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國畫即中國畫,它源于漢代,傳承至今,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作為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國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與豐富的古典文化內涵。國畫創作的一大特點,就是注重意境的表現,而不是拘泥于對事物外在的描畫。本文將在通過對國畫藝術中主要運作技巧分析的基礎上,對其意境表現手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國畫藝術 意境 表現手法
國畫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與喜愛。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沉淀發展之后,它已形成了相應的藝術創作體系。而意境表現在國畫中占有獨特地位,不僅是因為它提高了國畫藝術的審美水準,更重要的是它賦予了國畫藝術靈魂。甚至一定程度上而言,國畫創作中意境表達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其整體藝術水準。
一、國畫意境的文化意義與歷史淵源
國畫藝術中的意境源自于我國傳統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后來隨著文化的發展,國畫中意境的表達也逐漸被畫家所重視。由于我國歷來重視詩歌藝術的發展,而其中詩歌意境又是其創作的極大追求。受傳統文化氛圍的影響,國畫創作也逐漸追求意境的表達與呈現。國畫中所展現出來的物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情調,就是國畫意境的表現。國畫是有形可見的,但是作家的思想卻是千變萬化、隱含其中的,它也更能引起觀者的思考聯想。因此,國畫的意境就是國畫藝術的靈魂,是它的藝術價值所在。
國畫藝術對于意境的追求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意境一直以來就是中國傳統美學藝術重要的文化追求,而意境的起源又與佛家、儒家、道家的傳統思想密不可分。國畫意境中對于用心感悟世間萬物,用智慧思考人生百態,以洗清自身煩惱,達到頓悟的境界,就是佛家思想在國畫意境中的體現。而國畫意境中追求天人合一,以畫作體現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的意境追求,則是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在國畫意境中的體現。此外,我國詩歌藝術一直以來就強調意境的追求,所以在詩歌中往往可以感受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而國畫藝術深受詩歌藝術的影響,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意境的表達,其藝術形式的直接表現,就是眾多國畫創作者在畫作完畢之時,在留白處題詩作文,詩畫相得益彰,意境不覺自出。
二、國畫中的意境表達技巧
與其他繪畫藝術形式相區別,國畫藝術意境表達,主要借助于國畫創作中獨樹一幟的繪畫創作風格與創作技法。對國畫藝術意境表現手法的研究,可從國畫藝術創作四個主要技巧進行,即用筆技巧、著墨方法、虛實結合、空間構圖。
(一)用筆技巧對于國畫意境的表現
用筆技巧是國畫創作中最為基本的。作者的創作筆法是其個人藝術風格的重要體現,他們通過各種不同的畫作運筆方法將客觀事物的形態加以描繪,這使得國畫對于事物的描繪更加生動傳神,意境不自覺就在這充滿作家個人色彩的用筆技巧中產生。因此,國畫創作對于畫家的用筆水平要求較高,不僅要求畫家能夠通過自己的畫筆描繪出事物本身的形態之美,還需要畫家能夠將內心的藝術思想通過國畫藝術創作表達出來,國畫藝術不僅呈現出外在的藝術之美,同時還蘊含豐富的文化意境。
由于國畫創作的主要材料就是毛筆與宣紙,在國畫創作過程中,當畫筆與紙張接觸時,會出現獨特的渲染效果,一方面這使得國畫藝術能夠更加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畫家的用筆技法要求。畫家只有充分掌握并熟練運用渲染的藝術表達方法,才能夠在創作過程中運用這種特殊效果填補自身在筆法運用中的不足。對于熟練運用渲染,提升自身用筆技巧,是每個國畫創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這需要畫家通過不斷觀察,不斷練習,使得自己內心的藝術思想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來。
國畫的創作對于畫家筆法的要求,簡言之,就是要做到形與神的統一,這也正是國畫意境表現手法的重要部分。無論是在國畫的藝術形式創作中,還是在國畫意境的營造中,線條都是其最基本的元素。畫家通過線條的靈活變換,就可以進行國畫意境的表達。由于遠古時期的畫作都是人們用線條的形式在巖壁上完成,所以線條對于意境的表達具有先天優越性。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無論是文字還是繪畫,都是以線條為基本構造元素。因此,中國人對于線條的運用尤其重視。它也普遍被運用于對客觀事物的形體描繪,以及對于社會生活場景的展現中。而國畫藝術本身其實就是畫家個人對社會生活的思考表達。國畫藝術之所以通過寥寥幾筆就能將深刻的人文哲思蘊含其中,就是源于其對于意境的營造。
(二)著墨技巧對于國畫意境的表現
國畫創作一般以墨為主要著色顏料。畫家通過將水與墨不同比例地調和,就可以在繪畫中獲得不同的視覺表達效果。在水墨調配完畢時,畫家還需要運用自身掌握的繪畫技巧,將所要表現的事物生動傳神地描繪出來,并在此基礎上以墨為基本顏料,通過各種墨色的深淺搭配,墨與紙的黑白互動,使得畫作更具空間感。畫家利用墨色填充的著墨技巧,能夠使國畫觀之更加靈動飄逸,意境更加深遠,這正是國畫藝術的審美價值所在。
在對國畫作品進行賞析時,若要對其表達的思想內容做深入了解,就必須對著墨技巧能夠巧妙利用。尤其是在國畫藝術的山水畫創作中,利用著墨技法進行自然景觀的刻畫更是十分常見。這種技法源于唐朝,那一時期的畫家發現通過不同水墨比例的調和運用,更加能夠營造出物我一體的意境。
(三)虛實結合對于國畫意境的表現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就有虛實相生的藝術思想,而這種藝術創作思想延伸到國畫藝術創作中,就體現為虛實結合的國畫創作手法。所謂“實”,指的是寫實部分,是人們在觀賞過程中一眼能看到的畫作的具體部分。所謂“虛”,指的是畫作中不能直接看到,而需要賞畫者本身通過對畫作的思考感悟獲得。國畫藝術中“虛”的部分是畫家內心思想情感在畫作中的委婉表達,它與畫作中“實”的部分相得益彰,使得國畫在具有畫面之美的同時,還具有人文之美。從創作角度而言,傳統的寫實創作保存了國畫的畫面完整性。在“實”的基礎上,國畫創作者通過渲染技巧的運用,將自身的藝術情感通過“虛”的部分表現出來。國畫中的“虛”的部分其實就是畫家自身對于事物的個人認知,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獨特感悟,他們通過筆墨將自己的這種認知與感悟在國畫創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由此虛實結合,形成國畫創作中的獨特意境。
(四)空間構圖與國畫意境的表現
國畫意境的表現,還在于其精妙的空間構圖。國畫創作對于意境的營造,不僅是筆墨技法的運用與虛實結合,也在于其對空間構圖的深刻理解。在國畫的創作中,意境的營造不僅需要對線條與著墨熟練運用,也需要加以點的細小勾勒,使畫面具有整體協調感。例如國畫藝術中常見的留白技法,就是對空間構圖的一種協調。合理的構圖能夠讓畫家更精準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情感思想,才能將筆墨元素更好地加以運用,從而獲得更好的畫面表達效果。由于國畫色彩較為單一,只有通過空間構圖對事物的遠近加以合理安排,使得不同描繪對象顯出遠淡近濃的畫面特點,更具有層次感。國畫創作只有注意合理的空間構圖,才能實現畫面整體結構的協調統一,進而在國畫中營造出更加深遠的意境。
三、結語
國畫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記憶、民族氣息以及審美文化。國畫中意境的表達與其創作技巧密不可分,它是國畫創作藝術水準高低的直接體現。國畫意境的表現需要創作者在對客觀事物的描繪中,運用多種創作技巧,融入自身對于自然萬物與世間百態的思考和感悟。
參考文獻:
[1]胡夢熊.淺談國畫藝術的意境表現手法[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01).
[2]郝勵.淺析國畫藝術中意境表現手法的變遷[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2(05).
[3]徐暢.淺析中國畫藝術中的意境表現手法的變遷[J].美術教育研究,2012(05).
(作者簡介:王瑞芳,女,碩士,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美術學中國畫)(責任編輯 劉月嬌)endprint