年1月,在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藍信打造的“人大大數據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它聚焦代表的履職需要,開設了“代表履職溝通、議案全程跟蹤、數據需求定制、文件導航瀏覽、文件綜合查詢、法律法規查詢、網絡輿情訂閱、人大會議保障、群眾問卷調查”等多項功能。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業斌曾評價其為“永不閉幕的人代會”,“即便人代會閉幕后,人大常委會和代表也可以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零距離的溝通,夸張一點,可以說代表365天都在會上”。
在2018年的四川省兩會上,四川報業全媒體集群推出的“AR+大數據”同樣為代表委員提供了便捷。委員只需要打開QQ掃一掃政協四川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場,兩會“熱詞”即會以動畫形式躍然而出。
除此之外,其運用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專門為四川省兩會定制推出了“代表委員新聞檔案(2018~2023)”。882名人大代表、864位政協委員的信息在新聞檔案內全都能找到,也為廣大讀者和網友提供了實時動態更新的“檔案式”便捷檢索、“智庫型”資訊匯聚服務,用大數據幫助大家“智讀”地方兩會。
“AR技術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新趨勢,借助可穿戴設備將有極大的想象空間。川報全媒體集群將AR技術與傳媒手段相結合,是媒體融合的一次積極嘗試。”觀媒CEO、傳媒大觀察創始人薛陳子評價道。
整個創新項目最大的難點在于技術。在實景AR中躍然而出的數據分析動畫,是由川報大數據輿情團隊對260多萬個信源進行關鍵字抓取、數據清洗和結構化分析之后使用人工智能運算得出的,最終通過AR技術進行可視化呈現。
而全程參與打造“人大大數據服務平臺”的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技術并非最大的挑戰。
“電子政務最大的挑戰在于數據共享和數據安全。”這位負責人說,“稅務、公安、工商等部門都有自己的系統,各部門數據一般不會對外分享。”
這種情況帶來的最大“麻煩”就是,有時候,人大代表很難搜索出有用信息。
針對這樣的情況,軟件服務商采用“大后臺、輕前端”的策略,把相關的數據和應用整合到統一的平臺。通過平臺,所有的數據就出現在眼前。
實際上,新科技早已成為兩會的標配,運動相機、VR、H5等新設備和新技術在兩會報道上被大量運用早就成為焦點。
兩會期間,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頻頻祭出奇招。
2017年全國兩會上,新華社就派出機器人i思,以新華社音視頻部見習記者的身份入場,在會上不僅采訪代表委員,還智能收集兩會相關的大數據并且進行分析,同時與關注兩會話題的受眾進行互動。
在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黃楚新看來,這些都反映了兩會報道傳播模式的升級。“由于具有趣味性、直觀性、互動性等優勢,可視化報道已經成為兩會報道的主流。傳統媒體對新媒體的把握變得越來越精準,也主動去適應新媒體平等交流、互動傳播等特點,滿足用戶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需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變化不僅是新聞媒體的變革,更是政務改革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一些政府部門“觸網”之初,往往偏保守。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變革的出現并不容易。“這個改革也要有魄力,勇往直前去解決問題就是開拓創新。”
“在政務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都忙不過來了,每周都在加班。”業內人士說,“這次廣東省人代會開完后,有兩個地市也提出來想在地市部署類似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